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不知道谁才是这个倒霉蛋。
结果现在好了。
他们就是最大的倒霉蛋。
裕王府肥皂工坊和绣衣卫衙门距离只有五米。
整个儿近乎于紧挨着!
天老爷啊!
这还要不要人活啦?
特别是有哨岗任务的绣衣卫们,一副“我想死”的面孔,谁看了都有点于心不忍。
最后还是高敬告诉了大家,最臭的熬制猪油的工序已经移到了城外,味道不会太大,这才让这群人稍微安心了一点。
不过绣衣卫们对裕王府可也没有什么好感。
摆明了这就是在占便宜的,想要免费用我们的威慑力,我呸!
遭受这种无可奈何的屈辱,还没办法去报复,让绣衣卫们心中委实是憋屈不已。
高敬倒不是忘记给他们说肥皂的好处了,而是五千块肥皂在他眼里,并不是多重要的事儿。
况且柳铭淇那个阴险小家伙的东西可不好拿,如果拿到了手上,会不会被人说什么,那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果被人诬告一个绣衣卫有所图谋,那才是得不偿失。
有人愁来自然有人欢喜。
京城外的一群农户们,此刻就很高兴。
准确来说,京城的区域应该是外城的城墙里面,包括了外城、内城、皇城区域。
可实际上,经过了这么一百年的重新发展,京城的城墙外面半径三十里的一个圆圈范围内,也实际上是京城的一部分。
帝京府的官员衙役们负责这里的治安、负责这里的税赋征收、负责这里的劳役委派等等。
因此面对外乡人的时候,这些民众仍旧可以骄傲的说,我就是天子脚下之人,和你们这些乡巴佬不一样。
帝京府是全国的中心,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来来往往,这种流动性就造成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连带着各种行当也热闹了起来。
不说这些流动性,单说城外的民众要供给城里上百万人的吃喝拉撒,就是让他们能生活下去的基础,也是造成城外繁荣的最重要因素。
京城里面还是有不少人吃猪肉的,城外的民众们吃猪肉的更多。
猪肉做的各种吃食,在民间已经很普及了,味道虽然不好,但穷苦人家哪里顾得了那么多,有肉吃还不满足,会遭到天谴的!
之前裕王府采购的肥猪板油,其实就是来自于城外养猪的各家各户。
由统一的商贩收购了之后,再打包卖给裕王府,这样省得裕王府挨家挨户的去收,耗费人力物力。
现在更好。
裕王府虽然不买肥猪板油了,但他们却直接把加工肥猪板油的工序发放了下来。
如果是那些住户们自己熬制肥猪板油,把成品交给收购的商贩,那么可以挣到的钱比单纯的买原料要多一倍。
只是一个熬制过程而已,裕王府还教了他们怎么更好的提炼最纯的猪油,在操作上一点问题都没有,有一口铁锅,有一个灶就能干。
裕王府还说了,从今以后,有多少猪油就收多少,不限量,不拖欠,全都现钱结算,信誉保证。
遇到这样的好事儿,你说他们高兴不高兴?
至于说熬制猪油过程中有骚臭味,但城外的小老百姓,哪里会在意这些?
只要能挣钱,就算是米田共,那也可以去捞的。
于是,一时间城外处处都飘起了骚臭的味道。
却因为城外没有密密麻麻的高楼和城墙围着,空气流通很好,这种味道不会停留很长时间,倒是没有引发旁人的不满。
相反的,那些没有养猪的人都琢磨着,自己是不是也去买几头小猪仔来养着,等着长大了就杀掉,吃猪肉卖猪油,小日子岂不是过得美滋滋的?
本来裕王妃一开始还要去新的地盘查看一下的,可没几天的功夫,她的精力便放回到了府中。
原因在于她发现了有趣的事情。
那便是最近天天来到府里的萧素琴萧大家。
裕王妃是听过素老板的戏的,虽然没有裕王那么的钟爱,但也觉得这个九仙之一的女戏子灵气十足,在戏台上就像是一个妖精,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牵动着人的心神。
而且素老板最擅长的就是让人哭,她唱的苦情戏,没有几个人不哭的,包括男人都如此。
宫里的皇太后也喜欢听素老板的戏,每隔一两个月,必定会请素老板去唱一下午的戏,过过瘾。
当然皇太后也不只喜欢素老板,九仙中的人,每个都入宫给她唱过戏,一些老一点的戏班子,也因为符合皇太后的口味而受邀,因此反而还保住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说出去多牛比?
皇太后都要听我们老板的戏,你们老板去过皇宫吗?见过皇太后吗?
如此的打击,堪称洲际导弹级别的,也着实的划分出了一条地位线。
九仙的地位其实就是这么得来的,因为他们去宫里的时间最多。
连远在江南的那几位,每年都必然要进京一次,除了在京开十几场的戏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去给皇太后献艺。
回到眼前来。
裕王妃是知道《梁祝》这个故事的,她看了都很喜欢,还感伤了一会儿。
对于儿子把这个戏本用一万两白银的超高价格卖给萧素琴,裕王妃只能说干得漂亮。
但这并不代表着裕王妃希望看到他们两个天天在一起。
根据小密探巧莲的报告,几乎每天的上午,萧素琴都会来府里,借着讨论来和儿子接触,两人还直接在花园里上手排练了。
裕王妃表示自己不能接受。
不是没有宗室子弟喜欢戏曲的,比如自己的相公就是,但裕王可从来没有登台演出过,最多只是在家里哼几句,即兴来一段经典,给家里人看看而已。
如果儿子公然去登台唱戏,不但是丢了裕王府的脸,更是丢了皇家的脸,最重要的是,儿子这辈子就抬不起头了。
写话本戏本没关系,这是你多才多艺,可直接去当戏子,那就太没有身份了,宗室子弟都会看不起你。
一个被自己的天生圈子排斥的人,以后的日子一定很难过。
于是裕王妃找了儿子谈话,询问他的想法。
柳铭淇当然是觉得好笑。
“娘你想多了,我只是身为创作者,帮她来更深入的理解《梁祝》罢了,我可不会去唱戏……还有您看我这嗓子,有唱戏的天赋吗?”
最后一句话,裕王妃当作没听见,嗓子不好,那就是你们老柳家的错,和为娘一点关系都没有。
只要知道儿子不上台那就很好。
消除了这个隐患,裕王妃又重新用另一种眼光打量起了萧素琴。
虽然听了不少萧素琴的戏,但裕王妃还是很少见到素老板在台下的模样儿。
毕竟她们那个圈子身份高贵,一个戏子除了唱戏之外,不可能和她们平起平坐。
换成是男人的圈子就不一样了,哪怕是再高端的圈子,有美女在场上当气氛调节器,也是挺好的。
萧素琴今年二十三岁,在普通的女子来说,年龄已经很大了。
一般女子十二三岁嫁人都寻常,二十岁还不嫁人的,要不就是家里有问题,要不就是自己有问题。
素老板的问题出在自己的身上,她全靠自己来拼搏,还肩负着数十个戏班人员的生计,所以她没办法想退就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