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汉唐人》
第55节

作者: 月池
收藏本书TXT下载
  嘉敏幽幽到:“嘉敏是身在红尘,不由自己,公子与嘉敏不同,不能立于危墙之下。”

  柴宗训张开嘴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嘉敏又说到:“我言尽于此,能否纳言便是公子的事了。我也乏了,公子请回吧。”
  柴宗训起身想说什么,却仍然说不出来。
  他其实不是个木讷的人,甚至可以说很精明,唯一在面对女人的时候,不太会说话。
  既是说不出来,那便不说了吧。
  出到前厅,与慕容德丰打了个招呼之后,柴宗训匆匆回了宫。
  打开地图,柴宗训仔细思索着慕容德丰的战略。
  前世曾看过后周名臣王朴的《平边策》,按照他的设计,先灭南汉南唐,后灭巴蜀,再取幽云十六州,最后收取北汉。这是典型的先南后北,且先东后西的战略。
  后来赵匡胤统一全国,正是用的这个战略,唯一不同的是先西后东,这个倒无所谓了。只是战略还未完成,幽云还未攻取,赵匡胤便死在斧声烛影之下。
  至于再后来的赵匡义,不提也罢。
  而周世宗柴荣,在世之日对王朴的《平边策》颇为赞赏,而且也未提出自己的主张,只是突然集结重兵攻下幽云十六州中的瀛洲、易州等,而且还死在了这次征伐途中。
  这些讯息,给了柴宗训一个错误的判断,所以他选择的战略与《平边策》大同小异,先平定南方,再积蓄国力与辽决一死战。
  现在看来,这个战略大错特错,而柴荣却与慕容德丰的战略不谋而合。
  所谓的雁门关居庸关之类,都在长城一线。
  长城自古以来就是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而修建的,这个最基本的东西,因为重生回来不在手上,所以被柴宗训忽略。

  如果长城在手,可将北汉关门打狗,辽国铁骑即便再厉害,他总不能飞过太行山和燕山吧。
  既如此,那便不再犹豫,先攻下幽云十六州吧。
  下旨之前,柴宗训决定先玩个乌龙,因为攻取幽云,必须出其不意。
  翌日早朝,因国内承平,说来说去也不过那几件事。

  正当众臣打着哈欠等待朝会结束的时候,柴宗训忽地说到:“众卿,连日来朕多次微服出巡,见各军多有骄纵之气,如之奈何?”
  赵匡胤此时已不掌兵,便转头望着慕容延钊诸人。
  慕容延钊已由控鹤军统领接任铁骑军统领,控鹤军统领已由两次伐蜀有功的曹彬接任。
  这些人都知道柴宗训喜欢没事到处转,而军中无事欺压老百姓的事,一直时有发生。
  “回皇上,”慕容延钊很公式化的说到:“臣当责令各军,如有再犯,定严惩不贷。”
  柴宗训很不满意的摇头:“严惩不贷有何用?依朕看来,这些大头兵就是太闲了。”

  慕容延钊对到:“回皇上,目下赖皇上天威,四海升平风调雨顺,军士们又都在躁动之年,臣回军中之后,一定制定一套严峻的军法将其约束。”
  “四海升平?”柴宗训更不满意了:“南唐南汉,辽国北汉,我大周强敌环伺,齐王竟以为四海升平?”
  “这...”慕容延钊不好对,又不是我不愿意出征,你不说打哪里,我怎么打?
  “宋王。”柴宗训忽地喝到。
  赵匡胤急忙应了一声:“臣在。”
  “命你速速调集两年粮草,朕决意攻南唐,粮草收集齐便发兵。”柴宗训冷冷到:“该给这些大头兵找些事做了。”
  “启禀皇上,”赵匡胤说到:“臣以为,攻唐之事可以暂缓,若要说不让军中闲着,可令军士们屯田,且目下许多河道沟渠皆须疏浚,亦可令军士们为之。”
  “朕养兵千日,岂是让其做这些些微小事的?”
  “回皇上,南唐势大,攻取之事须从长计议,若仓促出兵,恐会空耗国力。”
  “所以朕才命你筹集两年粮草,此次不讲南唐收归版图,朕绝不收兵。”
  “皇上,倘出兵途中辽国趁势来攻...”
  “杨业何在。”柴宗训大喝一声打断赵匡胤。
  杨业出列:“臣在。”

