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北宋——历史并不遥远》
第25节

作者: 在你心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0-11-04 01:40:40
  理由
  做皇帝需不需要理由?答案是肯定的,需要。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以理服人,纵观历史上历来的造反运动,似乎都有一个完美的造反理由,如:清君侧、勤王、替天行道等等理由。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有两点:
  1.在封建社会中国儒家思想下的教育里,仁义礼智信是评判一件事物好坏的标准,道德关乎事情的合法性,而造反运动似乎并不是一件十分光彩的事情,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顺当的理由来给自己当作借口,这个理由就算骗不了自己,骗骗不知情的广大群众也是好的。
  2.所谓理论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一个好的理由与口号是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的,此类例子如陈胜吴广起义的“天下苦秦久矣”,朱元璋同志造反的“天道好还,匹夫无不报之仇”等等。到了近代,那个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被无数人奉为精神领袖的希特勒,就是一个天才级演说家,他的反犹太人理由与口号则是挑起世界战争,壮大自身队伍的最直接原因。
  这样看来,理由与口号实在是个好东西,简直是造反谋权的硬性条件。相信赵匡胤此刻也想到了这点,但遗憾的是,这些对于他而言却并不实用。
  赵匡胤不是什么备受迫害的贫农,更谈不上跟后周有着什么必报之仇。相反的是,他是备受恩宠的禁军将领,是国家的托孤大臣,而造反的对象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柴荣的儿子,更让人头疼的是这个皇帝只有七岁,外加一个二十多岁的母亲,无论从哪方面看,自己都是理亏的,因此寻找一个正当的理由是极其必要的。
  但是要想让自己的行为变得名正言顺又合法这又谈何容易,办法就那么多,别人还都用过,可见做贼要想不心虚,看来的确很难。
  于是赵匡胤与赵普开始从浩瀚无垠的历史进程中寻找与自己情况相似的典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翻了遍史书之后终于让他们找到了与此时情形类似的情况,只是当他们看到这个人的名字时不经泛起了难处-郭威!
  赵匡胤完全没有想到上一个成功者竟然是郭威,想当年自己还是个毛头小子的时候跟着他一起过了把造反的瘾,难道十年后再用同样的方式造回来?这太疯狂了,历史真是戏剧。
  赵匡胤作为亲身经历者虽说具体流程已经很熟练了,不过就是简单的拉兵出去逛一圈,但情节属实过于老套,人家刚用十年再用一遍的确没什么创新。
  但经典案例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可行性强,成功率高啊。你用或者不用,它就在那里,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有了理论方法与成功案例的支撑,这让赵匡胤更加拥有信心,所以他当即放弃了宋州的养老生活,赶回了京城开封。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已经很清楚了,实在有不知道的可以打开初中历史课本看看。陈桥兵变并不是偶然,它是一场政治阴谋,赵匡胤能骗的了当时人,可他骗不了自己,还有后来的我们,因为公道自在人心。
  问世间权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日期:2020-11-04 19:32:48
  第八章.开国
  公元959年就这样过去了,不知是否有人会怀念它。伴随着寒冬清晨里的浓雾,新的一年新的一天开始了,而这一天的浓雾同时也寓意着两个人不同的人生。

  赵匡胤在这场“浓雾”里走着,他不知道在浓雾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兴许能够拨开云雾见天日,兴许自己根本走不到尽头,他只能凭借自己的直觉一直走下去,不知走了多久,他终于看到前路一道火红色的光,沿着光走,周围的浓雾正逐渐消散,他终于迎来了属于他的朝阳。
  柴宗训这一天也同样在“浓雾”里行走,七岁的他有些不知所措,他不知道该怎样走,浓雾越来约大,大到有些看不清他的身影。他想要回头,回头寻找父亲为他留下的那些值得信赖的人,可当他转身之后才发现,原来来路早已无迹可寻,身后更是无人守候,他不知道的是,从他父亲离去的那天起,他就已经没有来路只剩下归途,他早已迷失在这场权利的浓雾里,伴随他一起的,还有他的人生。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这一天注定是被历史所铭记的一天,赵匡胤终于将他筹备已久的计划决定在这一天开始实施。之所以选择这一天,赵匡胤也是经过充分考虑的,这一天正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一切计划从这天早晨开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