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他们整理出三十多个箱子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从山洞抬出再运到大寨的空地上,众人忙了一夜终于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将一切收拾停当,征用的马车也从县城赶到了马仁山。士兵们将大箱子抬上马车,一把火将大寨和山洞烧成白地。向着芜湖县城出发。。。。。。
“周知县,刘总旗,你们看咱们的战报这样写可好?”王嵩将起草的报告递给周之翰,周之翰浏览了一遍又递给刘毅,刘毅粗略的观看了一遍,这个王嵩也是存了小心思的,战报中写了他和周之翰供应粮草,运筹帷幄,安抚民众,解救良善之功。而写到战损时只用了很小的篇幅,然后把刘毅的大战写的神乎其神仿佛他就在现场一样。
有了这份战报,战功官府也可分润一二,说不定王嵩和周之翰还能官升一级,周之翰再升就得去府治当涂做县令了,而王嵩就有可能成为芜湖县令。别看都是县令,明朝也有上中下县之分。芜湖人口接近二十五万当属中县,周之翰是从六品。而繁昌仅有十几万人,属于下县,所以王嵩只有正七品。如果周之翰能进入府治当涂,那么品秩也会提升一级,成为正六品府治县令。如果再向上走一点,升为五品的代知州也不是不可能。
看到这里,刘毅仿佛想起了什么,对两人拱手道:“二位大人,刘某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请讲!”二人同时答道。
刘毅便将那日张俊托他的事情对两人说了一遍,希望能将战报略作修改,改成张俊拼死突围斩杀五人才逃得升天,这样也算救了张俊一命。
周之翰哼了一声道:“这个废物,战场逃跑,留他何用。”王嵩却眼睛一转,这刘毅升官已经是必然的事情,以后芜湖繁昌两地军事方面还要依仗他颇多。给他一个面子也是卖了一个人情,当下道:“既如此,周大人,我看就依了刘总旗吧。毕竟军队的事情刘总旗知道的更清楚。”周之翰也明白刘毅的意思,说起来他和刘毅的关系更好,怎么会不知道刘毅是在收买人心,既然这样,索性成全他吧,便点点头默认了但是说道:“下不为例啊。”
“一定一定。多谢二位大人。”刘毅躬身道。
出了芜湖县衙,门外张俊正在眼巴巴张望着,刘毅对着他点点头意思是事情成了。张俊感激涕零,当街就要给刘毅跪下口称谢大人救命之恩,刘毅一把将他扶起,佯装发怒道:“胡说什么呢?什么大人,我和你一样都是总旗。”
“嘿嘿,百户大人,哦不把总大人,这芜湖的防守把总非你莫属啊。”张俊一脸谄媚道。刘毅笑着摇摇头走开了。
十二月初的这次太平府剿匪大捷以飞一般的速度传向府治当涂,黄玉和龙宗武还有太平府知府陈严龄商议后又进行了一些修改,把他们的功劳也给加了进去,然后飞马禀报南京兵部,南京兵部尚书张鹤鸣接到捷报后大喜,自天启皇帝登基以来,就没一件事情顺心的,朝廷党争不断,建虏又夺下辽东。
各地起义不断,官军疲于奔命,仗打的是焦头烂额。一个徐鸿儒搞的大明朝廷几省会剿,费了好大力气才平定。杨从儒也是一样。而想这一次,仅凭太平府一府之力就消灭了白莲余匪,甚至都没用到一府,只用了一半的兵马就成功。这让他这个南京兵部尚书也是与有荣焉,人都说边军善战,北军勇武,看来南直隶麾下也不是没有能人嘛。他立刻盖上大印,三百里加急飞报京师顺天府。
顺天府的雪下得很大,但是兵部尚书李春烨的内书房却是暖洋洋的一片,李春烨坐在书案前仔细看着张鹤鸣递上来的折子,两个侍女一左一右站在他的身后给他轻轻的揉肩,一个小厮正在给屋内的暖炉里填上炭火,他用一根铜棒不时拨弄一下,暖炉里的火烧的更旺了。李春烨翻着折子面露喜色,不住的点头。
忽然房门被推开,是他的小儿子李应时进来了,“父亲,吏部尚书王绍徽王大人已到府上。您看。。。”“
哦?王大人来了?快请他,不,我亲自去见。”李春烨缓缓合上折子,直奔前厅而去。
吏部尚书是六部尚书之首,掌管着人事任免的大权,所以又被称作是天官。虽然兵部尚书李春烨和吏部尚书王绍徽同为从一品大员,但是在礼制上吏部尚书要高出一些,所以李春烨收拾一下衣冠便快步走出了书房,老远的听他道:“哎哟,是哪阵风把王尚书给吹来了,真是蓬荜生辉啊。”
王绍徽正负手站在大堂之中,听到了李春烨的声音回头对他道:“嗯,李尚书,不如到你的内书房一叙吧。”
李春烨一怔连忙答应道:“请!”说着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回头吩咐李应时道:“应时,去上一壶上好的雨前,你自己端过来。”
“哎,知道了,父亲。”
按照明代的礼制,大户人家的内书房一般是尊贵的客人或者是上级过来拜访才能进的,而且一定要得到主人的邀请才行,但是王绍徽上来就要求李春烨和他去内书房谈话,其实是很失礼的。但是王绍徽和李春烨在阉党内的地位是不能同日而语的,王绍徽效仿梁山一百单八将将反对魏忠贤的人的名单整理出来弄了一个东林党点将录,方便魏忠贤按照这个名单一个个的干掉东林党人。
魏忠贤获得这份名单之后如获至宝,心情大快之下将左佥都御史的王绍徽一步登天提拔成吏部尚书。可以说王绍徽在阉党中的地位比李春烨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而李春烨只能说是一个提线木偶,完全按照魏忠贤的意思去办事,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当了几个月的兵部尚书也没能有什么作为博得魏忠贤欢心。甚至可以这么说,李春烨投靠魏忠贤只是为了自己的官路,李春烨这个人非常圆滑,无所谓谁忠谁奸,所以他才能短短几年连升十二级,游走在各党派之间。自然王绍徽也不怎么将李春烨这种滑头放在眼里,言语之间自然就有了一些失礼之处。
两人来到内书房,分宾主落座之后,李应时亲自端来了一壶沏好的雨前龙井,对二人说道:“父亲,王大人,请用茶。这是极品雨前,也是小子花重金购得,还请王大人品尝。”说完便下去了。
李春烨特地让自己的儿子亲自上茶,这种小细节做的让王绍徽很是受用,虽然心里还有大事,但是脸上的表情却缓和了许多。李春烨看到王绍徽的表情变化,知道自己的小手段起了效果,当下也不说话,静静的等王绍徽先开口,既然大雪天的跑来找自己,一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李尚书,时间过得真快啊,我坐这个吏部尚书的位子也快一年了,承蒙厂公的庇护,才有你我的今天啊。”王绍徽喝了一口茶道。“是是是,王尚书说的对,咱们都是唯厂公马首是瞻。”两人在这里有一句没一句的搭话,气氛很是尴尬。李春烨心想,既然你能来说明你一定有事找我,那我何必急着问呢,白白的失了主动权。王绍徽心里却暗骂,这个老狐狸就不能开口问问我来所为何事吗。
其实官场就是这样,别人求你和你开口问别人,就算说的是同一件事情,也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别人求你主动权自然在于你,你问别人别人一旦说了你也不好一口回绝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