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基础差,不努力不行!”王五妮说。
“感觉进步大吗?”刘之丹以职业的习惯问。
“到是有点进步!”王五妮谦虚地回答。
“不怕慢,就怕站,只要有进步就好!”刘之丹说完后,又说:“唉!我身体不好,家里事多,耽误了不少杏花的学习!”
“女孩子家,学习好点、孬点就那么回事,不碍事的!”张凤英在一旁不以为然地插话说。
刘之丹瞅了她一眼,没有说什么。
“叔叔、婶子,以后家里有什么事就叫我来做吧!我除了上课以外都有时间。”王五妮说完后,继续说:“进门时我看到大门都关不严了,你看这桌子也都晃成这样了,让我来修理吧!”
“你就是个眼里有活的孩子,那么小的时候就老帮着我干活。”有福奶奶说。
吃完饭后,刘杏花领着王五妮到了自己的房间。
“哎,这笔记本还有香味呢?”她说着,拿起进屋时已放在桌子上的笔记本闻了闻:“嗯!是杏花的香味。”
“因为我在里边夹了杏花花瓣呀!”王五妮说。
“噢!我还没有注意到呢!”
她打开笔记本后,看着里边夹着的花瓣问:“为什么要把杏花花瓣夹在里边呢?”
“我喜欢杏花呀!”王五妮深情地看着她说。
“那你是喜欢树上的杏花呢?还是喜欢眼前的杏花呢?”刘杏花顺着他的话俏皮地问道。
“都喜欢!但是是先喜欢上眼前的杏花后,才也喜欢上树上杏花的。这叫‘爱屋及乌’!”他说完,不好意思地在她的额头上轻轻地吻了一下。
刘杏花顺势搂住他的脖子,和他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五妮,你真能对我好吗?”刘杏花依偎着他说。
“能,永远!”王五妮激动地说。
和刘杏花彻底相爱后,王五妮写下一首《七律》诗:
爱的升华
杏花今日表心田,热血顿作似涌泉。
热血融开千里雪,涌泉浇润万家园。
“青梅竹马”终成恋,“两小无猜”苦也甜。
共学同读齐上进,相携执手谱新篇。
和刘杏花恋爱以后,王五妮庆幸地想:“多亏这一阵忙,没有给莹莹姐写信,要不然就会把那个大误会传达给她,让她白白跟着自己伤心。现在我俩彻底好了。应该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才是。”
想到这里,他提笔给任莹莹写了信,告诉他自己考上高中后,与也考上高中的刘杏花重逢、相爱了。顺便也把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她大概说了一下。
和刘杏花相爱后,王五妮觉得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但兴奋和激动之余,他心里也非常清楚,自己现在还是一无所有,要想让心爱的人将来能得到幸福,自己必须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努力学习,考上大学,不但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也成为让她值得信赖和可以依靠的人。虽然高中已经恢复考试招生,大学还没有,但他相信国家的政策思路应该是完整的,连贯的。
“高中已经招生了,大学招生还远吗?”他想到。
由于有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再加上爱情的动力,王五妮在学习上更加刻苦和努力了。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他根据自己基础差的特点,通过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他把这个方法归纳成48字方针,那就是:作业一定改错,问题不要过夜,课前必须预习,课上多听少记,听课集中精力,课后及时复习,做题注重速效,作业当成试题。
对于不同的课程,王五妮根据自己对其掌握的程度,也采取了相应的具体学习方法。
相比之下,语文是他的强项,但他也不敢放松。平时学习时,注重多运用,多实践,学了就用。平时阅读时注重文体特点和题材概念,注重积累名句、名段,并准确、规范地记住它们。模仿用句时,注意内容的内在联系。写作时,注重思想丰富,眼界开阔,语言简练,对事件描述尽量具体真实,力争达到让人阅读后有新鲜感和亲临其境的感觉。
数理化是他功夫下得最深的课程。除了课堂听讲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他还看了好多课外书本,做了大量的课外习题,包括类似奥林匹克竞赛那样的练习。在做计算时,他不畏难、不怕烦、敢于计算、善于思索。在解题时按照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同后异、先小后大、先点后面、先低后高的方法进行。对于基本概念,不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掌握。
英语是他的弱项。由于乡下人口音重,小时候又没有学过汉语拼音,所以不懂发音,好在考试时并不考听力和阅读。
他知道同龄人的学习普遍较差,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相对名列前茅,一但大学招生,就可能一举考取。
虽然王五妮对各门课程的理解和个人定制的学习方法不一定正确,但对于当时仍处于应试教育的现状和他学习基础较差的情况,他觉得还是很实用的。在期中的考试中,考了全班的第五名。
实践证明他的学习方法是有效的。
刘杏花的学习不但没有什么进步,反而又有所退步。
“我怎么办呢?”她焦急地和王五妮说。
王五妮也很替她着急,赶紧他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她说了一下,让她试一试。
“行!我试一下。”
王五妮担心,自己“个人定制”的这个学习方法不一定能适合她,因为这个方法需要有充足时间来保证。但为了鼓励她,他没有说出来。
期中考试结束后不久,县机关团委书记段芸来学校上了一次团课。课后,王五妮递交了入团申请书。
这天,班主任程云召集王五妮、郭慕容、岳又梅、卞小佳和数学课代表张玲到办公室,每人递给他们一份入团志愿书。他们5个人将同时作为班里第一批发展的团员。
因为学校还没有学生团组织,所以学生团员的发展由县机关团委直接负责。
填写志愿书一个月后,段芸来学校宣布了批准正式入团学生的名单,包括高三班5名在内的全校第一批发展的团员共有18名。
接着,在段芸的主持下,成立了校团总支。团总支书记由已是党员的生物老师樊清兼任。
团总支以下各班成立了团支部。团支部由三人组成,高三班由王五妮担任团支部书记,郭慕容担任组织委员,上高中前就是团员的张旭东担任宣传委员。
过了一段时间,王五妮问刘杏花说:“你按照我的学习方法做了吗?效果怎么样?”
“你的方法是不错,我实践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效果很好!但就是需要拿出好多的时间来才行!”
听了她的话,他并没有很高兴,因为他知道她最缺得就是时间。
“五一”放假时,王五妮借了学校兴趣小组的木工工具,去给刘家修理了门窗、桌子、衣柜等。
在修理中,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来刘家串门,看到正在满头大汗地干着活的王五妮时,好奇地问道:“你们这是那里雇来的小师傅呢?”
“葛姨,他是我的同学!”刘杏花赶紧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