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妻俱乐部里的凶杀:蝴蝶》
第47节作者:
巴豆1 日期:2009-10-26 11:39:00
4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心理学的网站上,洪胜看到了本市大学教师肖海清发表的有关无意识的论文。
这激发了他治疗张静的灵感。
张静之所以始终无法摆脱梦魇,在某种程度上,或许是因为她没有找到潜意识中真正让她感到恐惧的情愫。
这犹如头疼病人在脑袋上抹治脚气的达克宁,洪胜事先对张静的治疗方案并没有对症下药。
从那天起,洪胜开始关注起这个见解独到的女教师来。凡是与肖海清相关的学术论文、实验,洪胜都予以收集。他甚至偷偷潜入大学,去听过肖海清的课。
只不过洪胜当时并没有预料到,不久后,他和肖海清的第一次对话是在监狱里,并且由于事先对肖海清研究风格的透彻了解,一次又一次地逃脱了警方的追捕。
肖海清那个“风景画中插有恐怖图片”的实验,让洪胜认知到,这或许也是治疗张静的方法之一——激发其潜意识中真正作祟的情愫!
为此洪胜浏览了大量附有谋杀现场照片的BT网站,并且找到了一张与当年王焕生被害现场极为相似的照片。
某天晚上,洪胜将其夹在一叠生活照之中,拿给张静,要求她在受到情绪波动时,务必记住脑海第一时间闪过的画面:一个人或一段场景,任何什么都可以。
这种发散联想式的心理测验,是洪胜在肖海清无意识理论基础上,综合了其他若干心理理论,自行发明的。他希望以此进入张静的内心深处。
测验的结果是有效的。在张静看到了那张恐怖照片之后,呈现出来的歇斯底里让洪胜一阵心悸,但为了找到病因,他别无他法。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洪胜的肩膀上,张静瑟瑟发抖了足有半小时之后,仍然不肯说出自己脑海中所浮现出来的画面。
是什么惊悚的画面,让她在事隔多年的今天,依然不敢面对?洪胜绝对相信,测验确实激发起了张静内心深处始终无法摆脱的恶魔。
洪胜扶着张静回到了卧室。急功近利可是心理治疗的大忌,特别是像张静这样脆弱、敏感的病人,随时都有崩溃的可能。
洪胜可不想自己“彻底根除张静心病”的初衷,变成了加重其病情的源头。
“睡吧。”洪胜躺在床上,轻轻地抚摸着张静的背脊。
她渐渐地冷静了下来,呼吸渐渐地平稳,洪胜在她身边渐渐地与她相拥入睡。
深夜,洪胜在睡梦中隐隐感觉有人盯着自己,他睁不开眼,可这又不是幻觉。究竟是谁?一股凉气嗖地直通头顶,他努力睁开眼。
一个女人。
一个女人披头散发地盯着他,像鬼!
“怎么啦?”洪胜被吓得不轻,颤抖着问道,“亲爱的,怎么啦?”眼前的张静就像一个陌生人,遥远且冰冷!
死尸一般的口气,伴随着她的那句话传到洪胜的耳里,令他毛骨悚然。
“我看到了一张脸,”张静面无表情地说道,“一张模糊的脸,出现在你要我记住的画面里,就在刚刚的梦中,它越走越近……
越走越近……
我看清了,
是一张男人的脸——
你的脸!”
日期:2009-10-26 13:55:00
5
令洪胜感到悲哀的是,原来自己才是张静心中的恶魔。
在时隔十几年之后的今天,真相才被得知。当然不是因为洪胜就是那个强bao犯。
洪胜突然恍然大悟。这十几年来,不仅张静,也许自己才是更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
在他的无意识领域,有两种力量始终纠缠不清,一种是“爱”——对张静的“爱”;另一种则是他的“杀人”情愫。最终邪恶战胜了爱情,尽管它伪装成保卫爱情的模样反映在行为上——为了替张静报仇,曾经远赴云南,捕捉蜂蝶实施杀人计划。
即使最终没有成功,不是因为这种“杀人”情愫的消退,而是没有时机。只要条件允许,洪胜会不顾一切地实施自己的杀人计划。
张静的内心世界,或许连她自己都不知道,真正恐惧的源头不是强bao,不是宋波误杀了王焕生,而是朝夕相处的丈夫竟然是一个在血液里都流淌着“杀人”情愫的——邪恶者!
