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臣》
第39节

作者: 木七斗
收藏本书TXT下载
  真正涉及到了落实这一块。
  首先来说,任何法令都要简明直接,公平合理,方便执行……那些复杂无比的,鬼都不知道怎么操作的,几乎就是鼓励大家伙钻法律的漏洞。
  同样的,如果不能区别对待,一刀切下去,那也是不能落地的。
  均田均田,虽然讲究平均,但是不可能全国耕田每人都一样多,那是不现实的。
  所以这个平均,限定在自然村的范畴。
  这和后世的土地政策,也是相同的。
  “在一个村子之内,土地平均分配给所有人,在这些土地当中,定一个口粮田的线……比如说临淮镇,这里的土地亩产一石五到两石,一个人一年口粮五石,就需要分三亩口粮田……村子所有人,都首先均分三亩田。这是不用纳税的份额。在三亩田之外,余下来的土地,再进行平分,如果每个人还能得到两亩,余粮就是三到四石,根据每年的亩产,按照一成征税,如果余粮超过十石,就征收两成,十石以上,按照三成征税!”

  “如果村子里有些地主大户,他们确实没有为非作歹,土地来源也算清白,那就需要在保证全村都分到口粮田之后,按照四成五征收田赋!”
  张希孟给朱重八解释他的方略,老朱耐心听着,当他讲到这里,老朱似乎有所领悟。
  “先生,如果大户还保留许多土地,他们就必须按照四成五来缴纳田赋。可若是他们把田交出来,岂不是能少了许多田赋?”
  张希孟一笑,“主公圣明,我们首先要保证普通的农户可以生存,其次对那些一般的富户要压制,却也要给一条活路,然后才能集中力量,消灭那些罪大恶极的豪强,给元廷当走狗的鹰犬奴才!”
  朱重八盯着方略,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突然长长出了口气,眼睛之中,多了自信的光彩。
  张希孟的这套方略算是复杂吗?
  其实也不算复杂,元代的田赋也要区分官田,民田,按照土地的等级,还要分成上田、中田、下田。又因为有权贵寺庙,豪强富户,种种减免逃税,把税制弄得混乱无比,往往吃亏的都是可怜巴巴的佃农。

  这一点朱重八最清楚了,他们家从太爷爷开始,就租田度日,结果被沉重负担逼得到处跑,最初在沛县,随后迁居句容,后来又迁居泗州。到了朱重八父亲这一辈,才住在凤阳,结果一场灾下来,再也跑不动了,只能家破人亡。
  张希孟这套授田方略,最亮眼的地方,一个是口粮田的设计,给所有百姓托了一个底儿,不会有流民了。
  其次田越多,余粮越多,缴纳的田赋就越高,这样一来,就抑制了兼并的冲动,阻止了富户欺压穷苦百姓。
  “恩公,若是能按照此法,先让临淮的百姓分到田,安居乐业。岂不是吃上了朱家的米,用上了朱家的钱?”

  朱重八浑身一震,如梦方醒。他抓起方略,死死捏在手里,迈步就往外面走……来的时候,朱重八心虚惶恐,出去的时候,信心充沛。
  “张先生,你跟咱过来,给他们好好讲讲!”朱重八的声音浑厚洪亮。
  张希孟连忙答应,说起来这就要面对淮西勋贵了,还挺紧张的。
  一群打出了大明朝的猛人,绝对可以和大魔导师刘秀的南阳二十八宿,关陇集团相提并论。属于几千来年,顶级的武人集团了。
  此刻的他们,又该是何等风采?
  张希孟兴冲冲出来,一见之下,顿时失望了……都是什么玩意啊?歪戴着帽子,衣衫褴褛,破破烂烂,有一个鼻涕老长,不停吸鼻子,一板一眼的可有节奏了。

  就这德行,想当个好兵都难,还想打下花花世界,简直是笑话!
  不过张希孟却清楚,这帮人的确是未来的淮西勋贵。
  只能说他们遇上了对的人,一路走来,只要侥幸不死,就算是一块废铁,也百炼成钢了。
  所以说事情是大家伙努力的结果,但是那个领头的人,实在是太重要了。不是淮西勋贵成就了老朱,而是朱重八带出了淮西勋贵。
  张希孟略微感叹,眼下这帮人还没法立刻独当一面,必须要敲打历练才行。但是不管怎么样,也算是一群潜力股了。

  张希孟主动向众人问好施礼。
  只是相比起张希孟的礼节周到,这帮人就有点高高在上了,那个吸鼻涕的家伙,用力把鼻涕抽回去,竟然撇着嘴对老朱道:“重八,这是谁啊?你干儿子?”
  朱重八顿时老脸黑了,恶狠狠瞪了不知轻重的家伙一眼。
  “花三七,你给咱老实点!这位是云庄先生的侄孙,足智多谋,才学过人,可是咱的左膀右臂,最心腹的人。”
  这个姓花的挠了挠腮帮子,歪着脑袋,打量张希孟,半天憋了一句,“你好厉害?干嘛跟着重八啊?不找个更好的去处了?”
  真是会聊天,朱重八更是尴尬……他这是找来了一群什么奇葩啊?
  张希孟坦然道:“在下是主公救活的,自然要替主公效力。我想诸位初来乍到,不太清楚我们是干什么的,不如就请大家伙看一场审判,大家意下如何?”
  这帮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行啊,看就看!
  这个姓花的又对朱重八道:“那个重八,大家伙都饿了,你先给整点吃的。”
  朱重八除了答应,还能怎么办……都是老乡,自然要准备好吃的,大饼,炖肉,都给安排上。
  趁着准备酒饭,朱重八拉着张希孟到了一边,满脸羞愧。
  “先生,这帮东西都是混人,也不清楚军中的事情,又仗着跟咱是同乡,冒犯的地方,还请先生看在咱的面子上,不要见怪。”
  张希孟笑道:“主公客气了,其实他们就该是这样。”
  朱重八一愣。
  张希孟笑道:“他们以前都是农人,让他们立刻会领兵打仗,遵守军纪,懂得规矩,可能吗?再有,他们过去和主公打闹玩耍惯了,又怎么会立刻生出敬畏之心?”
  朱重八用力点头,道理没错,可是这样不行啊!
  军中不能没规矩。
  “主公不要担心,咱们先告诉大家伙,到底要做什么……讲清楚道理,让他们明白军中的规矩,要不了多久,这些人都会成为主公的心腹臂膀。我估摸着,再有几个月,主公就能有一支打不垮的强兵了。”
  朱重八原来是心气很高,可是现在却是将信将疑。
  张希孟信心满满,拉着朱重八,到了临淮镇的中心,此刻老朱的同乡们都被安排在了土台的下面,每人发了一碗肉,两张饼,吃得正香。
  从四面八方,分批聚拢来了百姓。
  人员越来越多,差不多有两千人的样子,其中一半是士兵,另一半是周围的百姓,大家伙神情肃穆,仿佛是参加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似的。
  至于老朱的同乡,完全就是看热闹了。
  不年不节的,这是要唱戏吗?
  很快啊,就有人押上来一个头发花白,佝偻着背的家伙。这个人很瘦,也就几十斤的样子。
  双腿发软,跟苗条似的,被人给提上了土台,放在台子中间,如一滩豆腐。
  “卢安民,今天就要当着所有人的面,把你的事情说清楚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