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风云——让我们一起回望这最坏的也是最好的时代》
第27节

作者: 佟佳明毅
收藏本书TXT下载
  钱镠哪里肯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于是杨行密为救董昌,和钱镠开始交锋,互有胜负。
  到了昭宗乾宁三年(896年),二月,朝廷听从了杨行密的请求,赦免董昌,复其官爵,钱镠不从。四月,淮南兵(杨行密)与镇海兵(钱镠)战于皇天荡,钱镠的镇海兵交战不利,于是杨行密包围了苏州。
  这时,钱镠手下大将顾全武、许再思也进兵到了董昌的老巢越州城下,董昌出战不利,只得婴城自守,顾全武等人于是包围了越州。董昌惧,去帝号,复称节度使。
  苏州这边,叛将陆郢做了杨行密的内应,使得杨行密顺利攻下苏州,并俘虏了刺史成及。杨行密来到成及的家,看到这位苏州刺史所积蓄的并非钱财珠宝,都是图书、药物,于是觉得成及是个贤人,任命他为行军司马。成及拜而泣曰:“及百口在钱公所,失苏州不能死,敢求富贵!愿以一身易百口之死。”于是成及引刀欲自刺。杨行密赶紧抓住成及的手,制止了他的自杀行为。此后,杨行密时常拜访成及,虽室中有兵仗,与成及共膳饮,毫无猜疑。

  钱镠听说苏州失陷的消息,急忙要召回正在围攻越州的顾全武,以防备杨行密。顾全武说:“越州是贼之根本,现在马上就要攻克,为什么要放弃?请先取越州,后复苏州。”钱镠从之。可见顾全武有胆有识,具有战略全局的眼光。
  杨行密手下大将朱延寿进攻蕲(读齐)州,围其城。蕲州大将贾公铎正好在城外打猎,无法返回城中。于是贾公铎伏兵林中,命勇士二人身披羊皮假扮成羊混入朱延寿所掠的羊群之中,潜入城中,与城内军士相约夜半开门举火为应。然后这两名勇士又身披羊皮返回城外复命。到了夜半时分,贾公铎如期引兵至城南,门中火举,贾公铎率军力战突围入城。看到贾公铎此举,朱延寿惊诧道:“吾常常担忧守城之人溃围而出,今城外之人反而溃围而入,此城看来很难攻下!”于是朱延寿派人向杨行密禀告,请派军中与贾公铎有交情的人持誓书金帛前往游说,并许以婚约。寿州团练副使柴再用请行,到了城下为贾公铎陈说利害。数日之后,贾公铎与刺史冯敬章请降。杨行密以冯敬章为左都押牙,贾公铎为右监门卫将军。接着,朱延寿又攻下光州,杀刺史刘存。杨行密自此全有淮南之地。

  另一边,顾全武正在全力急攻越州,已经攻克外城,董昌仍然占据着牙城负隅顽抗。钱镠派遣董昌的故将骆团对董昌说:“奉朝廷诏令,请大王致仕归临安。”董昌信以为真,送出牌印,出居清道坊。顾全武假装派武勇都监使吴璋以舟载董昌赴杭州,到了钱清江南,诛杀了董昌,并杀其家三百余人。董昌在围城期间,仍然十分贪吝,还克扣将士粮饷。到了城破之时,仓库中物品堆积如山,并有粮食三百万斛。钱镠将董昌传首京师,并散金帛以赏将士,开粮仓赈济百姓。

