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无鸟入眠》
第2节

作者: 资深男青年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扼抬眼一看,只见一个女子正急急地朝这边小跑过来。两只大鸟正鼓动着翅膀,在她头顶忽上忽下,用爪子抓她的头发。那女子一边挥着手里的小包抵挡、击打着,一边慌忙不迭跑着。李扼大感意外,不知道鸟儿何以会如此熟练地攻击人类。这当口那女子跑下来了,李扼连忙迎过去问她:“你没事吧?”
  “没事,没事,”那女子应着,一边继续往前小跑着,一边惊慌地返身看着空中。她还说了一句:“真是讨厌。”那语气似乎遇到的不是鸟儿,而是两个地痞无赖。李扼转回身,睁大眼睛打量着空中。奇怪的是,就这么一小会儿功夫,那两只鸟竟然踪影无全,不知道飞到了哪里。这时从另一侧的台阶上走上去一对老年夫妇,往桥的另一边走去。他们手里拎着装有东西的塑料袋,慢慢悠悠地走过去。李扼紧盯着他们,还有他们头顶已经有些昏暗的天空。可是什么也没有发生。一直到他们从另一边走下桥,那两只鸟也没有出现。

  日期:2011-12-18 01:06:24
  李扼走回桥头,站到那几棵高大的石楠树前,想看看里面是否有鸟的巢穴。这几棵石楠枝繁叶茂,它的枝丫与主干紧紧抱在一起,像一个硕大的热气球。此时已是黄昏,借着不远处昏黄的路灯光,无法看清树冠内的情况。李扼翻过铁栅栏,走到草地中,来到树下,仔细地向上打量着。可是树枝树叶结成厚厚的一团,里面什么也看不见。要是有支手电就好了。里面也没有什么响动。李扼退回来,决定明天过路的时候再看个究竟。几个路人不解地看着他。

  五分钟后,李扼回到了家里。他妻子已经把菜端上桌了,只等他一进门就开饭。她几乎是算定李扼会在这个时候进门。他们从小学起就是同学,坐在一张桌子上,后来上了同一所中学,再后来又一起到省城上大学。李扼上的是医学院,她则是外语学院。毕业的时候,李扼本来是准备接着上研究生,她却因为父亲身体不好,回来当了一名中学老师,李扼于是也跟着回来当了医生。然后他们很快结了婚,几年后又有了孩子。因为自小就要好,又成了夫妻,所以两人的生活十分默契。这种默契常常胜过了语言上的交流,有时比时间还有准确。因为时间是固定不变的,是机械的,而这种变动中的默契却可以凭着心心相印而伸缩自如。她是一个美丽的女子,生性恬静安详,虽然三十多岁了,却还保持着少女般洁白的面容。有时候,她坐在那里看书或者批改学生的作业,李扼会久久地看着她。上天把这么一个女子赐与他,让他们相爱、厮守,李扼觉得自己十分地幸福。

  儿子正在沙发上看动画片,手里捏着几瓣剥开的桔子,应该拿了好一会儿了。他刚上一年级,是个调皮的孩子,不过看动画片的时候,他是很安静的。李扼洗完手,儿子的动画片也看完了,于是一家人坐下来吃饭。儿子像每次吃饭那样,一边吃着,一边向李扼问这问那。李扼一边吃着,应付着他,一边却还在想着刚才路上遇见的那两只鸟。他把这事告诉了妻子,妻子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并未表示出特别的兴趣。她显然对这事没有足够的敏感。

