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河》
第60节

作者: 花绕藤
收藏本书TXT下载
  商定好了时间和准备的物品,余下的四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变得轻松而充满期待,仿佛时间被缩短了一般。
  厂房顶棚的天窗渐渐透出光亮,下了夜班后好好休息的奢望即将变成现实,这种切身的体验让人精神一振。熬过四五点钟最难熬的又困又乏的阶段,精神和体能渐渐恢复到常态。
  伍艳丽一直琢磨不明白,四齿铁耙子是一种什么形状的工具,她问柳晓楠:“铁耙子是专门用来捕鱼的?”

  柳晓楠告诉她:“那是刨地整理菜园子的工具。”
  伍艳丽丝毫没有难堪,接着问:“在河里拖着一条三十多斤重的大鱼,一定很好玩吧?”
  柳晓楠说:“不好玩,像跟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摔跤一样,精神高度紧张。”
  伍艳丽不断地询问农村小孩子都懂的问题,柳晓楠耐心地做着解释,累并快乐着。
  下了第二个夜班,白天晚上连轴睡,第二天早晨才觉得缓过精神头来。六个人相约在厂医院门口集合,董小军背上吉他,王萍带上傻瓜相机,到齐后一同乘公交车前往老虎滩。

  下车后,董小军柳晓楠去买鱼饵,另外四个人去买胶卷和午餐食品。
  秋风微凉,天空湛蓝深远,大海辽阔无边;碧绿的海浪撞击着暗黑色的礁石,浪花飞溅与海鸥争相欢鸣,洁白的身影起伏跌宕,似乎想触摸海鸥的翅膀。
  六个年轻人行走在环绕海湾的崖畔的山路上,欣赏着秋色渐浓的山体,眺望着无限伸展的海平面,心胸开阔清朗。
  因为不是星期天,游人稀少,好不容易遇到一对会照相的年轻人,请人家帮忙,以大海为背景,照了一张合影。
  董小军前排居中,肩挎吉他做弹琴状,关小云和伍艳丽左右相伴;后排王萍居中,一袭米色风衣风度袭人,柳晓楠于智勇左右相拥。
  这张用傻瓜相机拍照出来的四寸彩色照片,拍摄效果难以和带光圈焦距的相机相比拟,却记录下一段不分城乡的青春的交融,给他们带来一生难忘的,或美好或痛苦的各自不同的记忆。
  拐过山角,前面是一个小渔港,停泊着十几艘木质渔船。好像刚出海归来,甲板上满满堆放着小孩拳头般大小的毛蚶,渔人们正在卸船。
  一条巨石砌筑的拦波堤,横亘在渔港的入口处,平坦的拦波堤上,便是董小军所说的最佳钓点。背风,阳光充沛,渔港内风平浪静,外海无边无涯波澜不惊,的确是钓鱼的好地点。
  于智勇手持相机,带着三个女生四处拍照,董小军和柳晓楠站在堤坝上抛钩钓鱼。

