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脚步》
第60节

作者: 刘一鸣
收藏本书TXT下载
  船冲滩在干礁门码头不远的滩塗上,非常高大。
  第一次近距离见这么大的船,以为有10多万吨。
  边上的人告诉我们这船只有3、5万吨时,还不相信呢。
  船头下方有一个象潜艇样的铁柱伸展在船体前部,看起来有点吓人。
  以前看大船都是浮在海水里,根本看不到那东西。
  在我们等着乘小船前往万吨轮前,二轻局带我们参观的同志不时地给我们介绍情况,回答我们好奇的提问。
  "这船怎么上来的?"
  "船上机器还好用的,另外还有两只拖船在后面顶,这样就在浅水中冲上来。"
  "多少钱买来的?"
  那人回答好象是1O万美金,有点忘了。总的感觉不贵,就当废铜烂铁卖都能赚钱。
  难怪那些年沿海建起了数不清的拆船厂,对环境的影响后来是可以明显感觉得到的。
  若干年以后,我路过沿海的一些滩塗,小时候曾经见过的泥塗上爬满鱼蟹的景况再也见不到了。
  光溜溜的滩塗仿佛在向我倾诉着什么,那会我的脑海里就无数次闪过第一次见着的这艘巨轮。
  “这船好象还很新啊,怎么要拆掉呢。”
  “铁船上过油漆看不出新旧的。”
  “船只有保险的,年份一到不给年检,必须报废。”
  其实,对外国的船舶方省去了一笔处理废船的费用,而国内的拆船企业大赚了一笔钢板的差价,是一个双赢的买卖。
  亏的只是沿海的环境。

  有些船上携装的废油达几干吨,曾经发生多起拆解中引发火灾的事故。
  建国五十周年那会,我曾和公丨安丨厅的一位处长去江西和湖南慰问两个烈士家属,其中一个就是在扑救废船着火时,遇到废油爆炸牺牲的,那会我又想起了这艘船。
  陪同我们参观的有好几个人,大家分头围着他们问了不少的问题,有些问题他们也不一定回答得了。
  待潮水涨得大了一点,我们坐小船靠上那艘万吨轮。
  仰望几层楼高的巨轮的船舷,再看脚下踩的十几吨的小船,真真切切的体会了一次“一叶小舟”的味道。
  登轮的过程并不简单。

  从大船上挂下来一条悬梯,是软的,可以一格一格向上爬。
  为了保证安全,每次爬行的人身上系上一根很结实的绳子。
  上边二三个人帮着往上提。
  好在我们都是年轻小伙,如果有个女孩子,上去真有点悬。
  几十米长的船体感觉象一个大操场。
  他们先带我们上船头,那一节一节的铁链有手臂那样粗实,而挂在上面的铁锚总有几千斤重。

  站在船头向船尾望去,驾驶台有三四层楼高,漆成淡白色与船体形成鲜明的色差,看起来特别舒服。
  我们兴冲冲的爬上驾驶台,上面所有设备一应俱全,连一只高倍的望远镜也都摆在那里。我们轮流摆弄,透过望远镜看岸上的村子田野特别清楚。
  “现在船上的东西一件都没有往下搬,每天安排四个人管船。”
  “你们是上船的第一批客人。”
  “我们不容许其他任何人上船,准备清点登记完后再开始搬能搬动的东西。”
  听了他们介绍,大家又好奇地问东问西。

  “船是谁开来的?”
  “外国船员啊。他们把船开到这里,经过海关、边检等联合检查,我们用专车送他们去宁波。”
  原来我们的同行宁波边防检查站的同志早在我们之前上过船。
  后来在指挥学习过边检业务后,才知道这种外国船是要经过严格的联合检查才能进来的,这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每一个对外开放的口岸码头,就是国家的边防线。
  进到船员的船舱,我们都被惊呆了,原来船上的生活条件有这么好!
  每一张床都垫有席梦丝。

  我们当时睡的是硬板床,只有所长、和于干事两个人是棕榈绳穿起来的软床。
  每个小房间都配有小冰箱。冰箱里还有放了一些东西,管船的给我们倒了一杯咖啡尝尝。
  这是我第一次喝到咖啡,有点苦味,但很新奇。
  地上都铺着厚厚的地毯,还很新的样子。

  所有的桌子、凳子和沙发都是我见过最好最精致的。
  回到所里大家都在议论船上的设施和生活条件,好象我们彼此活在两个世界。
  可悲的是这些物件在拆解和库藏的过程中,害了不少当地民工。
  在"海星"号万吨轮系列盗窃案之前,黄沙村一帮小青年的调戏案有了新的线索。

  春节后不久,钱法根又回所里来。
  他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虽然已分配到高塘边防派出所,但时常会往所里跑。
  一方面我们所离县城丹城比较近,而高塘是在石浦外面的海岛,不方便一些。
  不过他还真是一直掂念钱仓所领导和战友们的那份情谊。
  我们偶然去县城,碰上在县局帮助工作的他,总会尽地主之谊,在县委招待所招呼我们吃个便饭。
  虽然只是五角钱的事,但让人感到亲切。
  他这次来,又带来一个新的同事,是县石油公司下属一个油库的主任。
  那位杨主任30岁左右,也是借调到公丨安丨局搞专案预审。

  钱法根把他这位同事介绍给我们时,相当的赞赏。
  "杨主任是大学生,最年轻的油库主任。"
  那个时候小县城里大学生是凤毛麟角,了不得。
  当时喊得最响的就是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
  我们边防大队新提的鲍副政委就是赶上了这趟快车,直接从副连职的副所长越级提拔到副营职,况且才是高中毕业。
  找们都在想那个杨主任一定前途无量。
  他俩一起来是为了案件的事。在押的那位汤岙原团支部书记交待了新的情况。

  据他说钱仓车站发生过群体性调戏妇女的事!
  钱法根忙着与所里领导和战友们会面拉卦,杨主任与我对接案件的事情。
  他的工作很细致。
  他好象负责很多案件的材料整理,工作包里装着不少的材料。

  他拿出几张纸,是自己划的很工整的表格,表格栏内对这起案件涉及的所有事项都逐项细化,时间、地点、性质、参与人员、过程、后果、旁证、备注分得很详细,让我们案外人一看都一目了然。
  根据这张表他又很精准的找出一份笔录递给我看。
  "上面提到了钱仓车站的事,你摘一下吧。"
  当时没有复印机这玩意,材料备份用的是复写纸。
  这类线索传递只能用手抄。

  我曾经化一整天抄过一个乡领导的违纪情况给县委组织部和纪委,手都抄得酸死。不过那是所长的指示,后面还会专门详说。
  "他想检举立功?"
  我边抄内容边和杨主任聊。
  "到了这个份上都想找根救命稻草,可以保住自身。"
  "这个案子怎么定性?"
  "流氓、抢劫团伙。具体要法院判决。"
  "会很重?"

  "这个风口上,而且是现行案子,轻不了。"
  我抄完又看了一遍,他交待曾经听黄沙那个章国平说起,他们几个同村的小青年,去南门外部队看电影结束后,在钱仓车站那里对寨里(钱仓的别称)几个小姑娘动手动脚,一直把她们逼到墙角,有的倒在地上。
  日期:2021-02-11 18:16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