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志接过信封。女学生站起身说:“赵老师您忙,我先告辞。”
“稍等一下,我给你拍张照片,和你的散文一同刊载。”跟女学生说完,赵广志搬起一把空椅子,放到书案侧面,对柳晓楠说:“你坐。”
柳晓楠忐忑地坐下,女学生跟他点了一下头。一瞥之下,他看清她的胸前,佩戴着省师范大学的白色校徽,越发地急促和无地自容。
赵广志拿出稿子看了几页,想了想对柳晓楠说道:“我想起来了。你的名字我没记住,你的字我记住了,很独特,如刀似戟而又内敛,带有古风古韵。我没记错的话,那次投稿你用的是横格信纸。”
柳晓楠羞愧地点头说:“是的,那时我什么都不懂。您给我写了一封长信寄了书刊,提醒我以后投稿要用有格稿纸誊写。”
赵广志对面前的两个年轻人说:“你俩可以先交流交流,我很快看完。”
赵广志埋下头,认真地阅读稿子。柳晓楠本身并不擅长跟陌生人交谈,女学生又面容清冷高傲,拒人于千里之外,他也只好保持沉默。
时间很难熬。赵老师面无表情,柳晓楠心里慌忙错乱,像等候着宣判的犯人坐立不安。
编辑室很大,摆放着六张书桌,墙边立着一排排卷柜。编辑们忙着各自手头的文案,女学生独自看着一本刊物,都对柳晓楠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他感到空气不流通,安静得如同凝滞了一般。
终于看完了,赵广志轻轻合上稿子,抬头问柳晓楠:“你是专程来送稿子的?”
柳晓楠说:“我刚刚来到滨城纺织厂工作,想当面向您请教。”
赵广志微笑着:“你已经摸到文学大门的门边了。”
心跳突然加速,热血涌遍全身,柳晓楠激动得忘乎所以:“赵老师,能发表吗?”
“当然能发表。”赵广志拍拍柳晓楠的肩膀,安慰他说:“明年一月我们打算出一期处丨女丨作专号,叫小荷才露尖尖角,你这篇小说名至实归。”
柳晓楠站起身,给赵广志深深鞠了一躬说:“谢谢您,赵老师!没有您一年前书信的教诲,我写不出这篇小说。”
赵广志拉着柳晓楠坐下:“没什么,扶植青年文学爱好者是我们的责任,我不过是恰好负责你们那个地区。作为初学写作者,写到这种程度实属不易,起点很高,正因为如此,我要对你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这篇小说并非完美无瑕,比如开篇写的那个关先生,是不是过于完美神奇,不那么真实?”
柳晓楠解释说:“关先生的确留着小辫子,的确救过村里几十口人,的确是我的一日之师。只可惜他只指点了我半天功夫,之后便得病去世了。我写的字,正是临摹他老人家的书体。”
“难怪如此。”赵广志重新拿起柳晓楠的那篇稿子看了看,递给一直倾听他和柳晓楠谈话的女学生:“小岳,作为中文系的大学生,你有没有兴趣谈谈你的看法。”
小岳接过稿子,对柳晓楠浅淡地一笑:“那我先睹为快了。”
柳晓楠回了一句:“多提宝贵意见。”
赵广志对柳晓楠说:“生活的真实不等于艺术的真实。给人不真实的感觉,恰恰是细节描写不到位。给你一点建议,多读名着,细细地揣摩,久而久之便能从中领悟到描写的规律和技巧。文学需要天赋,也需要持之以恒。初学写作不要急于求成,贪多嚼不烂,写一篇是一篇,一篇比一篇要有进步,坚持下去必有所成。”
柳晓楠不住地点头说:“我买了一套您推荐给我的《静静的顿河》,读了两遍,确实受益匪浅。”
赵广志问起柳晓楠另外的话题:“你不是家住农村吗,怎么又来到纺织厂工作?”
柳晓楠说:“九号台风我们乡招灾了,纺织厂去招农民轮换工,这才有机会走出农村。”
“农民轮换工......”赵广志沉吟着:“一个新鲜的名词,一个时代的机遇,也有可能是你的人生转折点。首先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从工作和生活中寻找灵感,切不可脱离工作和生活,去盲目地从事文学写作,毕竟不是专业作家。”
赵老师的告诫,让柳晓楠的大脑冷静下来。
赵广志起身打开卷柜,找出一个档案袋,装进几本稿纸和几本期刊送给柳晓楠,又拿出两本稿纸送给小岳。
小岳接过稿纸,把柳晓楠的稿子还给赵广志,谦逊地说:“我写不出这样的字和这样的小说,不敢妄加评论。”
赵广志也不强求,收好稿子拿起相机说:“走,到外面给你俩照相去。”
在编辑部一侧上山的山路上,赵广志从不同角度,分别给柳晓楠和小岳照了个人全身像。分手的时候,赵广志对两个人说:“期待你们的新作品,也欢迎常常到编辑部来坐坐。”
柳晓楠说:“我怕打扰老师的工作。”
赵广志说:“跟作者交流,也是编辑工作的一部分。”
柳晓楠说:“我感觉再没东西可写了。”
赵广志握着柳晓楠的手哈哈笑着,像开玩笑又像有所指:“用心体验生活,多做积累,或是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文学离不开伟大的爱情。”
小岳在一旁说:“爱情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
柳晓楠心说,我一个农民轮换工,哪有资格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告别了赵老师,柳晓楠和女大学生小岳结伴往公交车站走。走了一段路,小岳把手中的两本稿纸递给柳晓楠:“我用的很少,给你吧。”
柳晓楠推辞不要,这是印有编辑部名称的专用稿纸,很宝贵的。
小岳淡淡地说:“我们学校也有专用的稿纸,你留着就是了。你不肯收下,我没法评论你那篇小说。”
柳晓楠当然想听听当代大学生对自己小说的看法,只好收下那两本稿纸。
小岳看着前方,肃然地说:“你不觉得你笔下的人物都没穿衣服吗?你没有一处描写他们的衣着。孔乙己尚有一件破烂的长衫,何况是三个你敬重的师者。”
柳晓楠忍不住笑道:“是啊,我怎么一点都没有意识到?我平时衣着随便,更不会关注别人穿什么,可能跟这有关。”
“纯属借口。”小岳不客气地说:“你可以不去关注自己的衣着,你笔下人物的衣着必须有特点,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和性格特征。”
“谢谢你的忠告。”柳晓楠为难地说:“穿衣戴帽对别人来说轻车熟路,对我来说难于上青天,不感兴趣的东西我不会去关注。不过,我觉得外部特征尤其是衣着,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比如我,即使西装革履也还是一个农民,骨子里始终摆脱不掉农民的身份和习性;比如你,即使披着麻袋片,依然是一名大学生,时代的佼佼者。”
小岳冷冷地看了柳晓楠一眼说:“对牛弹琴,可悲的不是牛,而是弹琴的那个人。”
小岳噔噔噔地独自走了,上了公交车,衣袖都没挥一下。柳晓楠只记得她长了一对尖尖的小虎牙,说话的时候半隐半露,闪烁着瓷性的光。
半夜十一点半钟,管理宿舍的阿姨,准时在走廊里摇响了手中的大铜铃,清脆的铜铃声伴随着喊门声令人心烦意乱。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