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子和女人的爱恨情仇》
第18节

作者: 拦路书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有点太快了,我还适应不了,容我再考虑考虑。”邵兴旺对杨护士说。

  杨护士也突然变得客气起来,说了一句:“没关系。”
  邵兴旺独自一人离开了医院。
  回到宿舍,他又一次想起了线团,想起了荷花,也不知道她们现在怎么样了,过得好不好。他甚至想起了借板子时瞥见的画面。当然,对于半个月来与杨护士之间的点点滴滴,又像电影一样,在头脑中又快速地回忆了一遍。
  人和人之间,永远都是一种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这没有什么对与错。万物互联,万物互依。大自然有生命的物体之间,本身就存在互相利用的关系,这是大自然中本身就存在的一种规律。存在即合理嘛!
  不管处于什么目的,对于杨护士的暧昧和对自己的主动,邵兴旺是心存感激的。但理智还是战胜了冲动。理智告诉邵兴旺,杨护士不是他的菜,当然,像杨护士这样的菜,他也不爱吃。
  如果说,爱情是一种感觉,那么婚姻就是一种缘分。缘分未到,邵兴旺也不再想和女人之间的事情。虽然每次回家,父母总会问他:“谈对象了没有?有没有看上你的姑娘?”
  邵兴旺的回答简单又干脆:“没有。我刚上班,还想好好工作,争取干出一番事业。”
  “也好,也好。”父亲说。
  对爱情,对婚姻,邵兴旺暂时没有太多的想法,他的心里一直在想,平日里,尽最大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邵兴旺带的第一届学生有五十六个孩子,其中的两个孩子,他永远都忘不了,甚至对他后来的人生都产生过影响。这两个孩子,一个叫王金凤,一个叫赵长兴。在这两个孩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工作,是一个人立足现实生活的根本保证。这是父亲常告诫邵兴旺的话。因此,学校的工作,邵兴旺是格外地用心。对于他们班的孩子,也是尽全力教育。
  一天上午,邵兴旺在办公室批改作业。
  办公室的门,“吱——”的一声,响了。
  一个扁平的,像摊开的油饼一样的圆脸,从门缝中伸了进来,很快又悄悄地缩了回去。从墙上挂的穿衣镜里,邵兴旺看到了王金凤那张,长得夸张的脸,以及扁扁的鼻子底下,两行永远也舍不得擤的鼻涕。
  这个来自大山里的小姑娘,勤劳又善良,总是争着抢着帮老师抱作业、发本子、擦黑板、整理讲桌。其他孩子轮流值日,一周一次,但仍有个别孩子在做值日的时候表现得不够积极,甚至逃避。真诚朴素的王金凤和这些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年级组的每位老师都对她印象深刻,尤其是那张圆圈一样的脸和那个奇大无比的脑袋。
  过了一会儿,门又“吱——”地发出了声音。
  “我能进来吗?”王金凤很有礼貌地问邵兴旺。
  “当然可以,孩子,你进来吧!”邵兴旺说,“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事,我到张老师的桌子上看看。”
  从镜子的反光中,邵兴旺看到了摊开的数学卷子上,压着一盒漂亮的自动铅笔,那是教数学的张墨梅老师给期中考试前十名的孩子买的奖品。王金凤把其中一支粉色的拿了出来,端详了半天,用手摸了摸笔尖,按了按笔帽,又轻轻地放了下去。
  “喜欢吗?”邵兴旺问。
  “喜欢。”孩子回答道,“我刚上三年级,就想要一支自动铅笔。”
  “这些奖品有你的吗?”邵兴旺又问。
  “没有,我考了第十五名。”孩子说。
  “挺遗憾的。”邵兴旺说。

  “是呀!我从一开学,张老师宣布有奖励的那天起,就开始努力了。张老师说我的进步是最大的。”孩子说。
  “我这有一支,送给你吧!”邵兴旺拿出了在教室里捡到的,找不到失主的自动铅笔。
  王金凤犹豫了一下,接住了这支铅笔,但很快又还给了邵兴旺。
  “怎么,不喜欢吗?”邵兴旺问道。
  “不是,我爸说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她说。
  邵兴旺一下子来了精神,放下了批改作文的笔。看着眼前这个衣着朴素,袖子上打着补丁的孩子,好奇地又问:“那么喜欢,为什么不让爸爸买一支呢?”
  “我家没钱。”
  “这支自动铅笔只要一块五。你家连一块五都没有吗?”邵兴旺更加好奇。
  “我爸说,我哥和我姐都上高中,需要钱。家里每一分钱都不能乱花。”她回答。

  王金凤走后,邵兴旺忽然想起来,这学期缴纳学费的时候,王金凤的父亲请求缓几天。说他正在借,借到了马上缴。
  看来她家确实挺困难的,我得抽空去拜访一下他们。邵兴旺心里想。
  一天早上,邵兴旺早起了一个小时,专门绕道金康路王金凤家的早点摊位,顺便看看她们一家。
  看见邵兴旺老师走了过来,王金凤一家人非常热情,好像对待最尊贵的客人一样。邵兴旺坐下去没几分钟,热腾腾的馄饨和小笼包子就被端上桌了。
  从与王爸爸的谈话中,邵兴旺了解到,王金凤和她的龙凤胎哥哥是超生的。在她们之前,家里已经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超生一个孩子的罚款都交不起,更何况一次生了俩。
  “不小心怀上孩子后,管计划生育的人天天往家跑,让把孩子打掉。王妈妈说,我一个农民,没有多少文化,但我咋能舍得呢!”

  “后来,人家就要让交罚款,说是罚一万。罚一万就罚一万,哪怕把房卖了,把地卖了都行。可谁知道,一下子生了俩,全卖完也不够呀。”
  王爸爸补充说:“没办法。一家子只能跑出来,跟着一个亲戚学着卖早点。”
  “收入咋样?”邵兴旺问道。
  “不咋样?城管天天撵,不让在街道上摆,让租门面。唉!咱这小本生意,再加上四个娃要上学,根本租不起。”王爸爸一边招呼着其他客人就坐,一边与我聊天。
  “娃几点起来?”邵兴旺问。
  “四点半,和我们一块儿起来,五点出摊。金凤负责洗碗,给炉子添煤,她哥收拾碗筷,擦桌子。”王爸爸说。

  “起这么早,你俩困不困?”邵兴旺把话题转到了俩孩子身上。
  “刚上一年级的时候,老起不来。现在都习惯了。到了四点半,就自动醒了。我们都习惯了。”王金凤说。
  “你姐和你哥不帮忙么?”邵兴旺问。
  “她们以前也洗碗,还帮忙包馄饨,现在不洗不包了。他们都上晚自习,回来晚。我妈说,等我上了中学,也不让我洗了。”王金凤回答道。
  “那你喜不喜欢洗碗?”邵兴旺似乎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一个八岁的孩子,早上四点半起来,在寒风肆虐的街道上,会喜欢洗碗?
  “嘿嘿嘿——”王金凤不愿对自己的班主任老师撒谎,憨憨地一笑,说:“不太喜欢。不过,我们不帮忙,我爸和我妈就忙不过来了。”
  “天天都这样帮吗?”邵兴旺感到好奇,接着再问。
  “对,天天都这样。”王金凤回答。

  “礼拜天跟寒暑假能休息吗?”邵兴旺又问。
  “不能。”王金凤回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