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日记――我给师傅开车》
第25节

作者: 赵峰
收藏本书TXT下载
  虽然说上网就是消遣,就是为了更直接表达个人观点,获得德云社的更多信息,但也有不少社员确实把每天上公社当成必修功课,把网站当个一个休息的欢乐谷,既如此,就应该把网站建设得更规范,奖惩公道,如果真觉得工分无用,干脆就不要设,如果设定了就要发挥出作用,哪怕是100万工分买一次给别人或自己的贴子加亮或刷精品漆的机会也好。从目前大的网络形式分析,实名制和演出声像制品的网上购买消费应该是大势所趋,既然公社目前有很高的人气,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就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不会一天建成罗马,但应该有个阶段性的目标才好。谁说网络市场不会成为德云社未来发展的主线呢!

  此回不乐,但真要对工分改革和网站建设有所帮助更是乐在其中。

我给师傅开车(之五十)

  谁都有要打赌发誓的事,谁都有较真的时候。师傅发誓说“肯定是这样儿,要不是的话,你告我去。”师傅去法院轻车熟路,人人都得扬长避短,没人会抻师傅的茬。
  徐德亮发誓最有书香气,“本当如此,如若不是,平妖传不复说矣。”可惜徐德亮逢赌必输,所以到现在《平妖传》还是那五回。
  金子发誓最狠,说“我肯定错不了,不然,让老天打雷劈我”,每到这时都是刘艺劝金子,别没事发重誓,老天爷万一当真可就麻烦了,刘艺觉得雷真要劈下来,自己危险系数更大一些,不想跟着曹云金吃瓜捞。
  大拿打赌用头发,说“这事绝对就这个唯一答案,要有别的,我改理寸头。”大拿若理了寸头,绝对是安全隐患,坐车跟他在一块,比旁边做个打毛衣的大姐还危险,犯不上自己拔刺,大拿总是对的。
  李菁最实在,说“不会有别的可能,不会错的,错了你去划BMW吧”,没人会去要李菁的命,要是少帮错了也只能算了。
  李菁真是痛爱BMW,买车保养全是4S店,3S绝对不行,要不是离得远,洗车他也想去4S店,配件必须是原厂的,就连纸巾也有BWM标。能想到的内外饰李菁装了个遍,封釉封塑底盘装甲,他还意犹未尽,问4S的业务“风的呼啦啦”有没有全车装甲可做,“风的呼啦啦”查了查资料回答:“全车装甲的装饰是没有,但厂家有2007款的防弹装甲车,您要吗?”李菁怕和于谦一样,买太新的车上不了牌,只能摆在园子门口当招牌只好作罢。

  车刚到手的时候,就算只是停十分钟,李菁也得把车衣罩上,生怕落了灰,后来他也觉得麻烦,就想在车衣上掏两个窟窿,一个把风档露出来看路,一个把左车门露出来上车,李菁打算就带着车衣开车,结果因为车辆不通风,差点开了锅。
  好车光亮如新,李菁总觉得BMW不如刚买的时候闪耀,到处打听怎么养护漆面好。一次李菁在街上碰了辆京C的老宝马,看着就像流动的红钢琴,李菁发现了新大陆,马上把BMW停在了路边,打了辆出租车追上了红BMW,趁女司机等红灯的时候上去打招呼,说“您保养的这么好,是用的什么产品?”女司机娜娜_ivy有点不好意思,说“我只用儿童用的,没有太多添加剂……”,没等她说完,绿灯亮了,红宝马绝尘而去,留下李菁在路口若有所思。李菁跑去4S店,非要买童车用的上光蜡,销售说没有他还不信,“风的呼啦啦”没办法,拿了瓶工业包装的上光蜡贴了个“蜡笔小新”贴画对付走了李菁。

  李菁给BMW打完蜡,觉得一人上光太辛苦,就跑到后台跟我们说,园子挂新招牌后,还没集体在园子门口合个影,必须补上一张,于是全体穿上大褂被他拉了出来。李菁表示大褂是传统,应该增加些现代元素,非让我们围着他的BMW站位,他当导演把位置换来换去,拆腾半天,照片没拍出彩来,他的BMW倒给蹭得锃光瓦亮。知道真相后,大拿气不过,专门买了几张模拟汽车划痕的贴画留着,一次李菁又拿BMW发誓,大拿趁看车老头上厕所的功夫,赶紧把贴画贴到了BMW上,老头回来发现大事不好,马上向李菁通报,李菁从园子狂奔而出,卖煎饼的以为园子里失了火,扭身也跑了。远远看见BMW上的划痕,李菁眼前一黑,又,又,又昏过去了。醒来的时候,大拿已经把贴画摘了,李菁发现BMW完好如初,分不清自己是不是仍在梦中,非要拿大拿的刺头试试掌力,结果手又伤了,几天打不了板。