  大海里抛钓跟柳晓楠为谷雨钓老鳖的方法如出一辙,只不过鱼线更长,铅坠子更沉。一手在头顶抡起鱼线,借着惯性将铅坠抛出。
  铅坠拖着鱼线划出一道弧线,飞出几十米远,带着一串五六个鱼钩沉入海底。
  董小军倾向于在渔港内抛钩,渔港内食物丰富,没有暗流,鱼群聚集但个头不大。
  柳晓楠更喜欢向外海抛钩,水深流急海面开阔,波浪连绵不息,具有充足的发挥空间和想象空间。
  他所要追求的不是数量,而是大鱼挣扎的力度和惊喜的感觉。
  鱼饵买了两种,海蛆和小活虾,海蛆适合钓底层鱼,活虾适合钓中上层的鱼。柳晓楠想象着铅坠沉入海底后鱼线的状态,在靠近铅坠一端的三个鱼钩上挂上海蛆,上面的三个鱼钩用活虾做饵。
  他的三根鱼线甩到海里一直没有动静,董小军已经在渔港内,已钓上几条半扎来长的黄鱼黑鱼。他不急,他有的是耐心。
  大海涨潮时,鱼群开始活跃,柳晓楠接连钓上几条鲅鱼,虽说个头大算太大,只有斤八两重,这种新奇的感觉还是让他兴奋不已。
  鱼线很长,感受鱼的反向拖拉力度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在鱼儿没有浮出水面前,惊喜与期待都在手中的鱼线上。
  鲅鱼咬钩凶狠,鱼线被猛地拉直弹出水面。双手快速地收线,鲅鱼在水面上跳跃着挣扎,黑色的脊背和白色的肚皮不断地翻转。
  即使拉到岸上,鲅鱼仍在不停地蹦跳,光滑的身子很不容易抓住,还得小心鱼嘴里那上下两排尖利的牙齿。
  柳晓楠不断地抛钩收钩,感受着鲅鱼凶猛地咬钩所带来的挣扎的力道和刺激,感受着大海所赋予的力量和蓬勃的心跳。
  柳晓楠回头寻找伍艳丽的身影,他想让她也感受一下来自大自然的快乐。可是,他们一行四人正在远处拍照,欢快的笑声在山林间回荡,似乎忘了想跟他学钓鱼。
  他有些遗憾地暗暗摇头,女孩子和男孩子快乐的源泉,毕竟是有所不同的。

  董小军走过来欣赏柳晓楠的钓获,对柳晓楠的钓技大为赞赏。两个人现场交流着钓鱼的心得,从河里的钓法聊到海里的钓法,柳晓楠因此了解到潮汐对海钓也有一定的影响。
  果然,随着潮汐的平稳,鱼群一下子消散了,无踪无影,柳晓楠抛出的鱼线漂浮在海面上,一动不动。而董小军在渔港内仍然钓获不断,港内的鱼群并不随着潮汐而动,活动的地点比较固定,因此所受的影响不大。
  偏偏在这时,伍艳丽和关小云走来,两个人看了看装在网兜里颇为丰富的收获,关小云直接从董小军手里抢走鱼线,伍艳丽则埋怨柳晓楠为什么不喊她。
  柳晓楠看着纹丝不动的鱼线,心里这个急呀,给个面子咬咬钩吧,牺牲你一个,成全别人的快乐有何不可?

  眼看着另一边的关小云,大呼小叫地拖上一条黑鱼,他对着大海念念叨叨地喊上了:“鱼儿鱼儿快上钩,没有大的小的也将就......”
  这是他儿时在河里钓鱼时,经常念叨的一句童谣,那是没有鱼儿咬钩时的自我安慰,念着念着有时会真的有鱼儿咬钩。如今面对着大海好像不管用了,鱼线一直僵硬地沉寂在海面上。
  伍艳丽蹲下身子笑个不停:“你念的咒语也不灵呀。”
  柳晓楠也很无奈。于智勇高喊着他们回去吃午餐时也没有鱼咬钩,他全部换上新鱼饵,把鱼线全部放开,奋力地甩进海里,静等着放长线钓大鱼。

  茂密的橡树林边缘,落叶铺满了草地。铺上一块方形花格子布,上面放置着午餐肉罐头、水果罐头、鱿鱼干烤鱼片、啤酒和瓶装汽水,以及王萍和伍艳丽从家里带来的一些吃食。
  餐布中间摆放着不知名的红色的野山花,四周放上几块平整的石头,铺上报纸和手绢,六个年轻人坐下来野餐。
  王萍脱下风衣挂在树枝上,稳稳地坐着问大家:“我布置的怎么样?”
  大家纷纷说好,别具一格别具特色。王萍又说:“吃的喝的都是于智勇买的,多少钱你报个数,大家均摊。”
  于智勇喝着啤酒说:“喝酒的时候你说这些,有意思没意思?你们都得攒家底攒嫁妆,我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今天算我请客。”
  王萍说:“什么我们就得攒嫁妆,你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你不攒钱娶媳妇啊?到时候伸手跟父母要?”

  于智勇也不避讳:“他们早就离婚了,各有各的家,谁都不管我,我早就独立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