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
第44节

作者: 缺一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栋没有想到神一魁看的如此透彻,有心提醒神一魁,但是又一想,战死对于他来说,也许是一种解脱。
  这种每天寨子都有老小饿死的日子,是个首领也不会受得了的。
  一时间屋子里沉默了下来,气氛变得非常压抑,就连张大狗也受不了离开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神一魁率先打破了沉默。
  “说正事吧,说完正事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不管怎么说,你还有一身官皮。”
  “正有所求。”
  李栋抱了抱拳,“小侄见明军火力强盛,想叔叔军伍出身,队伍也大多数都是军户,火器定然不少,所以想让叔叔支援一些。”
  神一魁把虎皮帽子正了正,沉吟了半响说道,“大明的火铳能用吗?如果大明的火铳能用,岂能让鞑子猖獗,你还是断了这个念头吧,火铳这种东西,早就让我们当柴火烧了。”
  说完让亲兵拿来一杆铳,是杆三眼铳,射程大约二十至四十步,近战可以当狼牙棒用。
  李栋摸了摸,养护的很好,看来是爱铳之人,但是用手摸了摸,却发现枪管很不均匀,用次数多了,肯定会炸膛。
  不由的摇摇头,“多谢叔父指点,小侄受教了。”
  “你随我来。”

  神一魁带着李栋来到了仓房内,里面堆满了军械。
  刀枪棍棒,斧钺钩叉,应有尽有。但是大多数还是以长枪和腰刀为主。
  神一魁指了指地上扎成捆的长枪说道。
  “这个季节,想做长枪肯定没那么容易,你大多都是新兵,在我这里拿些长枪凑合着就好了。”
  说完便让兵士把长枪一捆捆的抱着放到李栋的车上。
  这个时候,李栋突然发现,地上有很多狼牙箭躺在地上。
  有不少已经腐烂,伙夫在管事的带领下,从此的将狼牙箭拖着抱到外面当柴火烧。

  李栋吃惊的看着这一切,感觉神一魁也太有钱了。
  “叔叔,这好好的狼牙箭为何要当做薪柴用,岂不可惜了。”
  “我就知道你会看上老子这点弓箭,跟你实话说吧,这是以前陕西库存的弓箭,后来我带着兄弟起事,便从朝廷那里缴获了过来,但是你也知道我们这种穷队伍,那里养得起弓箭手,倒是我听说你养了一批精锐的长弓手,这样你帮我解决一批老幼,我全都送给你。”
  李栋想了想,这一时半会想要做火铳不现实,而且质量那么差,还不如弓箭手来的痛快。
  而且自己的士兵有的是时间训练,成长为精锐的弓箭手绝对没压力。
  暂时发展弓箭手也不是不行,想到这里,点点头。

  “不知道叔叔准备让我帮你解决多少老少。”
  “不多,一会就不留你吃饭了,你去寨子里自己领两万人人走就可以了。跟着我,早晚都饿死。”
  虽然李栋带来了不少粮食,但是这些粮食对于神一魁依然是杯水车薪。
  “不可,叔叔,山寨过小,养不了那么多民,两千已经是极限了。”
  “一万。别跟我废话,你小子的本事,我还不清楚吗?”
  “三千。不能再多了。冬天来了,也没有做买卖的地方。”
  “草,你小子心狠,就让他们都饿死吧,反正我养不起。”
  神一魁五十来多的大老爷们,竟然当着李栋一个小辈,耍起无赖来了。
  李栋没有变法,便点点头说道。“五千,多了我也养不起。这是极限了。而且叔叔,要给我补充些精装。”
  “一言为定,赶快拉人走,一会开饭了,又要浪费我粮食,这个冬天马上来了,可怎么过啊。”
  无奈之下,李栋只能带着这些可怜的流民,让他们加入的队伍。

  李栋带出来三百个兵,一个个扬着脖子,感觉跟神一魁这些穷叫花子比起来,太有面子了。
  而且就在今天,在他们千军万马的淫威下,大家好竟然没有崩溃,这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不过也有些人,感觉没有交手,多少有些可惜,嘴里还装着样子,吹牛说道,要是交手,自己家里应该多出几十亩地云云。
  回到山寨之后,李栋便将这些人安排到到十几个大队中,由各队长领走。
  登记,造册,分地,筑房,便算是黑风寨的人了。

  几天之后,林子去了趟榆林,还带来了十几个工匠。
  李栋一问之下,竟然是世代的匠户,这明太祖老爷子心比较狠,只要成为匠人,便世世代代的都是匠人。
  此时几个人站在李栋面前,没有一个不是全身破破烂烂,瘦骨嶙峋,这么冷的天却穿着夏天的衣服,身体不停的打着摆子,脚上还露着三四个脚豆。
  “他们能干什么,就这懦夫架势,估计咱们寨子里的妇人都能打他们十个。”张大狗鄙视的看着眼前这些匠人。
  见张大狗看不起自己,匠人们感觉尊严受到了打击,大家吵着闹着要走。
  但是首领却坚持下来,走到张大狗面前,“我们不是懦夫,我们造出来的大炮,可以轻易抹杀一百个你这样的勇士。”
  “什么,你们会造大炮。”
  崇祯三年的十二月初,天气凉的厉害,地面上找不到多余的食物了。

  政府无力救灾,越来越多的人,饿死在陕西大地,树皮吃光了,吃草根,草根吃光了,吃观音土。
  观音土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东西,吃起了感觉还可以,而且他有一个特性,就是让你永远感觉不到饿,一直到撑死你。
  狠心一点的,将自己的儿子拿出来,跟邻居交换,放在锅里,炸着吃掉。
  年老的父亲趁着儿子不注意,一下子撞死在树上,留下遗嘱,一定要让小孙子吃一碗肉汤,想办法活下去。
  就在这个时候,两拨人正在默默的积蓄力量,一波人是官军,因为他们很清楚,冬天过去,就是农民军新一轮反扑的时候了。

  另一波人则是义军,虽然缺衣少粮,但是却依然把粮食积攒下来,给以最能战斗的勇士,准备来年再战。
  二郎山在陕西大地最靠北,其实是远离争斗的,但是却有一样,比官军和民军要承受的压力更大。
  那就是北方的草原人,如今的二郎山方圆十数里,在李栋的治理下,非常的富裕。
  夜不收已经不是一次发现蒙古人的细作了,李栋有理由相信,战争也许不远了。
  大规模的生产基本上结束了,越来越多的精壮在劳动中解放出来。
  大规模的演武开始了,在李栋的要求下,各天干地支十二个队主,都要从自己的大队中挑选出一百人以上的绝对精壮,参与训练。

  超过四十岁的和小于二十岁的一律编为少年军和民军,这种后备组织。
  如今这种情况,很少有大规模的义军敢这样训练了,因为训练意味着吃饭,这个时候,谁能拿得出那么的粮食。
  李栋却不这样认为,粮食不是省出来的,是争出来的,如果有强大的武力,什么样的粮食得不到。
  而且大明朝越来越危险了,自己必须快速的强大起来,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家人,保护身边的人。
  李栋的武技很不错,虽然箭法很丢人,但是论一般人在李栋的枪下,活不了几个回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