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聊聊三国》
第20节

作者: 西风罗杰
收藏本书TXT下载
  陶谦,我承受的痛苦要十倍、百倍、千倍、万倍地还给你,我要把整个徐州变成人间炼狱!
  被愤怒冲昏头脑的曹操如同一头发疯的野兽,一场带有浓厚血亲复仇色彩的惨剧就此上演。
  曹操亲率大军直扑徐州,陶谦根本无力抵抗,被打得落花流水,躲在城中不敢出来,甚至还一度打算弃城逃跑。曹操先后对徐州进行了两次血腥地屠杀,所到之处鸡犬不留。一共杀了多少人?各书说法不一。有说几万的,有说十万的,有说几十万的。总之,曹操杀了很多人。
  这次曹操做的确实太过分了,这事与百姓何干?屠杀徐州事件永远地将曹操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讽刺的是,董卓之乱时,兵连祸结生灵涂炭,曹操感慨道,“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用“万”、“千”、“百”、“一”这几个渐变渐小的量词表现他对百姓所遭受的苦难的同情,而今天他居然在后面又亲手添上一个“无”(数县人无行迹)。
  曹操对百姓的苦难流露出的情感是真实的,而现今他滥杀无辜也是事实。曹操为何会有这样矛盾的做法?其实说来也简单,这就是人性自私的一面在作怪。这次曹操出征陶谦的心态,《资治通鉴·卷61》用了四个字形容—志在必死。为了给亲人报仇,曹操根本没打算活着回来,他已经下定决心与徐州同归于尽,甚至连后事都向家人交代完了(我若不还,往依孟卓)。既然曹操连自己的性命都不要了,他怎么还会去管别人的性命?

  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小到交朋友,大到选总统,一定要选择那些先对自己好的人。一个人若是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儿,他怎么可能把你的命当回事儿?
  就在曹操尽情泄愤的时候,后院失了火,张邈和陈宫发动了叛乱。那这次叛乱和这次屠城有关系吗?
  没有。
  因为曹操对徐州先后进行了两次屠杀,第一次回军后,张邈不仅没有怪责曹操,反而庆幸自己的兄弟安全归来,二人抱头痛哭。至于陈宫,从劝说张邈叛乱,到他死那天,都没提过曹操屠城的事。
  陈宫的策划非常周密,兖州一共八郡八十县,其中七十七个都响应了这次叛乱。一夜之间,曹操从一个州的州牧变成了三个县的联合县长,财富缩水高达96.25%。
  后院失火,曹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而且是曹操一生中最为严峻的一次危机。幸好曹操出征前留下了一个掌控全局的关键性人物。那么,曹操留下了谁呢?
  下节再聊。
  日期:2021-04-04 07:56:41
  第二十六节 王佐之才
  上一节我们聊到,后院失火,曹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而且是曹操一生中最为严峻的一次危机。幸好曹操出征前留下了一个掌控全局的关键性人物。那么,曹操留下了谁呢?
  曹操留下的人是荀彧(yù)。
  荀彧是战国末期赵国大思想家荀子的十三世孙,荀彧的祖父叫荀淑,荀淑虽然只做过县令,但却因为品格高尚明断事理而被当时的人尊称为“神君”。神君荀淑有八个儿子,个个出色,人称“八龙”。荀彧便是荀氏八龙中排行第二的荀绲(gǔn)的儿子。荀绲做到了济南相,而荀绲的六弟荀爽则做到了三公之一的司空(掌建设,相当于今住建部部长兼水利部部长兼交通部部长)。

