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三郎》
第22节

作者: 煮茶酒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回想起在府中的一切,又看着在场的众臣还在孜孜不倦的嘱咐吕范,孙翊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无论亲眷,还是大臣,都有一种关爱在默默温暖他,这些让孙翊的心变得更加强大。
  他要亲征并非是一时头脑发热,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穿越到这乱世,身为一个势力的主君,不通武略是一块很大的短板,甚至还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群雄割据,征战不休,孙翊的对手将来是刘表,是那魏武帝曹操,是那昭烈帝刘备。
  将来与他们的战斗,可能每一场都会是生死大战。
  孙翊可以任用贤才大将抵御对抗,但他身为主君,至少要对战事有着一个基准的判断,对战事大略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而这个能力,难道是待在吴县,阅读那些文书就可以得到的吗。
  如曹操、刘备等,他们创立基业的过程中,也都是亲自上阵,一刀一枪用血肉创立基业,曹操、刘备甚至有几次几乎命丧战场。
  但在基业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还是继续披挂上阵。就是那刘表,虽说现在垂垂老矣,当年的他也是单骑平荆州的一代英杰。
  孙翊要把握每一次机会,加紧锻炼出的自己的军事能力来,一主无武,累死三军,想想历史上的孙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呀。
  还有就是,他想拥有超过孙策的威望,他想建立起专属于自己的,至高无上的权威。
  这样他才可以为他将来要做的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至高无上的权威最好的养料便是煊赫的武功.......
  这样的心思不足为外人道,孙翊只要按照心中定好的目标,一路坚决的走下去就好。
  时近中午,吕范才从群臣中挣扎出来,来到孙翊身前对孙翊一拜道,“君侯,时辰已到,可以出征了。”
  孙翊点点头,翻身上马,对着在场的群臣说道,“孤出征后,吴县事务就拜托诸君了。”
  群臣之首的张昭对孙翊言道,“君侯安心,有昭及公瑾在,吴县无忧。”
  孙翊听后,满意的点点头,拨转马头,于马上挺枪而立大喊道,“出征!”
  孙翊的这一声出征喊出,便有传令兵将其迅速传递到军中各部。
  一万大军在得到孙翊出征命令后,沉静的军阵瞬间如一头醒来的猛兽,一万儿郎纷纷举起手里长枪,呼应孙翊道,
  “遵命。”
  一万人的声浪如天边雷霆,响彻吴县上空,震慑一切魑魅魍魉。
  长枪如林,虎士在侧,孙翊心中豪气顿生。
  这是曾经陪着他大兄战无不胜的江东儿郎,如今将要在带他的带领下,出征庐江,讨平叛乱。
  他孙翊一定不会让这些儿郎的荣誉受到蒙羞,他会带领他们取得取得更光辉的荣誉。
  军阵在各级军官的指引下,如一条吞天巨蟒缓缓从吴县向北方开始行进起来,孙翊也到了该上路的时候。
  在孙翊在吕朱四将的护卫下正要上路时,身后的张昭领着群臣突然跪下,唱起了一首战歌,
  “披铁甲兮,挎长刀。与子征战兮,路漫长。
  同敌忾兮,共死生。与子征战兮,心不怠。
  踏北境兮,定叛儿。与子征战兮,歌无畏。”
  在场只有数十位臣子,人数虽不及军士众多,但在这数十位大臣的醇厚嗓音倾情歌唱下,却更加动人心。
  吴语哝哝,歌声怆然,孙翊前进的身姿顿时一停,握着缰绳的手不由得紧紧握紧。
  唱完战歌后,张昭及众臣对着那道背影深深一拜,齐声喊道,

  “恭送吾主,吾主万胜!”
  孙翊无言,他只是举手抱拳,重重敲了一下自己的胸膛。
  然后抽鞭拍了一下胯下骏马,毫不迟疑的奔驰而去,身后四将紧紧跟随。
  诸君勿忧,待孤大胜归来。

  众臣再次抬头,见到的只是那一抹越行越远的红色。
  如敌人的鲜血般,渲染着孙翊的英武。
  孙翊起兵征伐李术的当日,从吴县发出了一封奏表往许都而去。
  这是出兵前就议定的,张昭恐曹操发兵救援李术,因此不如先发制人,先发奏表向曹操言明此事,先占据一个大义名分。
  不求曹操信了奏表里的鬼话,至少让曹操犹疑会,为孙翊争取时间。
  江东水网密布,江水无数,吕范为孙翊规划的行军路线是大军出吴县后,先行赶到曲阿,
  由曲阿乘船出渡口,进入大江(长江),而后再由大江逆流而上。
  今年的大江汛期来的晚一些,趁此时机,大军乘船逆流而上不会耗费太多时日。
  等到了船行驶到庐江境内时,择一港口大军下船,而后再因时制宜制定破庐方略。
  李术虽然封闭了郡境,但庐江兵马最多不过两万之数,庐江为大郡,辖县十个,李术分兵把守之下,这长江沿岸定然没有重兵。
  既无重兵把守,庐江郡内长江沿岸又长,那么就等于是一个大型的筛子,孙翊一万大军入庐江郡不难。
  从吴县开拔以来,一路上的行军路程如吕范所料,不过五日,孙翊的大军就已经踏在了庐江的土地上。
  孙翊的大军是在枞阳县境内下船的,这个县离李术所在的郡治皖县不算近,但也不算远。
  其实皖县附近就有一条江水可供孙翊水军驶入,但李术又不傻,既然都已经决意反叛了,如此重要的一条江,他又怎么可能不去掌握制水权。

  选择在枞阳县内着陆,也是为了避开李术的耳目,不让他太早知道孙翊军队的行踪。
  孙翊起兵征伐李术的第二天,李术就得到了消息。
  在得知是孙翊亲自领兵前来后,不由的嗤笑起来,对着左右说道,“江东现在内乱频起,恐已经焦头烂额矣。如今竟然由孙翊小儿亲自领兵前来,无人至此,看来孙氏气数已尽呀。”
  说是这么说,李术毕竟不是无能之辈,他手信庐江各县令,令他们各自严阵以待,紧守县门。

  李术应对孙翊大军的策略很简单,就是死守。
  现在江东内乱迭起,境内的山越快翻了天了。
  他本以为孙翊会先专心处理完山越再来讨伐他,等到那时,估计他都跟曹操谈好了一切,举郡投降了,他又何惧之有。
  但没想到孙翊出人意料的兵分两路,而且自己还亲率一路来讨伐他,但这在李术看来更加不智。
  境内山越动荡不安是不可改变的事情,孙翊现在分出一万大军来伐他,一定想着速战速战,这样他平叛完自己后,就可以回转江东去解决山越之患。
  但如今他严令各县只守不战,江东兵马的野战能力他是见过的,若是野战的话,自己手中的庐江郡兵根本不是对手。
  但守城就不一样了,守城讲究攻城的一方要几倍于己方,而且这样也要耗时日久才能攻下。
  如今庐江有十个县,每个县征召民兵下,加上原本分去各县的精兵,守城士卒最低都有二千之数。
  他要是一个县一个县打过来,不知打到何年何月,毕竟他才一万兵马。
  若是不攻县,孙翊既然想速战速决,粮草一定所带不多,不攻下县为据点补足,要不了多久,孙翊就会因为粮尽而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