“基本定了,我们的052舰采用柴燃动力,初步拟定确定两台燃气轮机和两台柴油机作为动力。”
“这可比051舰先进得多,我们的051舰采用的还是蒸汽轮机呢。”
“我们国内没有052舰需要的燃气轮机,应该要从国外进口吧。”
“肯定是进口,听说是准备进口通用电气公司燃气轮机,具体什么型号我暂时还不清楚。”
“从通用电气公司进口!好家伙,那可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燃气轮机啊。”
“”
这几位同事在眉飞色舞,无比兴奋的这样交谈着,声音越来越大,他们谈论的内容几乎一字不差的钻进了杨帆的耳朵之中。
“原来已经初步定了动力方案,嗯,已经进入052舰的全面设计论证阶段,确实也应该尽早的敲定动力系统方案。”杨帆心中想道。
身为共和国曾经十分优秀的舰船设计师,杨帆自然知道动力系统重要性,也对052舰的动力系统非常的熟悉。
在早期,军方就要求052舰采用燃气轮机作为动力,而不再是像051舰那样再继续使用蒸汽轮机。
052舰一开始采用的就是柴燃交替dog方案,现在已经进入052舰的全面设计论证阶段,杨帆心中猜测,潘总师心中应该已经有了很多构想,柴燃交替的方案可能也已经初步成型。
只是
熟知052舰的发展历程,杨帆对052舰采用通用公司的l2500型燃气轮机作为动力是非常担忧的。
在历史上,052舰走了很多的弯路,一路上无比的艰辛,其中就包括美国方面对l2500型燃气轮机的断供。
因为l2500燃气轮机的断供,我们的052舰的2号舰几乎夭折。
八十年代中、早期,我们和美国正处于蜜月期,我方提出进口l2500型燃气轮机作为052舰的动力,美国方面一口就答应了,并还同意进行技术授权和转让。
这让很多人无比的欣喜,052舰也顺利的确定采用l2500作为动力,并一共从美国进口了4台l2500燃气轮机,以及1台用于培训、实验的l2500样机。
但到八十年代末国际形势发生变化,西方国家启动对我国的武器技术、装备输出禁令,l2500的引进受阻,再无l2500燃气轮机。
这种情况下,不得不重新考虑052舰的设计,更糟糕的是052舰二号舰的作战系统,舰体结构材料已经相当数量被生产制造出来,即将上船台进行建造。
二号舰的建造甚至曾经一度面临取消。
如果取消建造,那就意味着为二号舰生产制造的那些东西将被闲置,这是无比巨大的浪费
深知这些东西,杨帆见没有发生任何的偏差,052舰还是依旧将采用通用电气的l2500型燃气轮机,心情有一点沉重,又显得无比的无奈。
“唉”
除了轻轻的叹一口气之外,杨帆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总不能跑到潘劲夫那里大声的说不能采用l2500燃气轮机,美国人后面会对我们进行断供,让我们陷入无燃气轮机可用的局面。
如果真是那样,无疑就是一个神经病。
“杨帆,怎么了?”
旁边不远的张晓东注意到杨帆心情低落,见居然还叹了一口气,他关心的询问起来。
杨帆摇了摇头,“没事,突然想起一件事,心情一下子有一点不好而已。”
当然并不能说真正的原因,这件事情暂时只能藏在心中,谁都不能说。
会议室之中,潘劲夫正在主持会议。
参加会议的不但有052舰的副总设计师唐建明,052舰型号办主任赵玉兰,也有各分系统的设计负责人,如包括动力系统的设计负责人申斌。
还有所里面的几名资深设计人员,参加会议的人不少,一共有十几人,这次会议主要讨论和l2500型燃气轮机有关的事情。
潘劲夫显得心情十分不错,语气有一点振奋的道“同志们,事情越来越明朗了,上级已经批复我们派人前往通用电气考察的事情,看来引进l2500型燃气轮机作为我们052舰的动力很有希望。”
听潘总如此说,其他人一个个面露开心之色。
052舰的设计研发过程之中有几只拦路虎,我们没有燃气轮机,这无疑是其中一只拦路虎,现在好了,这只拦路虎眼看看就将不存在。
这也难怪大家全部都这么高兴。
“太好了。”
唐建明一样也高兴起来,“老潘,只要l2500燃气轮机的事情一敲定,我们就能将052舰的动力系统设计论证定下来。”
潘劲夫赞同的点一点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们的052舰将采用柴燃交替的动力方案,每一艘052舰采用两台柴油机,两台l2500型燃气轮机作为动力。”
动力系统设计的负责人申斌道“前两年有幸去了一趟通用电气公司,正巧有机会近距离的观看了他们l2500型燃气轮机,它不仅体积小,而且本身的散热、气液泄漏也很少,难得的是操作员可以靠近燃机进行作业。我们的052舰可以为其量身打造动力舱,尽量不浪费舱容”
他一口气说了很多。
不但根据他对l2500的了解列举了这一款燃气轮机一系列的优点,也特别强调了量身打造动力舱的重要性。
052舰的舱容肯定是极其有限的,船体内需要安装各种各样的大量设备,舱容肯定要充分利用,能不浪费就尽量做到不浪费。
舰船设计师们一般也是这么做,一旦动力系统被确定下来,那在船体动力舱的设计上将根据所采用的动力设备量身打造,尽量不浪费舰内体积。
申斌说完,大家几乎都纷纷点了点头。
大家气氛非常不错的讨论和商议了一番,这估计是近期以来开得最轻松的一个会议。
这次会议上也敲定了前往国考察的人员数量,将由副总设计师唐建明带队,动力系统设计负责人申斌肯定是要去的,身为型号办主任赵玉兰也将一同前往,此外还需要一名专业的翻译。
除此之外,还有军工局的同志,具体的前期接洽一直由军工局的同志在负责,军方可能也想派人前往,但难度太大,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次前往通用电气考察的人员应该是一共六人,东海所四人,军工局一人,造船厂一人。
临近会议结尾,潘劲夫道“那就这么定了,我们所一共四人,由老唐带队,赵主任和申主任一同前往,专业翻译的人选争取这两天尽快定下来。”
出国考察,那是非常荣耀的一件事情,绝对的美差。
谁都想这么出去走一趟见一见世面,能出国一趟,身为动力系统设计室主任的申斌都暗暗高兴,内心深处振奋不已,其他人就更想出国。
在刚才,关于专业翻译的人选争议很大,不管是唐建明、还是申斌,或是与会的其他人都推荐了他们的人选。
赵玉兰推荐了杨帆。
潘劲夫的脑海之中浮现出了好几个人选,包括杨帆在内,具体派谁前往担任翻译,他还需要再考虑考虑。
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考察,翻译员需要尽量成熟稳重,面对外国人不紧张不失态,当然,翻译功底也要非常扎实。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