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石敬瑭并不认为自己是沙陀人。他不随父姓,也不随母姓(他母亲姓何),他选择姓石。这是为什么呢?《新五代史》主编欧阳修也很困惑:“不知其得姓之始也。”《旧五代史》主编薛居正解释说,石敬瑭之所以选择姓石,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是石奋的后裔。石奋即“万石君”,是西汉时期一个很有名的大臣,汉景帝时曾位列九卿。据薛居正考证,石奋有一支后裔,因为避乱,从中原流落到了西夷,居住于甘州(今甘肃张掖)。石敬瑭认为,臬氏家族便是其后人。
现在,也有学者认为石敬瑭并非沙陀人,如岑仲勉先生曾在《隋唐史》中有一篇“辨石晋不是突厥族沙陀”。据说,在河南发现了一部石氏族谱,表明石敬瑭的确是石奋之后,是石奋第三十六世孙,其四世祖由济源流入西域沙沱部。这倒是与《旧五代史》的说法大体一致。
石敬瑭年轻时朴实稳重,沉默寡言,喜欢阅读兵书,崇拜战国名将李牧,和汉代名将周亚夫。在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与后梁太祖皇帝朱温争雄天下时,石敬瑭隶属于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他冲锋陷阵,战功卓著。李嗣源是后唐第二任皇帝即后唐明宗,他对石敬瑭很器重,视之为心腹,并将女儿永宁公主嫁给了他。
李嗣源死后,其子李从厚继位。李从厚对握有兵权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与凤翔节度使李从珂,很不放心,命令二人进行对调,想借此削弱他们的势力。
李从珂是李嗣源养子,本名王从珂。他拒不受命,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率兵攻入京师洛阳。李从厚在百名亲骑保护下狼狈出逃,在卫州(今河南汲县),遇到了姐夫石敬瑭。石敬瑭将李从厚的随从全部杀死,然后把李从厚孤身一人留在驿馆里,自己扬长而去。
李从珂在洛阳得知后,派人给李从厚送来一瓶毒酒,让其自尽。李从厚不肯喝,被来人用绳子活活勒死,年仅二十一岁。
李从珂称帝后,对石敬瑭也不放心。石敬瑭对李从珂也有所警惕,他一方面装病称弱,一方面暗中积蓄力量。他多次以防备契丹为由,要求朝廷增兵运粮。
后唐清泰三年(936)五月,石敬瑭以身体羸弱为由,上书请求解除兵权,调往其他地方。实际上,他这是在试探李从珂的态度。李从珂考虑再三,在明知道有可能招致变乱的情况下,仍然决定将石敬瑭调离晋阳(今山西太原)。
接到调任诏书后,石敬瑭在晋阳召集下属商议对策。心腹大将刘知远(即后来的后汉高祖)说:
“明公统军多年,众望所归,凭借晋阳的有利地势和精锐军队,一定可以成就霸业,怎么能受制于一纸诏书,而自投虎口呢?”
石敬瑭遂决意起兵,上书指责李从珂只是先帝养子,没有资格继位,要求他立即传位于明宗四子许王。
李从珂大怒,派出三万大军围攻晋阳。面对李从珂大兵压境,石敬瑭自感力量不足,难以抵挡,焦虑不安。这时,谋士桑维翰献策,建议向契丹求援。
契丹国,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公元916年创建的一个游牧民族国家(后改国号为辽)。当时,据有中国北部和东北部,幅员辽阔,兵强马壮。契丹人多次南下入侵,对中原一直虎视眈眈。契丹当时的皇帝是辽太宗耶律德光。
石敬瑭接受了桑维翰的建议,令桑维翰给辽太宗写信,向契丹称臣,以父子相称,以求得契丹出兵相救,并许诺事成之后,割让雁门关以北十六州土地作为酬谢。
刘知远觉得石敬瑭这样做有些过分,他劝说道:
“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
石敬瑭不听,一意孤行。
日期:2022-04-03 10:18:48
就在石敬瑭与李从珂激战两个多月,相持不下的时候,辽太宗亲率五万契丹骑兵,长驱直入三千里,直抵晋阳城北虎北口。当日即与后唐军队沿汾河展开激战,杀死后唐步骑兵近万人,后唐军队败退。
当天晚上,石敬瑭从晋阳北门出城,拜见辽太宗,两人握手言欢,相见恨晚。于是,三十五岁的辽太宗,册封四十五岁的石敬瑭为大晋皇帝。石敬瑭穿着辽太宗脱下的契丹皇袍,在晋阳城东南的柳林营地举行即位仪式,改元天福,国号晋,史称后晋。
提议向契丹求援的桑维翰,其人“为人丑怪,身短而面长”。他从小自命不凡,立志做公辅。有个成语叫“磨穿铁砚”,典故就出自桑维翰下定决心考取进士的真实事迹。
为获得契丹出兵支持,桑维翰曾亲自前往上京,求见辽太宗。他“跪于帐前,自旦至暮,涕泣争之”。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说:“灭唐而兴晋,维翰之力也。”
明代王夫之专门写了一篇《桑维翰论》,将桑维翰判为“万世之罪人”。他说:“谋国而贻天下之大患,斯为天下之罪人,而有差等焉。祸在一时之天下,则一时之罪人,卢杞是也。祸及一代则一代之罪人,李林甫是也。祸及万世则万世之罪人,自生民以来,唯桑维翰当之。”
石敬瑭作为一个可耻的“儿皇帝”,桑维翰作为“万世之罪人”,都是危害华夏民族的卖国贼,毫无疑问,他们都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后晋因契丹而兴,后来又被契丹所灭。石敬瑭创建的后晋,仅仅存活了十二年。可是,他割让燕云十六州对中原王朝造成的危害,却长达四百多年,并深深影响了中国历史政治的格局和走向。正如《辽史纪事本末》所说,燕云“实今古之大防,自晋失十六州,为中原之祸者数百年。”
日期:2022-04-03 10:37:05
后周显得六年(959),即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21年之后,“五代第一明君”后周世宗柴荣,率军北上,试图用武力夺回燕云十六州。
这年四月,大军水陆并进,出师四十二天,几乎兵不血刃,先后收复三关三州,即:益津关(今河北霸州)、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淤口关(今河北霸州东信安镇)以及瀛洲(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和易州(今河北易县)。
此时,辽国皇帝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子穆宗耶律璟,这人晚上彻夜饮酒作乐,白天则蒙头大睡,时人称其为“睡王”。
耶律璟不仅昏聩不堪,而且杀人成性,弄得辽国朝政一片混乱。大臣萧思温(即萧绰之父)劝他出兵收回失地,他不以为然地说:
“燕云本是汉族之地,是后晋割让而来,他们拿回去就拿回去,也没什么可惜的。”
柴荣准备乘凌厉之势,继续北上,一举攻克幽州(后称燕京)。可是,五月二日晚,柴荣突患重病,卧床不起。史书说:“圣体不豫,翌日病亟。”大军不得不停止前进。
一个多月后,柴荣带着无尽的遗憾辞别人世,年仅三十九岁。
柴荣是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邢台隆尧)人,其家族是当地望族。他从小在姑父郭威家长大,既是其内侄,又是其养子。年轻时,柴荣曾贩卖过茶叶,后弃商从军。史书这样评论他:“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