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三郎》
第15节

作者: 煮茶酒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后郡丞又言及,让李术写信为孙策致哀,并上表向孙翊示忠时,李术大怒,命人将郡丞打入了牢狱。
  李术的突然大怒让庐江上下官僚噤若寒蝉,从此再无人敢言及郡丞提及的那两件事。
  不仅如此,随着日子的推移,孙策已死,孙翊继位的事已经传遍了整个江东。
  在这则消息的冲击下,江东六郡的不少将吏都纷纷挂印而去,往北而逃。

  而在这些人经过庐江时,李术纷纷礼遇,纳于皖县内,而后用这些人替换那些忠于孙氏的官吏。
  在李术以郡守之尊及其兵马的威慑下,那些忠于孙氏的官吏或死或逃,很快的,庐江已经被李术完全掌握。
  李术之心,已路人皆知矣。
  李术不肯事翊,意欲反也。
  这下,整个庐江郡更加人心惶惶。
  而在皖县郡守府内的李术,对外界的这些闻而似若不知,他从偏室内一处隐秘的角落,取出一个木匣,他打开匣子,取出几封机密的信笺。
  这些信笺全都是许都的那位亲笔所写,再命人送到庐江来的。
  观那信笺内容,最早一封信笺,竟然是一年前写就的。
  那时孙策还在位!
  李术与北方早有联系!
  李术看着信笺,自从一年前收到第一封信笺,他惶恐不安,本来想立即上告孙策,可是当时不知怎么的,鬼使神差般的留了下来。
  信中内容对李术多加褒扬,还在暗地里言孙策暴虐,非为明主。
  李术不傻,自然不会对信中内容全然相信,孙策在时,他甚至都没回过一封信,孙策之武略,李术深知,更何况,李术与孙策也是有情谊的。
  只是如今小霸王突然薨逝,继位的是一位名声不显的黄口小儿,李术就不得为自己的将来打算起来了。

  幸亏自己当时没有自绝后路。
  心中侥幸的李术拿起毛笔,坐在案前,伏笔写起了这一年来,他对那位的第一次回信,
  “曹公在上,卑下虽久居南方,然亦盛闻曹公之忠义智略.....”
  就在李术伏笔疾书的案上,一旁赫然放着吴县发来的告丧文书,李术写信时眼角不小心扫到这份文书的最后一句,
  “跳梁者,虽强必戮。”
  似是看到什么刺眼的东西一般,李术发出一句冷哼,脸色闪过阴霾,暂且放下纸笔,拿起这份文书,将其放在烛火上点燃起来。
  明亮的火焰很快活跃起来,直至最后那几个字吞噬,李术的心情这才好一点。
  虽强必戮?好大的口气。

  那孙三郎,以为自己是其兄乎?
  黄口小儿,焉能事之。李术的眼中闪露着不屑。
  在孙策遇刺而死的消息传遍江东后,终于也传进了天下中。
  许都,司空府。
  在司空府中议事厅内,此时正响彻着一位男子高兴的笑声。
  当朝司空,身穿素衣的曹操,正手举江东递送给朝廷的奏表,犹自笑个不停。
  笑道最后,曹操才硬生生停下来,对着厅内的议事众臣说道,“那位江东的猘儿死了。这真是天佑孤呀,从此孤又少了一个心头大患。”

  语气中的欣喜溢于言表。
  孙策平定江东后,在曹操得知这个消息时,曾经感叹得说过,“猘儿,谓难与争锋。”因此厅内的众臣都知道,曹操口中的猘儿是谁。
  曾几何时,曹操也为孙策的迅速崛起感到头疼,但因为北方未平,无法出兵讨之。
  只能联系江东境内的山越、世家豪族、贼寇等不服孙策的人暗自牵制孙策。
  但没想到,就在他即将与袁绍决战的时刻,这个被他一直防备的人竟然被刺客所刺,死于非命,这对曹操来说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想到此,一向肆情任性的曹操竟忍不住直接在群臣面前爽朗大笑起来。
  坐在下列之首的一位气质雍然的男子,出列向曹操谏道,“明公如今贵为朝廷司空,身负伊、霍之任,一举一动为中外所注意,若是今日所为为外界所知,朝中有些大臣又会有微词了。”
  曹操面带笑容对出列男子说道,“令君知吾,吾向来可以忍恶,却唯独不能忍喜耳。
  况且令君所言之大臣,整日枯坐吹嘘,谈经论道,于国事无半点助益,此等庸人的看法,孤向来不曾介意过。”
  荀彧听后,心中觉得无奈,他与曹操相交十数年,曹公之脾性又怎么不知呢?只是做僚属的要尽到劝谏的本分罢了。
  曹操对荀彧说完后,体任自然的他直接就坐在了台阶上,而后将手中奏表先递与荀彧,再由其看完后,一一传阅下去。
  在众臣阅览奏表的空隙,曹操引目四望,对荀彧问道,“怎不见奉孝在座?”
  见提起这个知己好友,荀彧一向端正的脸上闪过几丝笑意,拱手答道,“今日议事后,吾遣人去唤奉孝,来人汇报,言奉孝今日在城中发现好酒,沉醉不已,恐无法前来议事了。”
  曹操听后,脸上也浮现笑意,口中假意责备道,“奉孝这惫懒性子,都年逾三十的人,整日里还没个规矩。”
  此时下列的一位臣子出来进言道,“郭祭酒以私事不来议事,请司空按律处之。”
  出来进言的是司空府东曹掾毛阶。
  曹操爱重毛阶刚直性格,平日里对毛阶所请多有批准,但此时他却为郭嘉开罪道,
  “当初探子来报,言孙伯符整顿兵马,常有进击中原之念,孤甚忧心。
  那时奉孝对吾言道: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今日想起奉孝前日所言,岂不惊奉孝智略天授乎?其虽放荡,然此为小节,孤非不知,不治罪非为私爱,乃是为国家所计尔。”
  毛阶听曹操所言有所动容,不再坚持,就这样退入了席中。
  此时群臣也阅览完毕奏表,曹操见状,收揽笑意问询群臣道,
  “如今孙策离世,继位的乃是其三弟孙翊,孙翊此人不如其兄孙权知名,贤愚不明。
  我欲乘此良机,遣一上将发兵江东,以定东南,诸君以为如何。”
  曹操问完后,群臣面面相觑,不等他人回应,荀彧率先说道,
  “古来成就大业者,无不深根固本以争天下。今危及明公根本者,绍也。
  袁绍去年发兵十万南下,与我军对峙于黄河两岸,如今袁军未败,岂可忽议南方乎。
  公今应全力向北,以明公之伟略,袁绍必败,袁绍败后,河北可定。
  河北一定,河北中原尽在明公之手,进足以胜敌,败足以坚守,立不败之地。如此一来,天下不难定,况一江东之地乎。

  先北后南,此乃最佳方略,望明公思之。”
  荀彧的话句句铿锵,为曹操深入简出的阐述了他心中的战略构想。
  曹操听后大喜,抚荀彧之手道,“文若虽未临军阵,但天下大势尽在文若心中矣。决胜于千里之外,文若实乃今世留侯。”
  荀彧谦逊拜谢。
  让曹操更为高兴的是,今年初朝廷出了衣带诏一事,曹操为此杀了不少大臣。
  他以为一向忠于汉室的荀彧会因此和他产生隔阂,但如今荀彧尽心为其谋划,就如曾经一般,这说明荀彧心还是向着他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