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婉菱,正史中没有任何记载。野史上说,婉菱本是道士贾士芳的女徒弟,道号三英散人,其实婉菱和贾士芳早就有男女关系。后来贾士芳奉诏进宫给雍正炼丹,也带上了这个女徒弟。结果,雍正也看上了婉菱,就霸占了,后来给了婉菱一个常在的名份。婉菱并不是那种羞花闭月的美女,这个女人的特点是温柔、妖娆,解风情而不风骚。据说乾隆当皇子的时候,每天要给雍正请安,有时还要去雍正那儿汇报思想,一来二去,就记住了雍正身边这个气质独特的女子。
古时候的女人被封建礼教束缚的要死,个个都要装的跟春哥那么酷,否则就会被骂淫荡。你要是对某个陌生男子多看两眼,给个微笑,坏了,你这就是在勾引人家,你成荡妇了。婉菱的魅力在于,她可以用勾魂的眼神撩拨你,但还能让你觉得她是个端庄淑女。乾隆不缺女人,美女见的多了,但是如此销魂的尤物却只见过婉菱一人。以前只能对婉菱意淫,但现在不同了,乾隆可以真刀真枪的干了。
在某个秋雨绵绵的夜晚,乾隆命令撤掉了皇宫内某些区域的警卫,然后穿上一身黑衣,像幽灵一样,飘进了婉菱居住的院落。
婉菱年纪比乾隆还要小几岁,正是渴望异性滋润的大好年华,雍正一死,按说她是要终身守寡的,当时她心中的那份绝望,就别提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那些孤独空虚的夜晚,婉菱一定用手指自慰过。
暗夜中,乾隆悄悄潜入婉菱的房间,偷偷爬上了婉菱的床,不顾婉菱的反抗,奸污了她。我估计,一开始婉菱确实是反抗来着,但后来就慢慢变成配合了。因为婉菱也有自己的贴身使唤丫头,如果真的放开嗓子喊,不可能让乾隆得逞。
强奸完毕,乾隆才把蜡烛点上,亮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婉菱一看,原来是乾隆,不由心中窃喜,但表面上还是要挤出几滴眼泪,哀怨贞洁不保,吵着要去寻死。乾隆嘿嘿一笑,说别装了,容易受伤,以后我会好好关照你的,等将来有机会就给你改换身份,封个嫔妃什么的。婉菱这才破涕为笑。
就这样,乾隆和婉菱勾搭成奸。白天乾隆操劳国事,一到夜晚,就睡到婉菱的床上,安慰怨妇。这无疑是一种充实而快乐的生活。只可惜,这样的生活没过几天,皇宫内外就已谣言四起。
日期:2010-08-21 16:32:34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无论你干点什么,不用鬼神监视你,到处都有偷窥的眼睛。
传播这些谣言的人,基本上都是太监。因为太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重新当个男人,他们对于桃色新闻,那是最关注的,所谓过干瘾是也。
渐渐的,谣言越传越远,最后乾隆的老娘也知道了。乾隆的母亲原本姓钱,称为钱氏,但不知道怎么搞的,等乾隆即位后,史书上就变成钮咕噜氏皇太后了。对此,正史、野史俱无记载和说明,甚至连猜测也没有,这也是清代历史疑案之一。此处我也没办法,下文中只好也称其为钮咕噜氏。乾隆虽非钮咕噜氏亲骨肉,但是生不如养,这么多年一把屎一把尿将乾隆养大,钮咕噜氏早将乾隆视为亲生。
雍正活着的时候,钮咕噜氏就非常的嫉妒婉菱,早就想杀之而后快。到了如今,婉菱抢完老公又来抢儿子,钮咕噜氏能不怒吗?她马上下了一道懿旨,赐给婉菱白绫七尺,令其上吊自尽。当乾隆知道消息的时候,已经晚了,婉菱已香消玉殒。乾隆心里难过异常,他想我这算哪门子皇帝啊?竟然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
事情至此,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已终结。然而,婉菱事件的后续效应还远远没有结束。接下来无数太监人头落地、乾隆终于在军队中建立起自己的嫡系等等事件,皆是由婉菱之死所引发。
