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六百年》
第15节

作者: 缺嘴杯
收藏本书TXT下载
  再加上自他继位以来,多次发生的自然灾害,三川地震,江水枯竭,哪一次不是给这个不堪重负的国家补上一记重拳?
  实际上,此时周国早已是内忧外患,祸期不远矣!
  这就是周幽王所面临的困境,大厦将倾,徒叹奈何!
  数月之后,已经做好准备的申侯和姬宜臼终于出手了。
  申国、缯国和犬戎,三方军队从镐京的东西两个方向进军,目标直指京都镐京城,最后一根稻草已经压了下来,而周幽王,也开始了他人生最后的挣扎。
  周国自厉王时国人暴动以来,实力被大幅削弱,对诸侯的统治力早已大不如前,再加上此次伐申不利,更是让诸侯国进一步看清了这个宗主国的虚弱。

  而此次申侯出兵,借的乃是姬宜臼的名号,抓住了周幽王废长立幼这一政治上的致命错误,而且此前幽王和诸侯联军出师不利,此时其他诸侯摄于申侯等人的强大实力,更是不肯轻易出兵,如此以来,根本就没有什么诸侯国响应周幽王的命令,出兵勤王。
  不得已的情况下,周幽王只得重新整合了周都镐京附近能调动的所有军队,勉强率军迎战,可是谁都知道,这一次基本是九死一生的结局了。
  我们现在已经不知道当时几方势力的行军路线了,但是从地理位置上看,镐京位于陕西关中,申国主要势力和缯国位于河南,在镐京东方,而犬戎主要活动于甘肃一带,在镐京西方。所以由此推断,应该是申国和缯国联军西进,犬戎军队东侵。
  至于周军嘛,从后来双方的决战地位于镐京东方来看,大概可以推测出他的战略意图。

  周幽王率军东进,意图先迎战东边来的申国和缯国联军,趁他们劳师远征,且犬戎军队未到之际,先将其击退,而后再集中力量与西边来的犬戎军团交锋,避免叛军和外敌勾结,对自己形成夹攻之势。
  不得不说,周幽王的这种战略思想是没错的,可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往往是残酷的,幽王虽然如此计算,但实际上,他还是漏算了一着,那便是犬戎军队的行进速度。
  犬戎是游牧民族,本来就擅长骑射,千里奔袭对他们来讲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幽王的军队刚出发没多久,便在据镐京不远处的骊山山脚戏水西岸处遭遇了申侯的军队,同时犬戎军团也在这时赶到,一时间是剑拔弩张,情势危急。
  什么都别说了,那就开打吧!一场改变天下格局的战争就此打响。
  此战,周军大败,幽王姬宫涅和太子姬伯服在乱军中被杀,王后褒姒被犬戎军队俘虏,申侯和犬戎联军趁机攻入王都镐京,这座由周武王兴建,传承至今近三百年的古老都城,迎来它有史以来最黑暗的时刻。
  镐京城内沦为地狱,每天都有人被杀,无数条无辜的生命就此逝去,就好像是给这个已经破灭的西周王朝陪葬。奢华的宫殿,宏伟的建筑,堆积如山的财宝,在此时的周人眼中就如同一个个可笑的笑话,这些东西不再是珍贵的宝物,却更像是招引杀戮屠刀的灾星。
  那些杀红了眼的犬戎军队看着这些财宝,彻底陷入了疯狂,他们大肆劫掠,几乎将这座古都杀光搬空。
  而导致了这一切的申侯和姬宜臼,他们此时才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对这种人间地狱式的惨景,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或许只有在这时,这两人才发现,自己错了!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整座城市再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或者是害怕其他诸侯领兵来援,犬戎军终于退去,不过此时的镐京城,已经真正沦为了废墟残垣,满目苍痍,被杀的人的尸体随意被丢弃在乱石中,已经散发出浓浓的恶臭,混合着四处的战火黑烟,让人害怕。

  即使是地狱也不过如此吧!
  而姬宜臼,哦,不对,这时候应该称呼他为周平王了。
  这个亲手葬送了自己父亲和国家,终于登上王位的王,俯视着这一切,不知他的内心有何感想。
  可日子还得过下去。闹到这个地步,镐京城已经不再适合居住了,不说这满地废墟,单就外患来说,得过一次便宜的犬戎军队会不会时常来犯?这是一个实打实的威胁,不得不考虑。
  周平王姬宜臼陷入了痛苦的思考,他知道,为今之计只有一条路可走。
  日期:2021-05-25 22:17:01
  第十三章 洞察秋毫的预言者
  镐京城破,幽王身死,继位的周平王迫于戎夷压迫,不得已考虑迁都。自此开始,这个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始,由周武王姬发一手建立的西周王朝彻底宣布覆灭,历时约275年。
  一个王朝的覆灭绝对不是偶然的,肯定是有其必然原因在里面,这个议题太大,我们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今天暂且搁置,日后再说。
  实际上,在西周灭亡之前,并非所有人都如周幽王、虢石父、褒姒等人一般当局者迷,依然有许多的智者能从这复杂繁乱的时局里看出端倪,提出警示,但可惜的是,像周幽王姬宫涅这样的当权者是从来不听他们的谏言的,在他们那里,人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不得其用,这也许就是历代王朝灭亡的其中一个原因。

  那么这些智者是谁呢?
  在当时来看,起码有两个人看出了西周的灾祸,并提出了示警,这两人便是当时的太史伯阳甫和司徒郑桓公姬友。
  我们先说说太史伯阳甫。
  伯阳甫历任两代国君,从周宣王开始就担任周王室太史一职。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太史这个职位。
  太史一职历史悠久,自有夏一代便存在了。夏朝时,太史便如字面一般,是专门记录历史的史官,同时,由于这个职位所需知识渊博,起码古代的历史和君王的行为得失都是需要了解的,一些天地异象也是得记录的,不仅要记录,还要能够进行分析预测,所以久而久之,太史便还要负责天文观察和气象预测,有点现在天文馆馆长和气象台台长的意思,而且由于精通历史,也就捎带着对以前的法律有了一些涉猎。大家明白古代法律讲究经验,主要参考过去的案例来裁决,所以这个职位后来又多了一个重任,那就是参与立法。

  自此之后,这个官职愈发重要,渐渐成为了君王的重要顾问,对君主的一些重要决策进行劝谏和建议。
  据传,当年夏桀无道,胡作非为,时任太史的终古意识到这样下去大家迟早一起完蛋,便哭着向夏桀进谏,结果却是一片忠心喂了狗,皎洁明月照沟渠,不但没落一点好,反而是被夏桀痛骂一顿,说他多管闲事。
  这终古大人虽然学识渊博,但不是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一见形势不对,两腿一溜就跑去投奔了商汤。
  后来,发展到商代,大家知道商人笃信鬼神,恨不得吃个饭都要占卜一下,聆听神的教诲,在这种情况下,当时负责祭祀等事的神职“巫史”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实际上,这群人确实是权势滔天,有时连商王都得听他们的,没办法,谁叫人家是天神在人间的传话筒呢?
  后来时间日久,随着政权不断完善,商王有些回过味来,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老有个人狐假虎威压着自己,真是倍儿不开心。于是,巫史这一职位便被拆分,分成了师保、卿史、太史、太师、乍册、内史等官职,其中太史一职便是替商王起草和收发文书的,同时也保留一项前代的职责,那就是记录历史事件,但这个主要是兼职,因为当时正式负责记录历史的的史官官名是乍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