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尽桃花扇底风——唐宋词人的文采风流》
第13节

作者: 擢倚天之剑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首词,使我们看到一个可怜巴巴的君主哭丧着脸,站在我们的面前,说着“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读这样的词,我真的很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天下的国君如果都像他们父子那样,只顾自己花天酒地地享受,不顾国家的安危,江山社稷几天就得换一下,“城头变幻大王旗”,老百姓永远生活在哀鸿遍野,嗷嗷待哺之中。

  单就词的本身来说,“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这两句意境非常优美,历来被人们所称颂。
  日期:2011-07-08 19:56:34
  好,谢谢寂寞先生!
  (2)宫女也斥责他了
  李璟沉湎于歌舞欢乐之中而不思强国,令身边的歌女也看不下去。据史载:有一年的春节,一夜大雪,当天光大亮时,李璟推窗一看,只见鹅毛纷飞,悠悠扬扬,满世界碎琼乱玉,煞是壮观。他玩心顿起,来不及披上貂衣就走到庭中,啊,好一片琼妆玉砌的世界!他激动极了,那些宫女看到他神经兮兮地站在雪地里,一惊一乍,大喊大叫,不知道为了什么,赶忙将紫貂裘衣与他披上。李璟见宫女一身红裳,亭亭玉立在那琼枝碎玉之间,犹如雪里红梅,便抓起一捧雪来,掷向宫女。宫女们见君王兴致如此之高,正唤醒了她们沉睡在心灵深处的少女那种天真活泼天性,也就一涌而上,互相打起雪仗来了。戏嬉了半天,李璟兴犹未尽,又传旨设宴,要与王弟们共同享受如此美妙的雪景。同时命人召来国内最有名的歌妓王感化,唱新词佐酒尽欢。

  王感化是金陵乐坊的女高音歌唱家,专门为王室演唱,她“声韵悠扬,清振林木”;人也长得非常靓丽,聪慧多智,很获李璟欢心。听到君王召唤,王感化一袭红衣,轻挪莲步,娉娉袅袅地走到大王面前,显得秀而不媚,清而不俗,展开酽酽的歌喉,启朱唇,发皓齿,唱道:“南朝天子爱风流。”一句词连唱四遍。先是低低的,继而高亢激越,振聋发聩。李璟一听,奇了怪了,今天这个靓女神经病啦?继而再想,他毕竟是聪明人,马上醒悟过来,把酒席撤去,感慨地说:“假使吴主孙皓和南陈后主陈叔宝听到这句歌词也就不会灭亡了。”言下之意,是东吴孙氏和南朝的陈没有遇到像王感化那样的敢于劝谏的歌女,自己也就额手称庆,洪福齐天啊。于是,他把自己填的两首《摊破浣溪沙》写好了送给她,以示恩宠。后来李煜登位,王感化怕李煜加害于她,就拿出先王写的这两首词的手迹,李煜深为感动,重重的嘉奖了她。

  然而李璟尽管懂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面对王感化的当头棒喝,也理解王感化的一片苦心,却不懂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没有从根本上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发扬踔厉,身体力行,做后代及大臣们的表率,而是依然故我,我行我素,穷奢极欲。用这种既没有振兴国力的迫切愿望,更无远见卓识和励精图治的决心的君王来治理社稷,这个国家算是倒霉透顶了。

  我想,假如南唐有五六个,以至十来个像王感化那样敢于面折廷争的大臣,敢于批逆鳞,同君王的疯狂享乐争是非,辩得失,社稷也不至于如此短命;同样,李璟如果能够虚心纳谏,像当初勾践那样,卧薪尝胆,自强不息,与百姓共患难,积极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广纳贤才,让天下英豪都知道江南有一个思贤若渴,爱才如命的贤明君主,从而纷纷投入其麾下,为他所用。这样,完全可以笑对强敌的虎视眈眈。甚至可以乘北周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和北宋初建,立足未稳的大好时机,派一旅之师,与他们一较高下,昂首扬言:试看今日之中华,竟是谁家之天下!

