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崩溃那些事》
第27节

作者: 南山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据专家推算,居住在这座王城里的挹娄人不会少于十万。可是,令人不解的是,这十万挹娄人,忽然在某一天主动离开了此城。种种迹象表明,他们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离开的。临行前,他们很沉着地把玛瑙串珠、铜铃、纺锤和网坠等多种珍贵物品,埋藏在炕洞里,似乎他们坚信,不久之后将重返家园。
  然而,他们却一去不复返。
  这十万挹娄人究竟去了哪里?这成为一个历史之谜。有人猜测,他们可能全体出发,远征夫余国去了。
  夫余又写做扶余。夫余一词最早出现在《逸周书》,名“凫庾”,是九夷之一,是我国古代先民东夷之后裔。夫余人与肃慎人长相相似,但言语不同。
  “夫余国之地,即旧秽人之地。”
  秽人与肃慎人是同一时代的,他们曾结伴来中原,向周成王进贡。肃慎的贡品叫“大塵”,是一种类似于鹿的动物。秽人的贡品叫“前儿”,这东西长着四条腿,从前面看像猕猴,从后面看像狗,声如小儿啼。据专家研究,很可能是海豹或海狮一类的海中动物。
  秽人属于古东北三大族系中部的秽貘族系,他们在古文献中又被称作“白民”、“毫人”或“发人”。在肃慎国之南,他们也曾建立起自己的王国即秽国,又称白民之国。秽国的范围很大,东至朝鲜半岛北部,西北与匈奴接,北连肃慎国,南到渤海湾。
  日期:2022-04-11 09:55:28

  《山海经、海外西经》说:“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又说:“肃慎之国在白民北。”
  周天子曾说:“肃慎、燕、毫,吾北土也。”这里所说的“毫”,指的就是“毫人”所建的秽国。
  后来,夫余人崛起,占据了秽人之地。夫余人建国时,“其印文言秽王之印”。夫余国从公元前二世纪立国,直到公元五世纪末结束,历时七百多年。夫余国深受中原文化影响,是汉朝的藩属国。夫余国王城前期在今吉林省吉林市,后期迁移到今吉林省长春市。《后汉书》说:“夫余国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
  挹娄人长期受到夫余人的统治和压迫。从三国时代开始,挹娄人便奋起反抗。或许,挹娄王城那十万挹娄人真的远征夫余国去了。但最终挹娄人并未击败夫余国。夫余国是被后来崛起的勿吉人所灭。
  勿吉人生活在挹娄国之南,他们常常受到挹娄人的欺凌和压迫。当挹娄人举全国之力进攻夫余国时,勿吉人趁机北上,占据了挹娄国领土,即旧肃慎国故地。

  勿吉人于是成了肃慎文化与挹娄文化的继承者和光大者。
  其实,勿吉人属于秽人族群中的一支。当年,秽人领土被夫余人占领后,他们被迫集体向东迁徙,来到了长白山区。他们因此称长白山为徙太山,他们把徙太山当做神山来祭祀。这个习俗,也被后来的女真人、满人所继承。
  由此可见,勿吉与肃慎、挹娄不是同一族系,而与秽人同属于一个族系。
  勿吉或沃沮、窝集、乌稽等,都是“窝集”的音转,意思为“深山老林”,即“林中人”的意思。沃沮分为南沃沮和北沃沮。南沃沮又称东沃沮,在今朝鲜东北地区一带,北沃沮在今黑龙江东南和吉林东北一带,往东直至海滨。
  《三国志》说:“北沃沮一名置沟娄,去南沃沮八百余里,其俗南北皆同,与挹娄接。”
  《魏书勿吉传》说:“勿吉国在高句骊北,旧肃慎国也。自太鲁水东北,行十八日到其国。国有大水名速末,国南有徙太山。勿吉国其人强悍,于东夷最强。”
  太鲁水即洮儿河,速末水即松花江,徙太山即长白山。

  北魏孝文帝延兴年间,勿吉国曾派遣一个名叫乙力支的人,两次前往中原,朝贡北魏,贡马五百匹,并请示可否联合百济攻打高句丽。
  北魏不同意,说:“你们三国同是藩附,宜共和顺,勿相侵扰。”
  勿吉人听从劝告,放弃了出兵南下攻打高句丽的打算。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趁高句丽攻打夫余国之际,勿吉人出兵越过张广才岭,灭亡了曾称霸一时的夫余国,并占领其大片领地。
  《魏书勿吉传》说:勿吉人“俗以人溺洗手面”。秽人也有这个习俗。据说,居住在西伯利亚库页岛上的尼夫赫族,生活在北美西北部森林地带的某些民族,也有这样的习俗。尿液中含有某种生物碱,具有去污作用。尿液还可用来灭菌消炎。
  随着时间流逝,肃慎-挹娄部族已衰落,他们的领土被后来崛起的勿吉部族所吞并。勿吉与肃慎-挹娄之间虽然不具有直接的部族渊源关系,但在生存空间区域上基本一致,在文化习俗上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日期:2022-04-11 16:09:32
  二十一、勿吉、靺鞨、契丹与女真
  《北史勿吉传》说:“勿吉国,一曰靺鞨,其部类有七种。”“靺鞨”与“勿吉”其实是同一个部族名称,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翻译成了不同的汉文。南北朝称作勿吉,隋唐则称作靺鞨。
  靺鞨最初有数十个部落,后来合并成为七大部落,分布在粟末水(松花江)和黑水(黑龙江)一带,以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最为强大。

  活跃在南部的粟末靺鞨,在公元698年建立了震国,后改称为渤海国。唐朝封渤海国国王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生活在北部的黑水靺鞨,有大大小小七十二个部落,无“大君长”,各部落自有酋长,各自分治。公元725年,唐朝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的伯力(今俄罗斯哈巴斯罗夫斯克),设置了黑水都督府,以靺鞨部落首领为都督刺史,对该地区实行羁縻统治。
  唐朝末年,一个生活在东北地区西部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和土河(今内蒙古老哈河)流域的游牧部族,即契丹,日益强盛起来。契丹源于东胡鲜卑,分为八大部落,每个部落头领都叫大人。他们从八个大人中推选出一人,轮流担任部落联盟盟主,任期三年。“建旗鼓而尊之,每三年第其名以代之”。
  公元907年,朱温废掉唐哀帝,唐朝随之灭亡。朱温建立的后梁取代了大唐,中原地区从此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就是这一年,年轻有为的耶律阿保机被推为契丹盟主。这人自幼聪明,才智过人,长大后身材魁梧,武功高强。担任盟主后,他用武力平定了本部落叛乱,又设计除掉了其他部落首领,公元916年建国,国号契丹,后来他被尊为辽太祖。契丹一词的意思是“镔铁”,象征着这是一个坚不可摧的民族与国家。

  公元926年,契丹出兵东征,灭掉了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随后,又出兵北上,试图征服黑水靺鞨,但遭到黑水靺鞨各部的激烈反抗。契丹人称这些反抗者为女真。女真或朱里真,在突厥语、蒙语和通古斯语中都有“倔强之人”、“不可征服之人”、“不可驯服之人”的意思。
  最终,黑水靺鞨还是被契丹人征服了。辽太祖担心他们将来为患,于是劝诱强宗大姓数千户,移置到辽阳之南,以分散他们的势力,使他们之间不能互相联系。这些迁入辽阳后入籍契丹者,被称之为“熟女真”,又称“曷苏馆”(女真语,藩篱、篱笆之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