现在想想,这一切有源可溯。也许十几年前,当洪胜第一次玩笑般提出蝴蝶杀人计划时,恐惧就已经深深埋藏在张静的潜意识深处。
被强bao那晚,在学校树林里的那个幻境是“真实”的,在张静的潜意识中,被暴力侵犯之后,对邪恶罪犯的恐惧达到了顶点,而它们都集中在一个具象的人的身上——洪胜的身上。
树林中幻境中的恶魔,就是匆忙赶来的洪胜,而在张静心中,这就成了魔鬼的象征!
而从云南带回蜂蝶,让弑师行动成为事实,则加深了这种恐惧在张静心里根深蒂固的地位。
张静恐惧洪胜这个自己深爱的男人是一个会“杀人”的人。
张静不能与洪胜同房的临床表现,仅仅因为强bao、弑师或许是远不足以达到的,真正的原因是在张静的潜意识里,在经历那么多事情之后更为敏感薄弱,根本无法接受一个邪恶者进入自己体内的本能反应。
洪胜与宋波的误杀有本质上的区别:这是树与树根的关系,宋波是一棵后天环境中长歪的树,砍伐嫁接之后,依然可以参天;而洪胜天生就是魔鬼的树根,无论如何掩饰,终不能改变其“张牙舞爪”的骇人本质。
因为对张静的治疗,洪胜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自从心理测验的那天起,有关张静的记录每况愈下。她出现了更多明显的症状,有些甚至是之前从未出现过的。
洪胜不无悲哀地想道,自己的测试拨开了朦胧地覆在张静内心世界上空的那层薄纱,让她也认识到了前所未见的另一个“自我”。现在,同样有两股力量在她的内心激烈地搏斗,一种是对洪胜的“爱”,另一种则是对他的“恐惧”,而无论哪一股力量胜出,以她现在的精神状况,都是难以承受的。
更为悲哀的是,洪胜再也无法以“医生”的身份面对张静的心理问题了。既然根源在于自己,如果再由他去治疗张静的病,就如同用烟来戒烟一样荒唐无稽。
可又不能放任张静的病。
洪胜做了最坏的打算,即使冒着当年弑师事件暴露的风险,也要让她接受其他心理医生的治疗。关于人选,洪胜想到了肖海清。
心理测试的主要理论依据,来自于肖海清,自然解铃还须系铃人。
然而洪胜矛盾的是,现在接触肖海清,以她的功力,用不了多久,当年的误杀案就会浮出水面,这又无异于自杀!
进退两难。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或许自己不直接参与,又能对张静的问题有所帮助?
想想,再想想,一定有办法的……对了,难道我不能让张静也了解心理学,让她也知道自己的心理问题,自我治疗?
难道不能试试吗?
起码让她了解心理学,了解肖海清,即使最终还是要面对肖海清,有了“免疫”能力岂不是更好?
既能治病,又把暴露真相的可能降到最低,这有点像最新科技的“介入”疗法,不用开刀就能取出体内的肿瘤!
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洪胜要让张静也了解心理学,了解肖海清,让她这个心理病人,将来在了解主治医生的情况下,接受治疗。
洪胜决定这样做。
接下来的那段时间,张静真的了解了相关常识,只不过又是出乎洪胜的预料,其最后的功用不是在于面对肖海清的治疗,而是在接下来发生的逃狱案中,伪装了张静自己,逃过了肖海清的“火眼金睛”。
如果没有“逃狱案”,可能他们如今仍走在心理治疗的路上,也可能肖海清最终成了张静的心理咨询师,可能她已经解决了心理疾病,更可能已暴露了当年的事件,警方又一次介入了调查。
然而这一切“可能”,现在都已经不可能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