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权有点算不清了,不知道十一月底的时候,月亮应该在哪个位置呆着。
他静静地趴在泥滩上,身子完全埋进一篷低矮而枯黄的芦苇草之中,全身裹满了黑泥。
透骨的寒风从淮水上掠过,把赵权赤裸的身子刮得一阵阵的哆嗦。他只好悄悄地扭了扭腰,希望可以把身子再往泥滩里埋一点。他紧咬着自己嘴唇,努力地控制着牙齿,使它们不发出“咯、咯”的对敲声。
已经在这趴了小半个时辰了,赵权感到自己的四肢正在发麻,再这样下去,不知道自己能否见得到明天的太阳。他有些焦急地略略抬头,望了望趴在前边的丁武。
黑夜中,前方那堆如烂泥般的东西依然一动不动地窝在那。赵权越来越佩服丁武了,这厮的野外生存能力实在是太强了,要不是一直跟在他后头,自己就是从那堆烂泥前经过,也根本发现不了他。
边上扭得比自己还厉害的是王铠,自己后面的李毅中正时不时地吐出一两口沉闷而悠长的浊气。
此次南渡淮水,丁武就带了他们仨过来。
自上次大水过后,陈耀就对淮水产生了巨大的恐惧感,再不肯下水了。李勇诚也偷了懒,留在村子里陪陈耀。赵权此时倒有些羡慕他们了。
还好原来五六里宽的淮水,现在也就不到三里,游过来并没费太多劲。
只是被湍急的水流一冲,现在根本不知道是在南岸的哪个位置。
前面的那堆烂泥终于稍微动弹了一下,先趴起身以四肢着地,抬着头四处张望下,如只准备随时逃窜的黑猫。而后才向后挥了挥手,轻声说道:“轻些,速度快点,把衣物穿上。”
赵权三个人随即从泥滩**起,解下拴在腰间的油纸袋,抖抖索索地从里面掏出衣物,也不顾全身的黑泥,直接把身子套进去。赵权轻轻地搓掉手上的黑泥,摁在脸上揉了一会,这才感觉到有一丝的回魂。又从油纸袋里掏出一小壶酒,拔去壶塞,先递给丁武。
丁武已经穿好衣物,这种天气对他来说似乎没有太大的影响。这耐寒能力简直跟辛邦杰一样变态了。他接赵权手中的酒,猛地灌了一口,递回赵权。赵权三人各喝了一小口,腹中终于感觉到了一丝的暖气。
三个人又各自把袋了里的装备掏出来,开始整理。
李毅中带了把精钢弩。
秦子绪走时,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给梁申留下了不少东西,其中就有一些熟铁。
李毅中虽然已经勉强能拉得起一石弓,但最多一口气只能射个七八箭。因此,整个团队中依然缺乏远程打击能力。在赵权的提议、梁申与丁武的参谋下,以源于夏国的神臂弩为参考,李毅中自己打造了这付精钢弩。
这张弩以约一米长的两片叠合而成的钢制弓臂替代木制弓臂,用柘木做弩身,以麻丝为弦。弩身后装有望山,并带着瞄准的刻度。
夏国的神臂弩之所以名闻天下,是因为其精巧的张弦机关,但梁申虽然大概知道原理,自己却画不出图更造不出来。只好在弩身末装了个皮质环形脚蹬,使这张弩跟神臂弩相差甚远,变成了一张“踏张弩”。不过现在宋国军中,都有装备神臂弩,以后有机会得去搞一张来,再做改造。
每个人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精钢弩,多亏丁武有个手下会点木工活,多方配合之下,二个多月时间也就做了这么一把能用的。
这把弩最大的问题是射速太慢,凭李毅中自己,每分钟最多只能射出六箭。不过射程尚可,百步之内可透皮甲,而且准度相当不错,百步十靶可中八九。远远超出了李毅中的射箭水平。
李毅中自此爱不释手,但丁武却发出了多次警告,别太依赖这种弩弓,否则以后正常的弓都不会用了。
除了这把精钢弩,赵权他们三个随身都带着弹弓,这东西最大的好处是石子用完了,随处可捡,不像弓弩那样,带再多的箭,都有用完的时候。
兵铲也带着,这是稍微改良后的第二代产品。铲头比原来略尖,一边的锯齿用韧性更强的低碳钢打造,以增强其抗击力;另一边则用高碳钢包出一块锋利的刃面。铲面上打了两个小孔,撤退——准确来说是逃跑时,可以把铲子拴在后背上当作护甲来用。
丁武琢磨了半个月,教了他们一些用铲的招式。一个是抡,一个是刺。抡,其实有点像用刀的手法,但用刀必须关注整个刀身的气势,而抡铲关注的只是前端的一块铲面,比用刀更容易上手。刺,就更简单了,源于一些短矛的招式,利用前面的铲尖刺杀,刺中目标后只要略微一撬,即便对方身上披甲,也可以攻击其甲片间的缝隙而令其受伤。一旦刺中,其杀伤力远超于矛尖。
不过,丁武觉得这种铲子对于步兵间的对战来说用处不大,攻击力度还是不够。倒是对付骑兵时可能会比较好用,对着马腿抡估计有效果。作用更大的是在狭窄空间内的对决,拿兵铲的人会因为更加灵活而有优势。
丁武自己用的兵器则是一把三股叉剑。在赵权看来,就是一把没有木柄的鱼叉。
这只叉剑加手柄长近一臂,中刃如矛尖,两侧刃长宽约为中刃的一半,略向外弯曲。赵权想了半天,才想起来似乎某一只乌龟用的就是这种兵器。不过那只乌龟双手各执一把,丁武则只有一只。叉柄上拴着一根细长铁链,与其左手腕相扣接。
当时,丁武当时听他喊出“鱼叉”时,直接给了他一个爆栗。说,这种武器叫作“马叉”,“上可叉人,下可叉马”,也可以称为“叉剑”。随即为他们演示了一番,看起来很威风的样子。
看到大伙儿都收拾清楚了,丁武又低着声说:“按原定队型,走吧!”
丁武在前,赵权与王铠各自斜斜地跟在他身后两侧,李毅中坠在了最后。丁武时走时停,脚步轻盈如猫,领着队伍,或直或斜,顺着河滩慢慢往上游方向行去。
在长临村时,虽然每天都可以看着淮水南岸,但登上南岸,这还是赵权的第一次,也是第一次踏上了宋国的土地,好像没啥感觉。
此次丁武带他们过来,不是因为接到谁下的命令,也没有任何目标,按丁武的说法,就是纯粹带他们过来“玩玩”。
赵权心里明白,这两三个月中,丁武虽然每天都带着他们到处“玩”,但是更多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训练他们。
村子往湾湖方向的那几座山,已经钻了无数次。丁武教他们在野外如何辨别方向、寻找食物、感觉危险,如何利用一切可能利用到的条件与手段,让自己得以生存。甚至有一次,丁武把他们几个扒光了直接扔山里头,几个人只给了一把手刀,让他们在山里头足足呆了两天两夜。奇迹的是,几个小娃娃竟然都活着熬过来了,虽然已经离死不远。
山里头玩够了,那片沼泽地也去玩了几次,这次丁武又把他们赶过淮水来玩。
丁武手头有一张淮水沿岸的地图,但那地图粗糙无比。地图上,相对于长临村的南岸,只有一个标着“光州”的地方。除此之外,既没有距离,也没有道路标志,更别说其他的信息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