  日期:2011-12-18 01:08:13
  晚饭很快就吃完了。妻子重新回到厨房,去行使洗刷之类的事务。这些事李扼是很少伸手的,所以他仍旧坐着。倒不是他懒,而是因为妻子井井有条地安排好了这一切,从早上带着孩子上学,下午带着他回来,然后准备晚饭。李扼看了会儿电视,然后翻了翻本城的晚报。这是家中唯一坚持订阅的一份报纸。李扼相信,对一个市民来说,随时了解一下这座城市的动向是很有必要的,甚至是一种义务。当然这报纸每次三、五分钟就看完了,因为它是一份小报,而且内容大都局限于政府的工作动态和当地领导人的行踪之类。今天的报纸上,只有第四版一则不起眼的新闻让李扼从头到尾把它看完,这新闻说的是,鹳江上游的山中有一个村庄,近几年一直饮用被污染了的井水,政府帮助他们,在最近喝上了从镇上引过来的自来水。报道着眼的是当地政府如何为这些村民做了好事,李扼在思考的却是:井水为什么会被污染。中小学的时候,李扼差不多每年的暑假都会到舅舅家度过,跟表哥们到树林中玩。那地方在鹳江的上游,与报道中说的地方相距不远。那时候没有饮料什么的,渴了就喝井水,在李扼的印象中,那井水十分地甘洌清甜。

  儿子呆在阳台上有一会儿了,李扼起身,想看看他在干什么。儿子正站在一个盆景面前,手里拿着一根木棍,在里面中捅着什么。这盆景是不久前老父亲专门为孙子买来的,里面有山石树木,楼台亭阁,做得相当精致,底部的水池中,有几条小鱼和一只小乌龟。李扼明白,儿子是在捅那只乌龟,想让它出来进食,而乌龟却不见踪影,显然是钻进了石缝里。

  “你别老捅它,它可经不起你这么折腾。”李扼说。
  这时妻子在里面叫了一声,儿子扔掉木棍,跑到客厅里去了。李扼把那小木棍捡起来放在墙角。他顺手推开了窗户,看着窗外。一阵微风袭来,让他感到了几丝凉意,然而在小区的对面,马路的另一边,却有一些人站在饭馆门前,正在排队等吃饭。这是一家新开的饭馆,彩灯闪烁,新装上的广告牌发着艳丽的光芒,上面写着四个大字“鸦肉火锅”。这四个字牢牢地吸引了李扼的视线,他盯着它们,心中涌起莫名的不快。他回想起前不久的一天,他路过一条街,那儿一字排开了十多家饭馆,家家都打着“鸦”字招牌,鸦肉火锅、老鸦汤、暴炒鸦丁、清炖鸦肉,而这个“鸦”竟然是乌鸦。人为什么会吃乌鸦呢?难道这是一个缺乏肉食的时代?李扼疑惑不解。他曾就此问过一个同事,同事告诉他,饭馆里卖的乌鸦并不是野生的乌鸦,而是人工养殖的二代鸦。他还得知,这股吃鸦风是从沿海的几个大城市传过来的,正在本市风靡。

  日期:2011-12-18 13:06:18
  “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想到这里,李扼自言自语地说。
  他妻子正在客厅里,隔着门问他:“怎么了?”
  “那里,”李扼指指对面路上那个饭馆的招牌,“怎么会吃乌鸦呢?”
  “你还不知道吧?”妻子说,“现在吃乌鸦成风气了,许多人都在吃。你看看这个——”她说着,返身从客厅里拿出几页花花绿绿的宣传品,“这是今天在信箱里收到的。”

  李扼接过来,看到了几页十六开的印刷广告。不过这几张广告单既不是推销商品的,也不是推销楼盘的,而是在推销一种名为“神鸦补脑精”的保健品。它图文并茂地介绍乌鸦身体中——确切地说——是乌鸦肉的种种神奇之处,声称其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60多种氨基酸,70多种高蛋白和80多种不饱和脂肪酸,长期食用,不但能美容养颜,延缓衰老,还对100多种疾病有显著疗效。它每一页都有一个显目的标题,叫做:神鸦补脑精,新世纪的能量之王,下面还附有几句顺口溜:儿童长智慧,老人还青春,男人生精血,女人获芳颜。

  “纯粹胡说八道。”李扼自言自语地道。他原来以为,饭馆里吃乌鸦肉的风气只不过源于一些人的猎奇和盲从,没想到居然还有人会把它加工成保健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