  消灭董昌后,钱镠令两浙吏民上表朝廷,请求以钱镠兼领浙东。朝廷不得已,只得承认既成事实,以钱镠为镇海、威胜两军节度使,后又将威胜军更名为镇东军。钱镠自此跨有浙东、浙西两浙之地。
  钱镠据有两浙(浙东、浙西,包括今浙江省和无锡以东的江苏省南部及上海市)后,身兼镇海、镇东两镇节度使,并将治所迁移到杭州,从此杭州称为吴越的统治中心。唐天复二年(902年),朝廷封钱镠为越王,天佑元年(904年),改封吴王,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封吴越王。学术界通常将钱镠任镇海节度使的893年视为吴越的建国之年。
  3、是非功过
  钱镠富贵以后,将其故乡改为衣锦里,兴建宫殿,穷极壮丽。他还经常回归故里,大会故老宾客,车马雄壮,万夫陈列,非常气派。他受封吴越王后,大规模扩建杭州城,周长达三十多里。史书记载吴越赋税繁重,由于百姓贫困,竟然有人因穿不起衣服而裸行,或者以篾竹系于腰间以遮羞。
  虽然在钱镠统治期间,百姓负担很重,但是他也做了不少好事。建筑海塘便是头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杭州钱塘江沿岸潮水极强,要想保护百姓的田园,就必须建筑坚固的海塘。相传钱镠对潮水的破坏很恼火,他选出3000弓弩手,在钱塘江潮浊浪排空而来时,3000弓弩手一起射去,要将潮水射退。此举虽然违背科学规律,但却展示了钱镠勇于斗争的英雄气魄。当时有人想出一种办法,用几丈长的巨竹,剖开编成竹笼,装上石块投入水中。然后再用许多巨木,一层层竖在滩上,构成坚实的基础。钱镠就用这个办法,建成了钱塘江捍海石塘,这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功业。五代十国的君主们,后人往往只能记得姓名,不大记得谥号、庙号,但是钱镠的钱武肃王的称谓却因捍海石塘而代代相传。

  关于钱镠的为人,史书上的记载多有矛盾之处。《五代史补》说他“大兴府署,版筑斤夫之声,昼夜不绝,士卒怨嗟。”但是也有记载说钱镠生活简朴,衣服被褥用布而不用锦缎;非公宴,所用器皿为瓷樽漆器而已。他还用小圆木为枕,上面安装铜铃,睡觉时枕动铃响,随时醒觉,名曰“警枕”。他还担心守卫晚上睡觉,不能尽职,常用弹弓向城外射弹,使警卫时刻警觉,人称“南方不睡龙”。

  钱镠统治两浙期间,赋税徭役比唐代增加数倍。自从唐朝于公元780年施行两税法以来,五代十国多沿袭此制。两税法规定将一切杂税包括丁税(人头税)均并入夏秋两税之中,不再另行征收。而吴越却规定每丁征收三百六十文钱,相当于重复征税。由于百姓负担太重,于是有人就通过隐瞒年龄的方法逃税,以致“民有至老死而不冠者”。通常男子年满二十为成年,就要开始缴纳丁税,这个年龄也是举行冠礼的年龄。所谓“不冠者”就是不举行冠礼,隐瞒年龄以逃避丁税。吴越的杂税也很繁重,甚至连在西湖捕鱼也要收税,规定渔民每天要缴纳若干斤鱼,称作“使宅鱼”。有些渔民捕捞的鱼不够应交之数,逼得没办法只得到市场上买鱼缴纳,痛苦至极。

  令人奇怪的是,史书和历代学者记载中对钱氏吴越却颇多溢美之词。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钱氏吴越归宋之后,子孙世代高官,声誉颇佳,因此宋人自然不会揭其祖上之短。最先站出来批评钱氏吴越统治的是宋代大文豪欧阳修,他在《新五代史》中批评了钱氏吴越的严刑酷法和重税盘剥。于是有一个叫做钱世昭的钱氏子孙在《钱氏私志》中毁谤欧阳修,说欧阳修早年在钱镠子孙钱惟演手下时(当时钱惟演任洛阳留守,欧阳修任推官),曾经与一位洛阳名妓关系暧昧,然而此女却被钱惟演占有,欧阳修心怀怨恨,所以在《新五代史》中便污蔑钱惟演的祖先。后来清朝人在著《十国春秋》时采纳了这一说法,使得这种八卦说法流传颇广。

  其实这种谣言若想澄清并不是难事。按照宋人的记载,欧阳修与钱惟演共事之时相处甚欢,两人时常聚会,吟诗唱和。欧阳修后来在自己的著作《归田录》中,凡是涉及钱惟演的事情,多称颂其美德。在同时代的宋人所著之书中,记有钱惟演依附奸臣丁渭、诽谤名臣寇准、进贡洛阳花卉以邀宠等丑事,而欧阳修对这些事都只字未提,而且还称颂钱氏归宋的行为,由此可见挟私诽谤的是钱氏子孙,而非欧阳修。

  但是实事求是的讲,钱氏统治吴越期间,虽然赋敛繁重,但是其修建捍海石塘、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和商业,还是应该被后人铭记的。现在西湖二十四景之一的雷峰夕照,雷峰塔就是钱氏吴越修建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