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贫困村》
第17节

作者: 瘦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村长,这是为何?”
  “小傅,我理解你的心情,也承认你们编写的报告很好,但你一个人带着这份报告去镇扶贫办,明显很不现实,而且报告上面标注的7万元专项资金,镇扶贫办是不会批准的,据我所知,华亭县下的另外一个国家级贫困村只得到了3万元的专项资金,而且各方面条件都不如安口窑,所以,我只能驳回你的这个申请了。”

  “这……”很明显,傅彬没有想到结果是这样,不过,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坚持道,“村长,虽然我们可能批不下来7万元的经费,但我们可以去争取一下,万一比三万元多呢,那我们的努力也是没有白费的。”
  看着傅彬这般固执,石国林也是有些犹豫。
  最后,在傅彬的坚持下,石国林终于是在这份报告上签了字,盖了章,同时嘱咐了他许多需要注意的事情。
  说服了村长之后,傅彬也没有再继续耽误时间,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镇扶贫办。

  谁曾想,镇扶贫办的同志刚刚前往其他贫困村进行扶贫考察,第二天才能回来。
  听到这一消息之后,傅彬心里并没有太大的失落,相反更多的是着急,毕竟早一天将报告呈交上去,那乡亲们就能够早一天用上新修的道路。
  但既然已经来到了镇上,傅彬也正好利用这闲暇的时间考察一番,看看是否有新的发展项目。
  当傅彬来到镇上的文化馆时,他突然看到了前几天在曹家看到的‘耀州窑青釉剔花倒装壶’,很显然,面前的这个倒装壶是从宋代烧制好一直保存到现在,所以从外观上已经看不出那些精美的图案,当然,倒装壶的奇特之处却一眼就被傅彬发现了。

  经过与馆长的了解,傅彬得知‘耀州窑青釉剔花倒装壶’的确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而且由于宋代出土的文物比较少,‘耀州窑青釉剔花倒装壶’可以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
  得知这个情况之后,傅彬一脸兴奋的询问着文化馆的馆长,“馆长,劳烦问您一下,既然‘耀州窑青釉剔花倒装壶’的艺术价值这么高,那它的市场是不是很广阔?”
  原本以为找到致富出发点的傅彬,却被馆长直接泼了一盆冷水。
  “‘耀州窑青釉剔花倒装壶’的艺术价值的确很高,但却因为知名度不够,而且纯手工制作产量太少,所以它并没有宋代出土的其他文物市场广阔,今天如果不是你告诉我们现在还有人在烧制‘耀州窑青釉剔花倒装壶’,我们都以为这项手艺已经消失了。”
  从文化馆出来之后,傅彬的心情的确有些失落,但一向不向失败低头的他决定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都要打开‘耀州窑青釉剔花倒装壶’的市场,这不仅仅是他的工作,更是对安口窑乡亲们的承诺。
  因此,傅彬联系了远在北京工作的宿舍老大,希望可以从他那里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老四,这么长时间,你丫的终于舍得给我打电话了,我还以为你小子失联了,正打算派人去找你,哈哈。”
  听到这熟悉而又心安的声音,傅彬也激动的问候了起来,“老大,我来到安口窑之后就开始帮助村民们建档立卡,再加上村里的信号的确不怎么样,所以就一直没联系你,你在那边怎么样?”
  “你丫的,竟然拿忙的没时间给我打电话来搪塞我,属实有些不厚道啊。”老大故意调侃着傅彬,“哥们我现在在北京已经混的风生水起了,只要你一句话,我就立马安排一辆直升机去接你,够意思吧。”
  一听老大这般夸张的回答,傅彬就知道他的生活也不是很好,毕竟在像北京那样的大城市里,想要成功,天时地利人和都必须要具备,不过,傅彬也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直接进入了话题。
  “老大,我今天给你打电话主要是有一件事情想向你打听。”
  “我就知道你小子找我没好事,说吧,什么事?”
  “我所在的安口窑有一种宋代出土的陶艺,叫‘耀州窑青釉剔花倒装壶’,我想通过这个特色陶艺帮助乡亲们走出困境,但这款陶艺的市场并不是很大,所以我想让你帮我问问怎么样就可以快速的扩大它的市场?”
  得知傅彬的困惑竟然是为了一个破壶找市场,老大在电话里很是嫌弃的嘲讽了他一番,不过,既然是傅彬委托他去办的事情,老大绝对不会含糊。
  因此,在结束通话之后,老大便开始联系北京的朋友,希望他们可以帮忙打听。
  与此同时,傅彬便直接返回到镇扶贫办,等负责专项资金审查的同志回来。
  第二天一大早,傅彬被镇扶贫办的同志叫醒,“同志,醒醒,你怎么在楼道里睡着了?”
  傅彬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全身颤了颤,将怀里的报告递给面前的这个人,有些哆嗦的说道,“你……你好,我是安口窑的,我……我今天来申请专项资金的。”
  看着傅彬一副病恹恹的样子,镇扶贫办的同志惊讶的反问道,“你不会在这里睡了一夜吧?”
  傅彬下意识的点了点头,但很快又摇了摇头,赶忙说道,“你快帮我看看这个能不能批下来。”
  这时,镇扶贫办的同志才将傅彬递到她手里的报告看了一遍。
  不过,在看到专项资金金额为7万元的时候,该同志微微皱了下眉头。
  一般情况下,镇扶贫的同志就会在这个时候将报告呈递上去,但她在看到傅彬为了尽快提交报告,硬生生的在县扶贫办睡了一夜。
  因此,镇扶贫办的同志特地对傅彬说道,“你好,安口窑的情况我大致了解了,但有一点我想提个醒,最后申请下来的专项资金可能无法达到你们所申请的金额。”
  虽然这一点在傅彬来这里之前,村长就和他说过,但傅彬还是不甘心。
  “同志,你好,这是什么原因?安口窑的情况只会比报告中叙述的更加严重,难道这还无法达到最高专项资金的标准么?”

  “您好,这个标准是需要相关团队与部门进行实地的考察后决定的,我也无法给您一个准确的答案,但以我的个人经验来看,最后的审批资金八成不会达到您所申请的额度。”
  “既然是这样,那还是先麻烦您尽快向上呈递,乡亲们很需要一笔桥去修缮道路,谢谢。”
  “不客气,相信安口窑会在您的帮助下尽快摆脱贫困的。”
  随后,傅彬点了点头,拖着虚弱的身体离开了扶贫办。
  而镇扶贫办的同志在看着傅彬虚弱的背影,不禁自言自语道,“如果能够多一些像他这样的同志,就不需要成立扶贫办了。”
  当傅彬离开镇扶贫办没多久,他的手机便响了起来。
  “老四,你交给我的事情,我都已经帮你打听好了,最近国家文化局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正在筹备“中国工匠”的工艺品比赛,我朋友告诉我说比赛设有烧制组,正好你说的那个什么耀州青什么倒装壶符合这个小组的要求,你可以去试试。”
  “是‘耀州窑青釉剔花倒装壶’。”

  “我不管是什么窑,什么壶,就是这一两天的事情,你记得多关注官方网站,对了,赛事举办方还设置了展销会,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