  “命你率领背嵬军速速北上,将辽兵阻挡于国门之外。”
  “皇上,”赵匡胤仍是苦谏:“背嵬军不过数千,即便以一当十,也仅能抵挡数万辽国铁骑,可辽国有数十万骑兵啊。”
  呵呵,柴宗训在心中冷笑,你是不知道岳飞以五千背嵬军大破金兀术十万铁浮屠。
  他的本意是让背嵬军先期到边境熟悉情况,到时候打起仗来也能得心应手。
  “宋王谬矣,”一旁的韩通开口到:“即便辽国有数十万铁骑,也不可能全部派到边界。另我朝在边境一线尚有三座城池,加上背嵬军,应当能在攻下南唐之前守住边境。”
  “鲁王之言甚善,”柴宗训说到:“宋王,速速调集粮草,南唐收归版图的时间,全在你的粮草上了。”
  眼见朝堂上慕容延钊中立,韩通站在皇帝一边,曹彬资历低不敢说话,赵匡胤知道争不出个所以然来,只等散朝之后再向柴宗训密奏吧。
  散朝之后,赵匡胤果然进宫找柴宗训,痛陈出兵南唐的弊端。
  柴宗训有些不耐烦:“宋王,此时再不出兵,更待何时?非要等到养出一群少爷兵吃败仗才好么?”

  “皇上,”赵匡胤辩解到:“非是臣阻拦出兵,只是皇上可将出兵方向略做改动,先收归南汉,再命吴越交出版图,尔后将北汉收归。如此,只剩下辽、南唐和大周,再无其他挂碍,皇上再收归南唐不迟。”
  “如此仓促收集粮草,南唐必有防备,征战必迁延日久,若国力损耗,何时才能击退辽国?”
  “吾皇正值少年,统一天下,不必急于一时。”
  这也不急于一时,那也不急于一时,难怪‘送’了两朝。
  柴宗训不想和他解释那么多,只说到:“攻南唐之事,朕意已决,宋王且先调集粮草至汴梁,待朕随时出兵。”
  “皇上,”赵匡胤又说到:“若是征南唐,粮草可以调集至淮南,又何必储藏于汴梁?如此往返,岂非浪费?”
  柴宗训说到:“宋王且先照朕的意思办,不必过问其他。”
  “皇上。”
  “朕意已决,”柴宗训伸手打断赵匡胤:“卿勿复言。”

  “皇上,臣要说。”赵匡胤说到:“太祖和太宗两朝浴血,才开创这大周江山,皇上若一意孤行,恐宗庙社稷不保啊。”
  自总揽朝政之后,赵匡胤还真是兢兢业业,把个大周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不想看到自己的成果就这么被葬送。
  柴宗训微微皱眉:“宋王不必危言耸听,朕且与你打个赌,你去军中问问,若不想打南唐的占多数,朕立刻罢兵,若想打南唐的占多数,宋王便按照旨意调集粮草,如何?”
  赵匡胤恨不能苦笑:“皇上,那些大头兵知道什么,他们只想着战场获胜封妻荫子,更何况南唐富庶,征南唐说不定能发一笔小财。”
  “对了,”柴宗训说到:“大头兵发小财,朕发大财,有了江南富庶之地,朕便能征更多的兵,造更多的甲器,届时周边诸国还不是手到擒来?”
  “皇上,”赵匡胤说到:“征伐方略岂能因钱多钱少来定?况辽军若趁此时来攻,我军不得不回师救援,届时只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耗费了国力而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