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场村到马龙村胡铭晨走路的话,还得三个多小时,他得从马场村下到杜格乡,再从乡里面的河边爬另外一个大坡才能爬到马龙村。
这几个村之所以会有小学,就因为他们距离街上太远,乡镇府这才不得不照顾当地周边村寨的孩子,就近设置一些规模并不太大的学校。甚至,也是因为距离街上太远,马场村和垭口村还能就近赶集,只是这两个村的集市与乡镇府这边比起来,相对小了很多。
日常普通用品他们能够赶集的时候就近购买,但是像买卖牲口,像是化肥,就得到杜格乡这边了。何况,老百姓往往会利用赶集的时候到乡镇府这边顺道办点事,比如发个信,比如信用社存个钱,再比如交公粮这些。这些服务,只有在杜格乡的街上才会有。
胡铭晨没有在马场村等车,而是顺着公路走,他打算路上遇到车就拦了坐一下,要是没有遇到,就自己走。从马场村到杜格街上这一段全部是下坡,相对好走。
今天胡铭晨的运气不错,离开马场村,走了半个小时,就遇到了一辆小型货车经过,司机对胡铭晨载一程的要求非常爽快就答应。
货车司机要去房尔镇,在路过去马龙的路口才将他放下来。
从杜格乡去马场村那一段,来回胡铭晨还能搭顺风车,但是去马龙村这一段,胡铭晨就没那么好运了,这一段,他除了自己走路,根本就没有别的办法。
从杜格乡到马龙村和到黄泥村一样,别说公路了,就是马车走的路都没有,就稍微宽一点的小路而已。马龙村上面的人到乡里面买东西卖东西,要么用人力背,要么就是用马驼。
此时已经接近中午,空气中已经孕育了一股子燥热的气息。
胡铭晨身上背的东西并不多,就一个书包而已,但是,崎岖的山路还是让他得气喘吁吁,幸好书包里面带了一瓶水,可以沿路解渴。
走了一个多小时,到一点的时候,胡铭晨才终于走到了马龙小学。
在马龙小学,胡铭晨就没有在马场小学那里遇到陈大发的顺畅。
马龙小学的门口,就只有两家小店,但是,胡铭晨的卡片,没有一家店的主人爽快的愿意接受。
“你这卡片我卖是可以,不过,你得等我卖钱了才给你。”
这就是要胡铭晨铺货了,胡铭晨做的本来就是小本生意,铺货的话他根本没有那么大的本钱。
“你以后要给我送货哦,我这里没有了,你就得赶紧帮我送,货款我只能给你一半,行不行嘛?”
这一家倒是给一半的钱,但是让胡铭晨送货这一点已经超出了胡铭晨的可能。
胡铭晨家又不住马龙村,这上面往返又远,让胡铭晨送货根本不现实。
任凭胡铭晨好说歹说,这两家人就是不松口,搞得胡铭晨很是窝火。
做就做,不做算毬,你们不做,难道老子还饿死了不成?既然这两家人如此不好打交道,那胡铭晨干脆就认栽,马龙村这边就不做了。
“胡铭晨,胡铭晨,你跑到马龙这上面搞什么毬?”胡铭晨离开马龙小学门口,打算从另一条小路去垭口村,刚走到一家院坝的坎下,就听到上面有人叫他。
胡铭晨抬头一看,眼睛亮了:“毛峰!怎么是你小子啊,你家在这里?”
确认是胡铭晨之后,毛峰蹦蹦跳跳的从上面跑下来:“走,走,到我家坐一下,上面就是我家,你不会是来找我的吧?”
“我都不知道你家住在这里,今天是赶场天,你家谁在家?”
“我爸爸带着我姐去赶场了,就只有我和我妈在家,哦,还有我奶奶在家。”
“小峰,这是谁啊?”胡铭晨和毛峰走到他家门口,一个穿着灰色衣服的妇女从堂屋里走了出来。
“妈,这是我的同学胡铭晨,就是我给你说他在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那个。”毛峰笑着介绍道。
“嬢嬢,你好,我是胡铭晨。”面对同学的长辈,胡铭晨礼貌的问好。
“好,好,快来屋里坐,快来屋里坐,毛峰,你先倒点水给你的同学喝,我......我去弄点菜,给你们做饭吃。”毛峰的母亲说到弄菜的时候,神态有些不自然。
“嬢嬢,不用弄了,我喝点水就走。”
“来都来了,快坐到,快坐到,好不容易来,吃了饭再走,毛峰,你喊到你的同学,我出去几分钟就来。”毛峰的母亲很热情。
“胡铭晨,你就和我玩一下再走嘛,今天又不读书,也不做生意,你那么急着回去干什么?”毛峰一把拉住胡铭晨,生怕他现在就走了似的。
毛峰家的条件看起来也不好,房子和胡铭晨家的差不多,木质老式茅草屋,而且厢房的柱子已经有些偏了,从外观看,他家的房子,最少也得二十年以上的历史。
毛峰端了两张凳子放在他家堂屋门口的屋檐底下,胡铭晨就和他坐着一边乘凉一边聊天。
“毛峰,你小子说我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你丫的闲着吹这种牛干什么?”
“嘿嘿,你当然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了,你看,黄晓阳他们好多问题回答不上来,可是你都会。再说,我要不说你学习成绩最好,我和你玩晚了,回来要挨骂的嘛。”毛峰挠着头笑着说道。
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家长对于子女和那种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成为朋友,一起玩,通常是不反对的。相反,如果和子女一起玩的是那种调皮捣蛋的差生,家长往往意见很大。
“就算这样,那也别瞎吹,还没有进过考试的验证。对了,我看你妈是不是身体不太好啊,似乎有点虚弱,脸色也偏白。”如果胡铭晨是真的只有九岁,那他压根就不会观察到这些。
毕竟胡铭晨不是一个真的小孩子,刚才毛峰的母亲一出来,穿的衣服也相对较厚,胡铭晨就敏锐的有所察觉。
“我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我妈老是生病,身体很不好,常常吃药,做不了重活儿,听奶奶说是生我的时候留下的病根。”毛峰脸色暗了下来说道。
怪不得毛峰家的情况会不好,在农村,缺乏了一个劳动力,影响就会很大,何况这个劳动力还经常需要花钱买药。光靠毛峰的爸爸养活一家人,其困难就可见一斑了。
在聊天中胡铭晨还知道,毛峰的爷爷去世了,不过奶奶六十几岁了依然健在,和他们家住在一起。为了贴补家用,他奶奶会自己炒一点瓜子到学校门口去卖。
毛峰是男孩子,所以可以到街上的杜格小学读书,可他的姐姐毛燕就只能就近在马龙小学就读,教学条件怎么样先不说,起码毛燕放学了就可以帮助家里做事情。这种重男轻女的现象,在杜格乡十分普遍。
很典型的一个侧面反映,杜格小学和杜格中学,男生的比例就远高过女生。
“毛峰,你是说读书的时候,你奶奶会在小学门口卖瓜子?”一听到这个消息,胡铭晨就惊喜。
“是啊,怎么了?”毛峰搞不懂胡铭晨到底高兴什么。
“这样,能不能和你奶奶说一下,她老人家卖瓜子的时候,也帮着我卖一下卡片。我爬那么大的坡到马龙村来,就是为了卖卡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