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里我开始怀疑史书上的记载可能有不全的地方,皇甫继勋肯定还做了别的什么事,而且是令人极度发狂的事,要不然他不可能让这些士兵如此地憎恨他,如若不然这些人顶多在杀了他之后再踹上他几脚,而绝不至于要生啖其肉。
说句心里话,皇甫继勋死得有些冤,或许他是该被问责处死,可这口锅绝对不该只有他一个人来背,至少陈乔和张洎之流也是有责任的,但李煜对这两人还是依然信任如初,甚至都没有任何的处罚。直到这个时候,李煜也终于想起了要动用远在湖口的南唐水军了。他命令南唐在湖口的水军主帅、神卫军都虞候朱全赟马上带兵来救援金陵。(有的史料里这个朱全赟又叫朱令赟)
接到传召,湖口的诸将都建议朱全赟趁着现在是江水上涨的时机马上发兵金陵,但老朱同志却另有想法,他说:我们如果走了,宋军必定会犯我后方,如果我们此行赢了倒还好说,可如果输了肯定会被围困,最后可能连口饭都吃不上,到了那时候我们可就完蛋了。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法子,他写信叫南唐的南都留守柴克贞来代替他守湖口,然后他再带兵前往金陵,可遗憾的是这位柴将军拒绝了他,理由是:实在是不好意思,我现在生病了,不能远行。就此,朱全赟也不敢挪窝,李煜几次派人去催促他发兵,他的回答都是不行,李煜只能是气得直跺脚。这可真的叫做一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什么叫一个国家气数已尽?国中无能臣加军中无良将是也。可是,南唐现在还不止如此,它不但是国中无能臣,而且还是由自以为是又死鸭子嘴硬的庸碌之辈掌控中枢,它不但军中无良将,而且在国家生死存亡关头这些人还贪生怕死畏敌不前。
常言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由李煜外加这些文臣武将所掌控的这个国家即使士兵全都是泰森那样的猛男恐怕也是中看不中用,上了战场也是一触即溃且一溃千里。可是,有一个事实却是无可争议的,那就是当一万个手持刀剑的泰森站在你的面前时,不管他们是真的猛士还是徒有其表的怕死鬼,你心里肯定都会发怵。此时站在金陵城外的曹彬就是这样,不是说他害怕了,而是在他看来自己面前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日期:2020-11-27 15:20:58
宋朝的统一战争很少有依靠纯粹的蛮力去攻城的,尤其是攻打一个政权的都城之时,除了北汉的太原。这里面原因有很多,其中的一个就是他们的开国皇帝算得上是一个公子哥出身,是一个小资产阶级,他不像那些早年历经过无数沧桑和磨难从草根阶层里起家的人,这些人一旦握有对无数人的生杀大权之后就会变得暴烈,会对自己人生前进路上出现的每一个敢于拦路的人或势力不由分说地举起屠刀,他们以此来报复命运早年对他们的欺凌,当时他们是不得不忍受屈辱,可在这个时候他们有能力不再忍受屈辱,于是他们转而成为了施暴者。
不过,赵匡胤不是这样,他的早年——不管是童年还是少年时期都活得很平和,甚至可以说祥和,在他心性成长的重要时期他没有被命运虐待过。或许他有时候也有暴脾气无法抑制的时候,但在骨子里他是一个温和的人,一个明事理的人,更是一个懂得爱惜生命的人,尤其是在战场上见惯了尸山血海之后,尤其是在他当了皇帝之后,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所接手的这个国家近几十年来是多么的多灾多难,而他的子民们又是多么的民不聊生。所以,他想做一个有为之君,一个明君,而非五代时期里的那些只求过把瘾就死的短命皇帝,所以他不嗜杀,即使是在攻灭一个国家的时候。如果换了是因为屡考不中的黄巢和所谓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洪秀全,抑或是朱温那类泥腿子皇帝或者刘继元那样早年受过心理创伤的皇帝,想必这时候的金陵城下恐怕早就是血流成河了。
真的很想在这里多说几句。
那些生活在沙漠或泥沼里的孩子如果长大后再又跌进某个深渊其人生只能有三个结局:行尸走肉,恶魔抑或天使,无论哪种都是人间悲剧。最后一类人或许谈不上人间悲剧,可这种岁月赐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的人间天使其实才是活得最辛苦的,那是真正经历蜕皮之痛的人杰,他们所经历的痛苦和折磨远比最后成为魔鬼或表面天使实则魔鬼的人更加厚重,原因在于逆风而上远比坠落艰难万倍。所以,如果条件和能力允许,尽量别让你的孩子活在沙漠或泥沼里,这世界固然需要历经磨难的人杰,但在这种更容易出产魔鬼和行尸走肉的熔炉里没有谁能保证自己一定能成为人杰。
平凡是真,平淡是福,别以为这是不思进取之人的托辞和借口,这是我们的老祖宗的智慧结晶。别说是那些命运悲惨的人,随便问一个所谓的成功人士,他多半都会说如果岁月可回头,他宁愿当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这绝不是装,而是发自肺腑,因为那条路走得有多辛苦只有他们最清楚。当然,以上的这些跟赵匡胤都没有关联。我们说了,他的成长之路很平和,尽管有过颠沛流离,可他很快就遇到了郭威,遇到了柴荣,从此在人生的大道上一往无前。
有了赵匡胤这样的皇帝再加上曹彬这样的一个以仁德厚道而著称的统帅,宋军对金陵城围而不攻也就不足为奇了。或许有人会嘲笑赵匡胤幼稚,说他是一个幻想主义者,正如开战之前他一直梦想着能够不打仗就让李煜主动献出南唐的土地,可这样有错吗?强攻的结果是什么?或许城池的确能够很快被攻下来,可一将功成万骨枯,又有谁愿意成为死人堆里的一员呢?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兄弟或丈夫死在战场上呢?功业不能少,但人的生命同样不可视如草芥,这就是赵匡胤的立国思想,也正是如此,宋朝的统一战争其步伐才显得那么的“拖沓”,但这种以尽可能平和与平稳的拖沓奠定了宋朝的繁荣基础,而不是像别的王朝那样要在几乎是一片废墟的国土上去建立一个新的国家。
说来也真是有意思,作为单兵作战能力最强的开国皇帝(这个头衔刘秀和刘裕也可以争一争),赵匡胤开国立国的方式却是最温和的,仅凭这一点,“唐宗宋祖”的名号他就绝对受之无愧。
金陵城就这么围着,而赵匡胤这时候也将重点转向了与辽国人建立良好的睦邻关系上面。进入这年的七月,之前就已经互派使者表达互通友好愿望的宋辽两国开始频繁地派遣使者往返于两国朝堂之上,双方都谋求能够建立起一种平等且平稳的邦交关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个人开始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吕端。这个人是吕馀庆的弟弟,兄弟俩都是宋朝的宰相,可谓是光耀门楣,而吕端对宋朝最大的贡献就是赵光义死后确保了宋真宗赵恒的顺利继位。
感慨一句:吕馀庆,吕端,吕蒙正,吕夷简,吕公著,吕公弼,吕大防,吕惠清,这些吕氏家族的人都是在北宋的历史上轰动一时的人物,但是别误会,他们不是出自一脉,吕惠清更是福建人氏,而这些人的故事在后面慢慢都会讲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