因为婉菱的死,是有人散布小道消息所致,为此乾隆大怒,下令彻查谣言的源头。这个消息在第一时间被一个叫张祖英的奶妈秘密传递出了皇宫。张祖英知道谣言的源头所在,但是她怕得罪人,不敢举报,她就把内幕告诉了她的堂兄张广泗。张广泗时任候补九门提督(相当于北京卫戍区副司令),早先张广泗是胤祯手下的悍将,曾在青海屡立奇功,但随着胤祯倒台,张广泗便被雍正解了兵权,安排到了候补九门提督这个闲差上,按说他的政治生命已经结束。
不过当张广泗得到张祖英送给他的讯息后,他意识到东山再起的机会也许来了。他立即连夜写了份报告,把他所知道的关于谣言传播的内幕,完整的汇报给了乾隆。原来,第一个传谣言的人是个快要退休的老太监,名字叫江不唤。这位老江同志的职务是敬事房副主任,生平最大的爱好就是偷窥皇帝和嫔妃们做爱,从康熙时代他就担任这个职务,可以说乾隆祖孙三代床上那点事儿,咱们江副主任都门清。
身在机枢之地,最忌讳的就是传播散布小道消息,老江这次算是撞枪口上了。后来的结局是,江不唤被乾隆命人以滚油泼身,活活烫死,死后尸体烧化,骨灰扔进粪坑。老江的家人,九族以内,全部处死,基本算是灭了族。凡是参与传布谣言的人,全部杖毙,就是用大棍子活活打死。因此而死的太监、宫女、奶妈等超过三百人。张祖英却因检举有功,不但免死,还升职为精奇嬷嬷(高级奶妈)。因为婉菱之死,乾隆终其一生都对太监非常憎恨,从来没给过任何一个太监好脸色。
其实我也特别痛恨太监,因为太监看帖,从来不回。
日期:2010-08-22 10:47:39
数百颗人头落地的同时,此前一直郁郁不得志的张广泗也得到了乾隆的赏识,乾隆决定要重用张广泗,再给他一次施展才华的机会。单以能力而论,张广泗尚达不到帅才的水平,但是此时的乾隆无人可用。不是说大清朝没有帅才可用,而是指当时已有的军事将领,都不是乾隆发掘提拔起来的。乾隆要的是对他感恩戴德、忠诚于他的军事统帅,而不是那些功勋卓著、功高震主的宿将。乾隆决定,让张广泗去云贵前线接替张照,完成平息土司叛乱的任务,借此培植他自己在军队中的亲信。
前面咱们说过,雍正的“改土归流”政策,激起了云贵地区苗、瑶等少数民族土司的叛乱。雍正当时派遣了约六万大军,由张照、哈元生、董芳三个人率领,前往讨伐。看到没有,一支军队,三个统帅,这已经是奇闻。再分析一下这三个人的政治背景,就更搞笑了。
张照是张廷玉的得意门生,大文人,大书法家,天才的音乐家,但从未领兵打过仗,出征前任职礼部尚书。哈元生是鄂尔泰一党的嫡系,职业军人出身,作战勇猛,副将军衔。董芳原是年羹尧的旧部,功勋卓著,也是副将衔,因曾有过与西南少数民族作战的经验,故也被任命为统帅之一。
这三个统帅中,名义上以张照为主,哈元生、董芳为辅。可张照是个书生兼音乐家,哪儿懂得行军打仗,所以事事处处都要依靠哈、董二人。张廷玉和鄂尔泰针锋相对,势成水火,哈元生怎肯真心实意给张照卖命?所以他往往在关键时刻撂挑子,乱出主意,给张照下套。董芳倒是一心杀敌立功,奈何他是三把手,而且没有政治靠山,张照和哈元生他都得罪不起,于是他索性消极怠工,抱了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如此一来,这仗就没法打了。
以军事实力来说,叛乱的土司武装完全是一群乌合之众,实力最强的土司手下也不过三千苗兵。而且少数民族的这些武装,普遍的装备差,纪律松散,训练不足,战斗力不强。再一个,参与叛乱的土司多达数十个,互相之间没有协调,更没有制约,根本谈不上统一的军事行动和部署。
另一方面,清军拥有火枪一千条,大炮十门,六万士兵又都是训练有素的八旗劲旅,战斗力超强,另外后勤供保障也绝对的充足。本来这是一场清军占据绝对优势的战争,但在张照的指挥下,清军愣是一败再败,最后是一败涂地。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日期:2010-08-22 12:06:14
那张照是怎么个熊法呢,咱们举个例子。董芳率领五千人马在前方围困一处苗寨,胜利在望。哈元生负责此次行动的后勤支援,运送粮食、饮水、弹药,救治伤病等。那么好,眼看再围困几天就要胜利了,这时哈元生故意找借口不再运送粮食和饮水,逼的董芳没办法,只能撤军,你总不能让士兵饿着肚子替你卖命,那样搞不好会激起哗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