  古人说,居安应该思危,盛世还需危言,朝廷大臣居然不如歌女,真是可怪也夫!
  更可悲的是李璟这个家伙一点也不懂得重视培养下一代。自己是草包,那你可以培养几条真龙来,特别是重视培养儿子们安邦治国方面的能力啊!可是,你孩子一窝又一窝地生,却偏偏不重视对他们安邦治国能力的培养,竟让孩子们继承他的衣钵,也学填词,学唱歌,学跳交际舞。
  因此,在他死后,又一个草包君王出现了。
  李璟存词四首。
  日期:2011-07-09 15:58:35

  谢谢诸位的捧场,赐予我力量!
  4.冯延巳:奸臣也是名词人
  历史上有这样的一种现象:大奸大恶的乱臣贼子往往天赋过人、多才多艺。例如曹操横槊赋诗,一世之雄;蔡京诗赋俱佳,能够写出一手好字;秦桧也是这样,是宋体字的奠基者。冯延巳虽然算不上巨奸,但他填词的能力在五代时是无人能及的。
  冯延巳(903——960),字正中,这个冯先生因为世家关系,自小就与南唐朝廷关系十分亲密。李璟为太子时,老冯曾在其幕府中掌书记,陪同读书填词。君臣成了老朋友。李璟即位后,他更加神气,先是担任翰林学士承旨、中书侍郎等职务,最后官至宰相,真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相对于众多“才命两相妨”的文人来说,他是鸡毛飞上了天——够幸运的了。

  老冯在南唐,很有些康生之类的表现,资格老,人品差,算计、排斥、打击正直的大臣,所以很受时人非议,被指责为“奸佞险诈”(文莹《玉壶清话》卷十),“谄媚险诈”(陆游《南唐书·冯延巳传》)。他与当时在朝的魏岑、陈觉、查文徽、冯延鲁五人被称为“五鬼”;宰相孙晟将冯延己比喻成装着狗屎的金杯玉碗。政敌的攻击,可能言过其实,但冯延巳一再被人指责,也不是毫无根据。例如,他位极人臣,却天天与君王鬼混在一起,饮酒作乐,占着茅坑不拉屎。呵呵,这样做官,谁不会,谁不愿意?

  自古以来,天下君主爱听好话者多,阿谀上级的人最容易青云直上!冯延巳的拍马技术在历史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比如李璟派军队打仗失败后,冯老奸就这样赞美他:“先主李昪丧师数千人,就吃不下饭,叹息十天半月,怎能成就天下的大事。当今主上(李璟),数万军队在外打仗,也不放在心上,照样不停地宴乐击鞠,这才是真正的英明天子啊。”(据马令《南唐书·冯延巳传》)这番话,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平庸,更反映了他指鹿为马的人品,但李璟听了,也就对打仗失败不以为意了。

  清人张惠言揭示冯延巳这个老东西拍马技巧说:“延巳为人,专蔽固嫉,而其言忠爱缠绵,此其君所以深信而不疑也。”
  孔老夫子说“巧言令色鲜于仁”,永恒的真理啊!
  老冯是南唐词坛上填词最多的一位大家,创造了“深美闳约”的艺术境界与“和泪试严妆”的新风格(叶嘉莹语),下开有宋一代婉约派词风。所以,词史上有他的一席之位。
  老冯词里很少有欢乐的歌唱,常常愁眉苦脸的,即所谓的“闲愁”多多。为什么呢?是忧外有周师日侵,内有君臣不睦?是愁社稷风雨飘摇,国势岌岌可危?如果真是这样的内心充满强烈的忧患意识的朝廷辅弼,他早就力谏李璟发奋图强了,即使被处死也心甘情愿啊!林则徐说的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趣之。”爱国志士就应该有这种胸襟。如果对国事毫不关心,对国家前途命运一点也不挂怀,只顾自己享乐、醉生梦死,他的词中似乎又不应流露出如此众多的愁思。难道真的是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

  下面我们不妨剖析一下冯延巳的为人及心路历程。
  日期:2011-07-10 13:08:12
  (1)拍马的技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