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弟负责给石磨上米。
小妹负责把磨好的米粉放到木桶里。
一家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秩序井然。
干了一个多小时,大妹已把早饭做好,一锅稀饭,和十来个麦菇馍)。
全家人就在院子里吃早饭。
吃饱了接着干。
白手带头,还动员道“谁要是偷懒,我明儿个上街置办年货,就不带谁去。”
弟弟妹妹们嗷嗷的忙活起来。
又用了一个半小时,浸水的糯米和粳米都已磨成了粉。
白手冲着母亲喊道“妈,你可以烧火了。”
母亲应了一声,放下手中的鞋底,开始点火烧锅。
锅里早放满了水。
米粉上锅前,还有一道重要工序,就是往米粉里掺水,并加少许食盐。
加盐是为了增加年糕和麻糍的粘性和硬度,吃起来有嚼头。
加多少水和多少盐,白手不太懂,母亲她知道。
米粉放在几个矮木桶和高木桶里,统统搬到母亲身边。
白手往糯米粉里加水放盐,再挽袖露臂,用双手对米粉进行搅拌。
母亲看着,不时的伸两根手指,挑起米粉再落下。
“手,可以了。”
白手应了一声,停止搅拌,“老二,把高蒸笼放到锅上。老四,帮妈添柴,把火烧得旺旺的。”
白当把高蒸笼放到了锅上。
白手拿着小畚斗,往高蒸笼里倒米粉。
高蒸笼是木板做的,高有六十几厘米,一次能装三四十斤米粉。
先做麻糍,第一笼装的是糯米粉,正好装得满满当当的。
要把一笼米粉炊熟,至少需要十五分钟。
乘着这个空当,白手和二弟一起,把所有年糕粉都加了水和盐,统统的搅拌了一遍。
忙完这边,白手又到蒸笼边。蒸笼上盖着一块布,已热汽腾腾,白手掀开布,拿根手指头,挑起糯米粉,拿过去给母亲看。
母亲放到嘴里嚼嚼,点头道“熟了。”
白手喊了声“出锅了”,摆开架势,抱起高蒸笼,走几步,把炊熟的糯米粉倒入稻臼里。
糯米粉,香喷喷,弟弟妹妹们欢叫着,抢着尝鲜。
这时候必须抢时间、讲速度。
白手将空蒸笼放回到锅上,往锅里加凉水,给蒸笼底换湿布,再将年糕粉倒入蒸笼。
回过头来,白手拿起十来斤重的捣锤,开始捣压稻臼里的熟糯米粉。
白手有力气,糯米有粘性,经过一番捣锤,糯米粉已凝结成团。
这不算完,白手还要继续又捣又捶。
这时候需要一个帮手,当然是二弟白当,他蹲在稻臼边,大哥捣一锤,他就抓着糯米团挪一下。
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千锤百捣。
终于,白手喊了声,“麻糍出臼。”
放下捣锤,白手双手沾水,拿着麻糍团放到了矮脚桶里。
桶里摊放了一层薄薄的糠,麻糍不会粘上,白手动作干练,弯下腰,双掌齐动,将麻糍团压成一个大圆饼。
做麻糍的工作总算大功告成。
母亲那边,火不再烧旺,因为年糕粉熟得太快,白手他们赶不上趟。
但第一笼年糕粉也快熟了。
白手啊的一声,这才想起来,还有一个准备工作没有做到。
做年糕与做麻糍不一样,年糕粉从稻臼里出来,还要放在木板上揉压,揉成一根一根的那才叫年糕。
白家没有这种专用木板,村里倒是有,但不一定肯借,白手也懒得去借。
“你们快去,把老三的床板和两张长凳都搬出来,快点洗干净。”
二弟见过做年糕的,知道大哥的意思,率领老三老四老五赶紧跑向屋里。
一番手忙脚乱,总算把床板搬出来架好,老三老四老五急急忙忙,又把床板擦洗干净。
第一笼年糕粉已经出锅,白手也把第二笼年糕粉倒入蒸笼,再到稻臼边,拿起捣锤捣压热腾腾的年糕粉。
还是二弟过来当帮手,一个捣一个挪,兄弟俩配合默契。
年糕粉炊熟后,耽搁时间太长会变硬,得赶紧揉压成型。
白手将年糕团从稻臼里搬到床板上。
这时候,人手必须多,要乘着年糕团还没冷却之前,完成揉压成型的工作。
白手先做示范,拿着菜刀,压着年糕团切下一块,摆开架势,双手齐动,左右开弓地揉压起来。
白当毕竟年龄稍大,很快上手。
反观老三老四老五,不仅模样滑稽,而且根本就是在捣乱破坏。
年糕用粳米做成,只有揉得实压得紧,吃起来才会香。
一笼年糕粉约四十斤,能做四十根年糕,一个大人揉压年糕,最快一根年糕也得一二分钟。
白手能做到一二分钟揉压一根年糕,二弟却需要三分钟以上,老三老四老五指望不上。
白手赶紧冲着母亲喊道“妈,你那边尽量烧慢一点。”
母亲嗯道“手,妈知道。你别急,我这边停火等你。”
第一笼年糕做完,就把白手白当俩兄弟累得不行。
村里人做年糕,都是家合着做,你帮我我帮你,也就白手敢一家单干。
说起来也是可以,以前白家就不做年糕,都是拿米去街上换几根吃吃,年景最好那年,全家也只换了三十几根年糕。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道理是这个道理,可白手也太不自量力了。
白当直接就瘫在了地上,“大,大哥,我,我不行了。”
老三老四老五也纷纷叫累。
白手坐在地上,往院门方向看了看,立即笑道“当,咱的援军到了。”
院子门口,站着陈翠花和方玉兰两个女人,还有陈翠花的儿子陈小栓及两个女儿,和方玉兰的宝贝女儿。
郭彩娥急忙招呼。
陈翠花和方玉兰都是干活的好手,陈小栓也能帮上忙。
有了援军,第二笼年糕粉很快做完,第三笼年糕粉也已往外冒汽。
多了俩女人,干活不觉累,反而多了欢声笑语。
当然,白手不傻,陈翠花能主动上门帮忙,是因为她也需要白手一家的帮忙。
果不其然,陈翠花笑道“白手兄弟,我家也还没做年糕呢。”
白手装糊涂,故意反问“翠花婶子,你啥意思?”
陈翠花咯咯而笑,冲着郭彩娥道“手他娘,你家手忒坏了,明明知道我的意思,偏偏还要装傻充愣。”
郭彩娥微笑道“手,你翠花婶子的粳米糯米也浸好了,想运过来,放在咱这里做。”
白手呵呵笑道“翠花婶子,你和小栓都已经帮我忙了,我还能说啥呢。”
“这还差不多。”陈翠花兴奋的喊道“小栓,白当,拉上板车,到咱家运米去。”
陈翠花领着白当和陈小栓拉着板车去了。
既然还有下一家,白手决定,让母亲熄火,吃了午饭再干。
白家一共有六笼年糕,已做四笼,还剩下两笼。
郭彩娥特别高兴,打她嫁过来后,白家院子第一次这么热闹,也是头一回互帮互助。
白手正把做好的年糕往堂屋搬,堂屋的泥地上,摊好了几张草席。做好的年糕,要放在草席上晾天,然后才能浸入水缸里,用水泡着,才能吃到明年开春。
方玉兰一直忙个不停,帮着白手往堂层搬年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