  颍川荀氏虽不如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势倾天下,但也是赫赫有名的士族。出生于这样的家族,荀彧注定高人一等。然而荀彧日后取得的巨大成就却并非因为他的身份和背景,而是才华和能力。
  荀彧年少时就天赋异禀,名士何颙(yóng)称其为“王佐才”,也就是能辅佐帝王的人才。巧的是,何颙也曾评价曹操能“安天下”。一个是王佐才,一个能安天下,何颙也不会想到,这两个人最终能走到一起,联手创建一番霸业。
  二十七岁时荀彧举孝廉做了守宫令。守宫令听着像守宫县的县令,其实东汉没这个县,守宫令是朝官不是地方官,职责是管理宫廷笔、纸、砚、封泥等财物。
  当时正逢董卓进京,虽然董卓一开始摆出一副亲近士人的模样,但荀彧知道这个人即将带来的不是国泰民安而是腥风血雨。洛阳这座繁华的帝都即将被鲜血、杀戮、痛苦、哀嚎所淹没,而这一切不是一个小小的守宫令能改变的。
  既然救不了别人,那就先救自己吧。荀彧向朝廷请求外调做亢父令,朝廷批准后,荀彧以去亢父县上任为名,逃离了洛阳。
  荀彧没有心思去当什么县令,因为他要去救另一群人—颍川父老。
  荀彧弃官后逃回家乡颍川郡,对父老乡亲们说:赶!紧!跑!
  为什么要跑呢?荀彧认为,颍川是四战之地。所谓四战之地,就是地势平坦,四通八达之地。这样的地势交通便利,在和平年代易于发展,而战争时期则首当其冲。荀彧断定董卓在洛阳造成的灾难很快就会波及到颍川郡,因此必须趁早离开。
  然而颍川父老并不愿意离开故土,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的滋味是很难受的。但另一方面,大家也知道荀彧的话有些道理,已有数千家集体迁入山中,建立坞壁以求自保。
  荀彧摇摇头说,虽然这样也有一定的防御作用,但抵挡一下小灾小难还行,在大灾难面前形同虚设。
  的确,一旦颍川郡卷入战争的漩涡中,作为强大的战争机器,军队连攻城略地都不在话下,更何况你一个山民自治区。但无论荀彧怎么说,大家就是不愿意走,碰碰运气吧,万一是虚惊一场呢?
  荀彧没有办法,只能将自己的族人迁至冀州避难。而在后来董卓军的一次抢劫行动中,颍川父老惨遭屠杀。不知道这些人临死前会不会想起荀彧的话。没办法,自己选的路,脑袋掉了也就走完了。

  冀州本来是韩馥的地盘,荀彧到来的时候“袁”字大旗已经迎风飘扬。袁绍非常高兴,待荀彧以上宾之礼。袁家是天下第一士族,袁绍是天下第一诸侯,按理说,袁绍对荀彧这样好,荀彧应该感激涕零死心塌地地为袁绍效劳。但荀彧觉得袁绍不是能成大业的那块料(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最终选择离开。
  当时曹操刚刚得到东郡,荀彧听说新任东郡太守曹操雄才大略,便前去拜见。就这样,两个因为董卓之乱从洛阳出逃的人,最终在东郡相会。或许,这就是宿命。
  初一见面,曹操就问了他最关心的问题—董卓。
  曹操问,董卓正在长安作威作福,欺凌幼主,屠杀公卿,残害百姓,到底应该怎么对付他。
  荀彧说,董卓暴虐得太夸张了,他的下场一定会很惨,不可能有所作为。
  以曹操当时的力量根本不可能顾及到董卓,荀彧用非常体面的语言告诉曹操,咱们管不了那么远,先搞好眼前的事吧。曹操和荀彧还谈了些什么?不清楚。总之曹操觉得荀彧实在是个大大的人才,既有好看的皮囊,又有有趣的灵魂,因此激动地说:你真是我的张良啊!
  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首席谋士,荀彧一开始的定位就是曹操的首席谋士,而事实上,荀彧的作用相当于张良加萧何。
  当时曹操的军职是奋武将军,于是荀彧便被任命为奋武司马,相当于曹操的总参谋长。从此荀彧成为了曹操集团的二号人物。这一年,荀彧二十九岁。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荀彧成为了曹操最信任的人,并且为曹操出生入死建功立业。
  曹操看中荀彧,一方面是因为他出众的才华,一方面是因为他士族的背景,像曹操这样出身不好的人,能得到士族的支持,实属不易。
  一边是春风得意的荀彧,一边是灯火阑珊的陈宫。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陈宫的内心发出了可怕的声音:来吧,荀彧,让世人看看谁才是王佐之才!
  曹操出征在外,荀彧留守后方。除了荀彧之外,曹操还留下了一个人,发挥了关键作用。那么,这个人又是谁呢?他和曹操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下节再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