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点德玉确实值得你二人学习。你二人再勿整日里抱着经史子集、圣贤之书死读,也要出去走走,长长见识。”
见一旁王盖也深以为然,王允点了点,又转头向王黎道,“不过德玉,按你的见识、韧劲、胸襟以及应变能力老夫并不应该担心,但你同样也有些许缺陷,你知道什么吗?”
“还请二伯指教!”
王允并未直接回话,反而指着案桌上的茶具,问道:“你觉得这茶怎么样?”
茶起源于神农氏,不过当时只是作为解毒药物,因此那个时候叫做“荼”。经夏商周及春秋战国和先秦的演变,茶已经作为一种食物出现在餐桌上。人们往往会在茶中掺杂一些调料,比如油盐酱醋等混合着茶叶一起烹煮,这会的茶叫做粥茶。
说实在的,王黎到现在都还不适应这种类似于菜汤的玩意,哪有后世那样直接炒干的茶叶泡开的味道清香甘冽?
不过,王黎打开杯盖,一股浓烈的清香扑鼻而来,还是忍不住的赞道:“好茶!”
王允点了点头,说道,“此茶原产于云雾山中,后经数十名匠十几道步骤精心制作,因此此茶一旦产出,便立即受到权贵高第的追捧,而先帝更是直接将此物定为御茶。所以此茶在我们看来,是先闻其名,再嗅其香,后品其味。”
王允看着王黎若有所思的模样,接着说道:“此茶虽为御茶,可是我们如果不给你揭盖的机会,你能尝到它的清香吗?如果此茶盛在一个破旧的茶具中,虽然你已知其甘冽,你还愿意放下身段细品吗?”
“多谢二伯指教!”
王黎沉思半晌,站起身来向王允深鞠了一躬才说道:“云雾山乃其根基,名匠仿若名师,制造是为磨练,相遇名曰机遇,茶具则是家世,孩儿明白了。”
王允看着王黎老怀大慰,抚髯笑道:“不错,我们立于世,要扬名,要实现平生抱负,根基、名师、磨练、机遇和家世等等一样不可或缺。你能悟道这些,实非寻常,老夫着实高兴。
如今你在魏郡也算小有名气、根基和磨练自是不缺。名师,老夫这里倒是有一位人选,不过目前可以暂且不说。而机遇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索性你还年轻,慢慢等吧。至于家世,我王家在并州乃数一数二人家,不过要想立足中原,我们倒是需要引援。”
“引援?”
“正是!你来之前,你阿母应该已和你提及了一些吧?”见王黎点了点头,王允正色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知道你自己心中或许已有心上人,但是这一步关系着你的未来,因此,我希望你要懂得取舍,明白吗?”
引援?这是姻缘吧?该死的政治婚姻!
王黎正欲点头,脑海中忽的闪过黄陵那张似笑似嗔的脸孔以及那道冷若冰霜的络腮胡,不由打了个寒蝉,徐徐吐了口气,迟疑了一下说道:“二伯,此事可否再议?”
不是刚说了‘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吗!
王允叹了口气,缓缓走了出去瞪了王黎一眼:“此事自有老夫决断,走,跟老夫去趟侍郎府!”
侍郎府位于开阳大道南,靠近耗门一带。
侍郎者,宫廷近侍也,尚书属官。初为中令,一年者为郎中,满三年则迁侍郎。
就如侍御史府住的是侍御史一般,侍郎府当然也住的是侍郎,只不过此侍郎却非一般的侍郎,此侍郎不但身为尚书属官,而且还身兼着北地太守。
此时,皇甫侍郎就坐在大堂中,看着朝廷邸报,一名二八年华的少女蹑手蹑脚的从皇甫侍郎身侧走过。
“灵儿,又打算溜到哪里去?”皇甫侍郎放下手中的邸报,抬头看了一眼少女。
灵儿一个激灵,急忙刹住身子,脸上堆满笑意,走到皇甫侍郎身后,轻轻的帮皇甫侍郎捶了捶背,揉了揉肩,柔声道:“阿翁,灵儿只是过来看看您有什么需要的。”
皇甫侍郎转过头来看着那双狡黠的眼睛,轻轻的抚摸了一下灵儿的额头,宠溺的说道:“你个臭丫头,你打的什么主意,你以为老夫不知道吗?都是老夫和你阿母将你给惯坏了,快十六岁的老姑娘了一点女红也不会,整日里舞枪弄棒,四处乱窜,哪里像个姑娘啊,也不知将来谁敢娶你?”
“阿翁,灵儿哪有您说的那么不堪?”灵儿小嘴一撅,嗔道。
皇甫侍郎看着灵儿,叹了口气说道:“老夫知道你素来心气高,不愿委屈了自己,你阿母一向也惯着你,老夫老来得女,更是将你当男儿来养,所以也就养成了你现在这目空一切的性格。
给你看了那么多好的人家,你不是嫌弃人家男儿脂粉气太重,就是嫌弃人家花拳绣腿没有担当。灵儿,你毕竟马上就十六岁了,人家的女孩如你这般年龄的早就嫁作他人妇了,难道你还真想一辈子当个老姑娘吗?”
“阿翁!”灵儿扯了扯皇甫侍郎的衣袖,撒娇道,“灵儿谁也不嫁,就在家里陪着您和阿母好吗?”
皇甫侍郎头疼的皱了皱眉,双手轻轻的捏了捏眉头说道:“八月底,老夫回京述职,碰巧遇见侍御史王子师,闲聊了几句。恰好他的一个侄子,与你年龄倒是比较合适。
据说凭自身本事独当一面,已官居魏郡贼曹掾,恰是少年英才一名,更兼得咱们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人家也不嫌弃你使枪弄棍,全无女子之气,这次你可不能再挑啦!”
“哼,他敢!”
皇甫侍郎不经意的一句话仿佛像是踩着了灵儿的尾巴一般,灵儿柳眉倒竖,杏目圆睁,揪住皇甫侍郎的几根胡子一把拽下。
直疼的皇甫侍郎咧嘴皱眉,颔下抖动不已,正待呵斥,却见管家手持着两张名帖走了进来:“家主,侍御史王子师携其侄魏郡贼曹掾王德玉前来拜访。”
王子师来了?这王子师怎么比自己还着急?
接过赤金帖,皇甫侍郎嘿嘿一笑,整了整衣冠,却见灵儿已一溜烟的跑进屏风,只剩下衣裾尚在外飘动。
皇甫侍郎无奈的摇了摇头,这才随管家亲自出门迎接二人。
“义真!”
“子师!”
远远的便望见王允和一个身着白衣的青年站在府前,那青年身量颇高,八尺有余,眉清目朗,英气逼人,皇甫侍郎飞步走到府门外,紧紧握住王允,开口问道:“这就是令贤侄德玉吧?”
王允点了点头,向王黎介绍道:“这是皇甫侍郎,与老夫私交深厚,你叫伯父便是!”
义真?皇甫侍郎?皇甫义真!
大汉朝最后的名将皇甫嵩皇甫义真!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人氏。东汉末期名将,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
少时,文武志介好诗书,熟习弓马。察举为孝廉、茂才。为郎中,迁任霸陵、临汾县令。汉灵帝初,征为侍郎,迁北地太守。黄巾起义爆发后,改迁中郎将。因平黄巾有功,拜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唐德宗时,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再列武庙七十二将,被后世誉为汉末第一名将!
王黎心神一震,抬头打量着皇甫嵩,皇甫嵩虽是一身便装,须发花白,却是精神矍铄面容菱角分明,眉宇间点点刚烈。急忙上前作了一揖,恭恭敬敬的叫道:“伯父!”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