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的打工仔》
第54节

作者: 拉K
收藏本书TXT下载
  林元打通了几个年前留了任聘资料的员工电话。
  “可不可以提前开工,现在厂家有货到了仓库,急需工人卸货。干的话就过来卸货,算双份工资。”
  当场几名工人都答应开工。
  林元回到源汇建材市场,看见三辆大型货车满满当当装满了货。
  几个工人陆续到位,询问了工资待遇后,就开始卸货。
  林元这时接到了李少军的电话:“还在贵凌湖景别墅做工程么?”
  “我回来了,在源汇建材市场这里,来了几车货,叫工人卸货呢。”

  “好,我带我一个亲戚来找你。”
  李少军并没有说他亲戚是谁。
  林元此时考虑的是货物已经入仓库了,应该在仓库安排人员看守才行。
  还有许文健和程焱军的货可以安排车送过去。
  他把年前应聘店长的刘鹏和财务谢蓉忆叫了过来。
  收货出货工作应该由财务来作。

  其些工作应该店长负责解决才行,顺便也可以考察一下店长的管理水平怎么样。
  几十分钟后,刘鹏和谢蓉忆都到了仓库。
  刘鹏开了辆面包车过来。
  简单询问了他以往的工作经历后,第一感觉还算可以,就跟他说了工资待遇。
  刘鹏没有异议。
  林元把许文健和程焱军的订单发到他微信,让他安排把货送过去。
  刘鹏安排搬运工将要出的货留在车上,把其他的货卸在仓库,码好。
  谢蓉忆及时用一个本子把进货数量和出货数量登记好。
  “老板,应该在仓库有张办公桌和一台电脑才行。电脑上记账,效率快多了。”
  仓库本来就有一间办公室。

  林元打电话让家俱店送来了一张床,一张沙发,一张桌子。
  打电话让电信公司拉网线,回复说还没有开工,需要再等几天。
  不一会,李少军带了一个人找到了仓库。
  一个高高瘦瘦的中年人。
  林元似曾相识。
  “我表叔,你前几年第一次过南仁的时候,见过他。”李少军介绍说。
  林元才记起来。
  他叫胡八月,在一家保安公司当保安。

  他老婆是医院护士,平时对胡八月态度很恶劣,在家里经常吵架,以至于他干脆住在保安公司大院不回家。
  “胡叔,好久不见了。”林元递了一根烟给他。
  他记得胡八月的烟瘾跟三姐夫黄冬的烟瘾有得一比。
  除了抽烟,就是喝茶。
  “林元好,林总现在是大老板了!”
  “胡叔现在还在保安公司上班?”

  李少军经常叹惜:这些亲戚混得最差的就是胡八月。
  当初孙春把一些亲戚都从于县弄到了南仁市,安排到单位上班。
  胡八月两兄弟被安排到当时看起来是比较好的单位,食品公司上班。
  两兄弟都找了南仁妹子结婚。
  还分配到了单位套房。
  谁知道后来食品公司解散了,香饽饽的单位变成了臭大街。

  弟弟胡文举由于老婆没有正式工作,租了间铺面做包子油条。
  胡文举下岗后,反而把包子店经营得有声有色。
  哥哥胡八月只有去保安公司上班。
  “别说了,被保安公司炒鱿鱼了。想来问你林老板这里,还招不招人?”胡八月叹惜着说。
  李少军的亲戚,而且是他亲自带过来的,不安排面子上也说不过去。
  林元说:“我这里确实还需要人,不过干搬运工,你也受不了。替我守仓库,你干不干?”
  他想:正好需要一个看仓库的人,胡八月原先就是干保安的,干这工作也合适。

  “他就只能干这个工作。”
  李少军说:“年纪又大了,又没技术,又没文凭,体力也不行,其他工作也干不了。”
  “胡叔原来在保安公司干多少钱一个月?”
  “基本工资1800,帮助买养老保险,星期六、星期天算加班,双份工资,一个月也就2200。”
  林元说:“我一个月给你2500,其他待遇跟保安公司一样,你觉得可以么?”
  他刚才跟那帮搬运工谈的也是基本工资2500,装卸货按数量给予补贴。
  “可以,可以。”胡八月满口应允。
  这时家俱店把床、桌子、沙发都送来了。
  胡八月主动把办公室打扫干净。
  摆放好家俱。
  出来对林元和李少军说:“我回去把生活用品提过来,今晚我就开始住在这里值班。”

  林元让他拿出手机,说扫一个开工红包给他。
  胡八月挠头说:“我用的还是老人机,不会玩智能机。”
  林元暗自叹息:才五十多岁的年纪,就把自己整成了七老八十般。
  他从钱包抽出五百元交到他手里。
  “谢谢老总的开市红包,老总新年行宏运,事业蒸蒸日上。”
  胡八月兴奋地连声夸赞。

  林元也给五个搬运工扫了五百元开门利是。
  得到五人齐声祝福。
  店长和财务各扫了一千元。
  李少军铁塔制作公司也在源汇建材市场开了一间门市,经营各种钢材。
  店铺离林元店铺不算远。
  李少军是公司采购部副经理,所以经常在门市。
  几天后,他就看见林元涂料门市部开始有装修工人在进场装修了。

  胡八月也吃住都在仓库,白天没事也常去找他喝茶闲聊。
  林元第二天收到了冯敬福的答复。
  “经过我公司管理层讨论决定,同意林总提出的分配方案。”
  “那好,我跟孙胖发个信息,看他怎么说。”
  这事打电话或者面对面都不方便说,但在微信上,林元把跟冯敬福商量的过程,以及利润分配方案,详细地说了一遍。

  孙建江片刻后回复道:“你是把文件上规定的造价告诉他的?”
  “对呀。”
  “你带上他公司造价师,去实地观察一下,把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增加工程量的地方,多添加几个,把造价适度提高,比如6000万,或者6200万都行。结算时就按说好的5800万,你明白我意思么?”
  林元当然明白他的话外之音。
  5800万的工程增大到6200万,增加的400万自然落入他口袋。
  他把孙胖的意思跟冯敬福说了。

  “没问题,这是行情,可以理解。”
  第二天,林元开车带了天成公司两个造价师去到工地现场。
  根据工程图纸,要经过两个村庄的山脚。
  一条泥泞路。
  途中要经过两条水沟,还有道路中间的引渠沟无数。
  有一道路要经过河堤。
  “比如这些河堤要适当的加固,不然会影响道路的长久使用。”
  “这河堤离公路还有十几米,应该不碍事吧?”
  其中一个戴眼镜的女造价师,斯斯文文的,脑袋有点不开窍。
  也不知道老板是否交待她怎么做。
  好在另一位大叔级造价师看了后连连点头:“林总说得对,造价时一定不能疏忽这些细节,要把成本预算及时做到位才行。不然验收时,甲方要求补做怎么办?”
  眼镜女听了还不服:“大叔,竞标工程是看谁报价低才中标的吧,假如价格比其他公司高出许多,还有希望中标么?”
  “也不尽然,关键是要把细节说出来,成本要核算到位。核算单做得越详细,反而能更容易获得中标的机率,因为甲方也是希望修建一条质量过硬的,达到标准的二级公路样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