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元兵见状,也终于反应过来,知道不好。让他们去跟骑兵硬拼,那和找死有什么区别。
这帮人纷纷逃跑。
反正人多,只要跑得快,总还能逃出生天。
一百多名元军,就像是赶鸭子似的,到处乱跑,狼狈到了极点。
朱元璋记得,跟张希孟看史书的时候,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几千,几万的宋军,往往被几十,几百的金人,蒙古人追着跑。
那么多人,有什么好怕的,一人一口吐沫,也能把对方淹死了,何至于丢盔弃甲,互相践踏,死在自己手里的人更多。
难道汉人天生懦弱,生来就是被猎杀的牛羊?
每每看到这些,老朱的心里都格外憋闷,甚至恨不得记载都是假的。
而到了今天,他领着弟兄们,追击十倍的元兵,打得他们狼狈逃窜,胸中淤积的怒气,终于释放出来。
老朱高声大吼,“驴牌寨的弟兄们,随着咱杀敌!一颗脑袋,十石粮食!”
老朱开出了赏格,驴牌寨的人都是一振,他们都忘了上一顿饱饭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十石粮食,够把他们埋起来了!
“杀!”
“杀鞑子啊!”
重赏之下,驴牌寨的人蜂拥而出,眼睛都冒着绿光,疯狂追击,只要追上了,就绝不客气,刀剑相加,大卸八块。
按理说元兵是比驴牌寨的人能打,奈何他们先被老朱冲散,又杀死了不少,已经丧胆,完全成了羔羊,只知道逃跑,哪里还敢反抗。
好巧不巧,驴牌寨的兵最擅长奔跑。
只不过以往是躲避敌人,而这一次却是追杀敌人。
当不断有元兵倒下的时候,驴牌寨士兵的勇气提高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程度。
瘦小枯干的兵,追着比他高大许多的家伙,扑上去就是一刀。
跟对方扭打,抱在一起,死也不放开。
等后面的人追上来,砍下脑袋,一同领赏……
二百名不到的元兵,就这样,一个没跑了,全都被杀。
等最后几个兵,带着血淋淋的人头回来,驴牌寨上空已经弥漫米香。
元军送来的粳米白面,竟然成了驴牌寨士兵的美餐。
大家伙笑着,说着,简直比过年还高兴。
老朱也跟在人群之中,跟士兵吃一样的东西……驴牌寨的士兵看在眼里,都大吃一惊。过去他们的大帅可从来不跟他们一起吃饭。
大帅喜欢吃鱼,不管天多冷,都让人下河,给他捞鱼,谁摊上这个活儿,都气得背地里骂娘。
显然,老朱的作风让他们耳目一新。
吃过了饭,老朱论功行赏,把粮食摆在眼前,谁有功,谁该拿多少粮食……一目了然,做不得假。
赏罚公平,同甘共苦,这是驴牌寨士兵对朱元璋的共同印象。
貌似跟着这位也不错,至少比原来的大帅有前途。
很快,老朱安抚了人心,收拢了三千多兵马,也有了一块进军定远的跳板。
前方的战果需要通知临淮,告诉张希孟,安排更多兵马南下,准备接下来的战斗……老朱正在安排,驴牌寨竟然来了一位客人,这个人还是个文士。
看样子应该有四十左右,胡须飘洒,精气神十足。
“在下名叫李善长……听闻有义军在此,故而前来拜访。”
李善长!
朱元璋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三个字意味着什么,他只是觉得手下只有张希孟一个文人,负责处理繁杂的事务,实在是太疲劳了。那小子又时常抱怨,让自己多找几个文人。
奈何在濠州附近,人才早就被几位大帅瓜分了,他的机会不大。
如今南下,果然就有文人来了,也算是天助我也。
“李先生称呼咱为义军,可是在朝廷眼里,咱可是贼啊!”
李善长哈哈大笑,“成王败寇,古之常理,待到天下太平,自然是王者义军!”
朱元璋微微一动,便笑道:“天下太平,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先生以为,何时才能天下太平?”
李善长从容道:“秦末战乱,豪杰并起,汉高祖以亭长之身,芒砀山贼寇之兵举事。他生性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胡乱杀人,五年成就了帝王霸业。如今元廷昏暗,纲纪荡然,红巾四起,山河分崩离析。倘若有豪杰英雄,能效法汉高祖,平定天下不难!”
李善长侃侃而谈,朱元璋耐心倾听,忍不住微微点头。
“先生果然大才,一席话让人心悦诚服。”
李善长也笑着点头,他准备了好些日子,就是为了能打动眼前的人。汉高祖和萧何,刘备和诸葛亮,苻坚和王猛,刘裕和刘穆之……一段佳话就在眼前啊!
正在李善长欣喜的时候,突然朱元璋笑道:“数月之前,就有人告诉咱,要和汉高祖相比,如今先生算是第二人。”
“什么?”
李善长大惊失色,不对啊?
几个月前,你不是还被困在濠州吗?
那时候就有人跟你说这个?
到底是谁,抢在了我的前面?
李善长满心的问号……每逢乱世,都有不少文人投身义军,期许辅佐明主,夺得天下,成就不朽功业。
李善长一生读书,研究法家之学,自问也是个饱学之士,奈何元廷不重用汉人,他也是郁郁不得志。
眼瞧着红巾四起,他也想投靠明主,很凑巧,他听做粮食生意的亲戚说濠州城朱公子,名气很大,杀伐果决,是个英雄人物。
李善长仔细打听之后,觉得老朱前途远大,这才决定投奔。只是他万万想不到,竟然有人比他还早?难不成有人比他的眼光还厉害?
“李先生让咱效仿汉高祖,可以说是咱的萧何啊!”朱元璋笑呵呵道。
李善长慌忙躬身,“不敢,承蒙夸奖,在下愿意追随左右。”
“好!先生可比萧何,咱身边又有一位张良……就差一个勇冠三军的韩信,这天下就是咱的了!”
老朱开怀大笑,可李善长却是笑不出来……谁是张良?
滚出来,让我好好瞧瞧你!
李善长读书不少,由于元廷的科举断断续续,李善长也没有合适门路,所以走不通这条路。也正因为如此,李善长没有在四书五经上面耗费太多功夫,反而学了不少法家的东西,也算是因祸得福。
成年之后,他又当过一段时间书吏,直到红巾军崛起,天下大乱,李善长才回到家中避祸。
在听说朱元璋名声之后,决定投靠。
所以总揽他的经历,李善长办事能力超强,是个无与伦比的干吏。
正是这份自信,才让李善长坚信只要他一出山,必定得到重用。还有谁比他强?不能够啊!
这不,李善长第一件事就是帮着朱元璋整理驴牌寨的情况。
老李拿出了十二分本事,从早到晚,忙活了整整两天,彻底清点好了驴牌寨的情况,一共选出了三千精壮,另外有一千多老弱,无法进入军中,李善长的意思是给他们一些路费,放他们回家。
拿着这份堪称思虑周全的计划,送到了老朱面前,李善长只等着表扬,要让你朱元璋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萧何!
可出乎李善长的预料,朱元璋接过来,仔细看了半天,不但没有称赞,相反,眉头居然皱了起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