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以为了一个人从城里跑到乡下教书,谁劝都不肯回头,一辈子无怨无悔,固执的让人心疼心酸。
奶奶的话含蓄模糊,柳晓楠没听懂,可下面的故事他记住了。
四八年拉锯战的时候,一天夜里,村里二十几个青壮年在柳致富的带领下,到村口公路上去挖深沟,阻止城里的国民党开着汽车进村围剿,不料被人家夜袭全部抓住。
国民党让村民交出鼓动他们的人,不交出来就要把挖沟的村民全体埋进沟里,可鼓动他们的人早跑得没影了。
生死关头,关先生闻讯赶来,跟当官的慷慨陈词:“百姓何辜?滥杀无辜恐与中山先生之三民主义精神不符......”
关先生用项上人头担保,挖沟的村民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谁来了还不都得听从指使?
关先生据理力争,最终以一人之力,救下了村里二十几口人的性命,把沟填上并保证以后不再破坏公路了事。
这是村民至今仍旧尊称他为先生,容许他在新社会继续留着小辫子的重要原因。
关先生成为柳晓楠的一日之师,奶奶也经常督促他去临摹石碑上的文字。过了不到一年,疼爱他的奶奶、经常给他讲民间故事的奶奶也病逝了,而石碑上的文字却长在了他的心里。
为了认全读懂石碑上面的字,柳晓楠不知不觉地迷上了看书,小人书大人书什么书都看,看懂看不懂也照样看。
母亲有一本夹着鞋样的生物书,不知是那个年代的,繁体字,有各种各样动植物的图片,他也时常拿出来翻一翻。
直到上小学四年级,柳晓楠才认全石碑上面的字:大清雍正年间,山东府栖霞县李家庄柳氏三兄弟,因家境贫寒漂洋过海,迁徙至辽南复州城潮头村繁衍生息。勤勉克己、知礼守法、节俭持家,柳氏渐成潮头村第一望族。遂于民国三十三年光复之日更名为柳子街村,立碑为证。
柳晓楠大失所望,这些文字对他而言没有丝毫意义,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关先生的蒙骗。
此时的柳晓楠已经有了自己的小主意,他认为关先生向自己灌输的是封建思想的流毒,他脑后的那根灰白的小辫子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可是,爱读书的习惯已经养成,只是书不太容易弄到。叔叔给他找来了一本有皮没有毛、缺章少页的《三国演义》,他一头扎进去,照样看得津津有味。
奶奶去世后,他跟叔叔睡在一铺炕上。叔叔也会讲故事,多是七侠五义之类的,家里家外护着他,从没呵斥过他,他觉得叔叔远比父亲可亲可敬。叔叔有时也对他感叹,你这样爱看书,能看出什么名堂来。
那阵子柳晓楠很得意,老师表扬了他,同班的甚至高年级的同学都羡慕他,谷雨成了他的好朋友,他更希望得到父亲的肯定和表扬。
从他记事时起,父亲不是训斥他便是限制他的自由,从没夸奖过他。
父亲回家后,他主动跟父亲提起自己的得意之作,仰着小脸等待父亲的表扬。没想到他等来的是父亲的一记响亮的大耳光,如果不是母亲和叔叔在一旁拦着,还不知要挨多少下。
父亲严厉地警告他,以后不准再写那样的东西。
父亲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回家便严厉地给他下各种各样的规定,父亲对他而言是个陌生人。他心里是十分惧怕父亲的,他无法像柳其顺关小云等同龄小伙伴可以由着性子胡玩胡闹,渐渐地养成了内向的性格。
父亲倒是不反对他看书,看书就缺乏锻炼,个头不比别人矮身子却没力气,细高挑的个子始终不强壮。从小到大每次摔跤都摔不过柳其顺,如果不是柳其顺要经常抄写他的作业,他会被柳其顺欺负死。
柳晓楠觉得这些都是让关先生给害的,他在那块石碑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他再也不去光顾那块石碑。
不仅如此,关小云也跟柳晓楠翻脸了。关小云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父母放任自由,敢打蛇敢掏鸟窝,能爬树会游泳,常跟男孩子打架摔跤,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野丫头。
她不喜欢柳其顺,从不跟柳其顺一块玩。说他仗着他爷爷是村支书、他爸爸是生产队长,欺负人成性,太霸道了。
关小云跟柳晓楠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儿,一个泼辣一个随和,格外合得来,上学挖野菜甚至游泳总是在一起,几乎形影不离。
有一回关小云耍赖,非要柳晓楠背着她,不巧被柳其顺看到了。柳其顺骂他俩是猪八戒背媳妇,死不要脸。
柳晓楠赶紧放下关小云,关小云却重又跳到他的后背上,还示威似的唱起了歌。柳其顺被气得够呛,告到老师那里,结果俩人被老师批评了一顿不说,还罚他俩在教室外站了一节课。
柳晓楠懊悔地规规矩矩地站在教室外,垂着头见不得人。关小云却不停地冲着他吐舌头扮鬼脸,根本没当回事儿。
少年时期的友谊说牢固也牢固,说不牢固转眼就能撕破脸,谁还没有点小性子?柳晓楠的这份批判稿便把关小云得罪了,她说她爷爷已经死了好多年。从此再也不理会柳晓楠。
柳晓楠陷入了孤单,谷雨却在这时悄然地走进了他少年时期的生活。
谷雨她家是从滨城来的下放户,今年年初搬进东厢房里,跟柳晓楠他家门对门,中间只隔着一个院子。开始彼此陌生,又不是同年级,互不来往。
谷雨是家中最小的女孩子,白净漂亮,会唱歌能跳舞,登台演讲嗓门放得开,声情并茂。穿一身绿军装,左臂戴着红袖箍,梳着两只羊角辫,风风火火见多识广,说话像放机关枪,有理有据,不给人任何反驳喘息的机会。与生俱来的高傲的气质与风范,使得她在农村鲜有对脾气的好朋友。
刚来农村的时候,谷雨被农村各种新鲜事物所吸引,也愿意跟农村孩子玩在一起,她的身边常常聚集着一大帮同龄上下的男女学生。
时间一长,她发现这些农村孩子说话做事跟不上自己的节奏,所思所想根本不在同一个轨道上,渐渐地疏远他们。那些农村孩子或主动离开或被她排挤四散而去。
谷雨拿着柳晓楠的那份批判稿回家背诵,只觉得批判稿写得不同凡响,那些字也好像是刻在纸上的。父亲听到后问她是谁写的,她说是对门的那家小男孩。
父亲拿过批判稿看了半天才告诉谷雨,无论是字迹还是语言,都不像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写的,他有资格成为她的新朋友。
谷雨开始主动接近柳晓楠,让柳晓楠护送她回家。柳晓楠家养着一只火红的大公鸡,走路昂首挺胸,鸡冠子乱颤,专门欺负小孩子,常常从背后袭击,冷不防地跃起扑扇着翅膀乱啄一气。
她和柳其顺都不敢从院子里回家,走柳其顺家的后门,再穿过前门溜回自己的家里。
柳晓楠每天放学回家都得提前做好准备,只要看见大公鸡领着一群小母鸡在街上溜达,手里便要拿着一根长木棍,边走边回头张望。
一旦看见大公鸡耷拉着翅膀小跑着跟在他的身后,脖子上的羽毛像朵鲜红的花一样绽放,便知道大公鸡要发起攻击了,举起长木棍先跟大公鸡搏斗一番。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