我给师傅开车外四章 QQ五十回的粥厂  
  既然工分换不来大拿的照片,那还是开个长期粥厂分了吧,省得放在银行里算利息,算来算去也买不来一个包子。
  行百里半五十,QQ该大修了,正如有的社员指出,越往后的故事越缺乏笑的回味,情节无新意,笑料落俗,事实也是形成了模式就不容易跳出来,增加不了新的元素也很难有特别的创意。所以说,让人开怀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才需要德云社的相声调味生活,所以才说包袱常洗常新,新段子间或推出是纲丝们的幸运。
  先说语言艺术,不能不提语言大师赵元任先生,五十年代有提倡文字改革的学者建议把古代的文献“译”成拼音,推行汉字的拼音化。于是赵元任先生在1957年8月的《光明日报》上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故事大体是这个意思:石室有个诗人姓施,喜欢吃狮子。曾发誓要吃十个狮子,姓施的人经常去市场看狮子。十点的时候,恰好市场上来了十只狮子,当时,正好姓施的来到了市场上。姓施的看到是十只狮子,就拿着弓箭射杀,使十只狮子死了。姓施的拿着十只狮子的尸体,回到了石室。石室里面很湿,姓施的就叫仆人打扫打扫。打扫完毕后,姓施的开始试着吃那十只狮子。吃的时候,开始以为是十只狮子。其实呢,只是十只狮子的尸体罢了。请试着解释这件事!

  赵元任请学者们把故事改成拼音之后再来读,无人敢应,其后就再没有人建议用拼音来代替方块字了。(前一段有帮学者,呼吁要把春节改到立春过,引经据典说是利多弊少,非改不可,我觉得是炸酱的时候盐放多了,吃完面闲得咸了。)
  再说京味语言,最是佩服老舍先生,老舍的作品里极少生僻之词,读来平易近人,说来琅琅上口,道不出的京腔京韵自在其中。
  还说相声,要是把早年天桥的八大怪时空搬运到今天,未必能门庭若市,因为相声也是随着时代发展的,观众心理期待不同,思维跳跃增加,再加上各种传播形式的推波助澜,一个段子原封不动讲十年,肯定没戏。
  德云社兴盛正于此,把老段子的骨架留着,不断更新内容,适应于生活节奏的加快,适应于笑口常开的需要,老段子可以二十分钟铺垫一个包袱,底响了就行,现在观众听相声,要是五分钟乐不出来,就要挪屁股了。有人批评郭德纲“我要……”系列的段子就是一个个小笑话的堆砌,可你也砌一个看看,同样的原料做好了就是“佛跳墙”, 一锅倒进去顶多是个乱炖,功力好坏就在怎么编排上,怎么形成包袱的环环相扣,能让观众笑出来就是好作品,反之就是糟尽原料。

  现在不少社员在说刨活的事儿,我觉得是这样,谁花钱去剧场听相声都是平等的,都是图个乐,问题是别因为自己高兴而让别人不高兴,咱听得是台上,听得是演员的活儿不是,园子里又没搞竞赛用不着抢答,除非是演员喜欢这种方式,需要你的呼应,适当地张扬一下,调高气氛也可以,但得适可而止。这就跟听演唱会、看球赛差不多,演唱会的歌再熟悉,歌手再喜欢,您也就是返场时一起高歌几曲,要是从头到尾跟着唱,不如去钱柜算了,还是说,咱花钱是来听人家的,人家花钱也不是来听你的。看球也是一样,玩人浪是高兴,您90分钟不停试试,得累死,再说人浪得是大家都参与才好看才好玩,要老是你一人忙活,有点人来疯吧。相声段子要是柳活、贯口,倒可以跟着来,显摆一下,别人听着也是佩服,要是包袱你先翻了,演员怎么办,能再翻出来还乐的能有几个,这要说是促进更新有点不讲理吧。相声先得按着套路说,说熟了理解了才使自己的番,一帮小孩上台没多长时间就要求加新活儿,有点不厚道,就像《大保镖》的底,你把驴头砍了,演员下不来,你上去说说试试。

  回头说QQ,忘了是谁的建议让德云人轮流写写,肯定出彩,的确也是这样,可惜不太现实,我倒觉得社员们能写的都试试不错,都听过德云的趣事、实事,都有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笑话、乐事,都可以借助德云这个舞台,借助这些个性鲜明的德云人编排编排,说不定能加进段子里也更多爱相声的朋友更多欢笑,写QQ的本意也是如此。

我给师傅开车(之五十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