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北宋——历史并不遥远》
第21节作者:
在你心河 后梁开平五年,魏人浦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当时正值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时期,他的父母为了能够养育他,带着年幼的魏人浦四处奔波,日子过得很清苦。
在躲避饥荒,亡命奔波的途中,他的父亲终于在这乱世中得到了彻底的解脱—去世了,生活的重担从此落在了母亲一人的身上,虽然生活没能给魏人浦一个美好的童年,但却给了他一个伟大的母亲,不管生活如何艰苦,当时的读书人有多么不被看重,但他的母亲一直秉承着一个信念—“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一次他的母亲四处奔走,四下求人,只为借到一匹粗布为他缝制新衣,看着苍老的母亲如此幸劳,他哭着感叹道“慈母借钱为我制作衣服,这怎么能让我心安啊”。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这使得年幼的魏人浦显得格外的懂事,他发奋读书,希望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经过常年的知识沉淀积累,成年之后的魏人溥已经能够做到博闻强记,能言善辩,于是他挥泪告别了母亲,独自踏上奔赴京城洛阳的道路,在经过济水时,那天的风浪很大,但他还是毅然的上了船,船驶到江中时,魏人浦脱下了临走前母亲为他缝制的衣服扔到江中,风中只剩下单薄的他站在船头,这一幕使同船的人都以为他要做出傻事,但他却愤慨的说出:“今生若不能显达,从此不再过此江”。这的确是当时魏人浦内心的真实写照,人穷志不穷。
入京之后,魏人浦成了一名衙门小吏,在度过长期的不被重用生活后,他终于等到了他人生的转机。
后汉初年,魏人浦奉命跟随郭威北上抵御契丹,郭威为跟随的文人出了一场考试,询问契丹的兵力和战事,魏人浦不慌不忙,从东说到西,从南说到北,竟没有丝毫遗漏,使得郭威十分惊讶,大有好感,从此便在郭威手下受到重用,成为一朝宰相。
要知道,这次考试是突然测试,魏人浦并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可见他的确是在出征之前做足了功课。
这样的人才,自然也是后期柴荣留给柴宗训辅政的不二人选。
总结以上三人,都是后周从郭威建国时期开始的老臣、重臣,都是饱读诗书之人,都有着很强的政务处理能力,都是从五代的血雨腥风中经历过来之人,都是满口仁义道德之人,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们都是让柴荣失望的人。
日期:2020-10-15 18:21:55
文臣方面说完,我们再来看看世宗托孤的武将。
第四个人:”韩瞪眼“韩通
由于柴荣死前升任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这使得对皇位有威胁的张永德被解除军权调离到了地方,而在侍卫司这边,都指挥使李重进也随后被调离到淮南驻守,这使得此时侍卫司的实权真正掌握在副都指挥使韩通手里。
他也将成为周恭帝柴宗训所依赖的武将。
韩通,后周宿将,绰号韩瞪眼。这里的瞪眼并不是指他长相楞头楞脑,而是指他性情急躁,容易冲动,不能理智的对事情内容性质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而只会瞪眼。这对于一名武将而言,是很普遍的事情,但这样的性格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对事情的是非曲直有着他最直观的分析辨别,并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自己的解决方式,韩通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他这样的人或许在战场上可以所向无敌,但在繁杂的政治格局中,他这样的性格注定在后来的那场变故中决定了自己的结局。虽然他是一名政治愣头青,但从他的行为来看,他是一个值得我们尊重的人。
具有嘲讽意义的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怎么看都不如此前几个,但就是他,却成为了柴荣唯一一个没有看走眼的人,他将用他的生命来兑现对柴荣的诺言。
日期:2020-10-15 19:16:17
还有一点,那就是柴荣之所以在侍卫司选择韩通为托孤大臣的原因。
我们不得不佩服柴荣心思极为缜密,这是一个局中局。
柴荣先是调走张永德与李重进,升任赵匡胤,但他并没有完全相信赵匡胤,紧接着立马提拔了韩通。就因为韩通在军中还有一个特点—他与赵匡胤不合。这样的人事安排在我们今天看来是非常不和谐的,然而这确是柴荣最为英明的一个政治手段。
柴荣也想过调走了张永德与李重进,赵匡胤的权利有些过大,所以他通过自己的手段让侍卫司与殿前司两不和谐,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相互制裁相互压制,谁也不会独大,两司的不和谐就是对国家最大的和谐。
大家应该从柴荣的手段中吸取教训,不是所有的和谐都是美好的,有时压制也是保全自己和达到目的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就跟爱情一样,偶尔的小打小闹还能增进感情,千万不要认为平静就是最好的,否则就真有可能你一个人平静下去了。
不过说来倒也滑稽,柴荣这样的压制并没有如愿达到他想要的效果,不知道这算不算他英明的手段之一。但无论怎样,柴荣安排完这一切之后,很安心,他相信在这几个人的辅助下,后周国家一定会兴兴向荣,越发美好,儿子柴宗训一定会成为一个好皇帝。
可这次他败了,仅仅半年时间。
一个安心的人走了,留下一群虎视眈眈的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