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回到了17岁》
第31节作者:
发面大包子 姜斌也是有这个想法的,光他的工作和考学,舅舅前前后后就费了多少心血。如今考上大学了,怎么也得通知一声。
再说去外地读书得好几年,弟弟妹妹还小,需要外家帮忙的时候多了。姜斌点着头说,“好的,娘,今天我去公社办些手续,下午就去外家报喜。”
王芳是非常高兴,大儿子去报喜也是给自己长脸,因此欣喜道,“行,那娘待会儿,拿些钱给你去供销社买点糖和烟带过去。”
姜斌拒绝了老娘拿的钱,上次搞副业,他身上还剩有不少。虽然给张俊和齐大勇准备了两份复习资料,花了几十元,但两人怎么可能免费收下,拉扯了好久,姜斌只好收了成本价。因此,身上的上百块钱,一直好端端的放着。
吃完早饭,姜斌去福根家借了自行车,一路上遇着不少的乡人分外热情,都想粘一沾状元郎的喜气,连支书的媳妇玉堂婶子都热情的过分,与平时的样子判若两人。
今天,姜斌的任务还是很多的,跑的地方也多,因此自行车帮了个大忙。一路上,姜斌也是琢磨,家里没有自行车,去哪儿都不方便,想着买一辆的可能。可他家现在的经济状况可不允许,一辆少说得两三百元,还得要自行车票。钱还好说,自行车票去哪儿搞,也是个头疼的问题。
姜斌的第一件事儿是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公社也没有后世的政务大厅,好几排的起脊山房,外形都很相似,进了大院只好四处打听。
工作人员还是很警惕的,一阵盘问下来,才知道原来是“状元”来办户口了。
正好赶着今天是公社的三干会,姜斌顿时成了大熊猫,被一群开会的干部围观着。
不一会儿,一位干练而精致的妇女主任出来接待了姜斌,并要亲自为他办理手续。这时,公社书记张志军也赶了过来,握住了姜斌的手,一脸诚恳的说道,“姜斌同志,恭喜你啊!你是我们整个公社的光荣。努力读书,以后就是国家的栋梁。”
姜斌也是老油条了,场面话谁不会说,紧紧握住书记的手,笑道,“张书记,您不知道,高中毕业后,多亏了公社的支持,我才能当教师,才有了好的复习环境,要不然我也考上大学。我要感谢公社,感谢党的栽培。”
张志军笑的很开心,这小子很会说话啊,笑着对一旁的妇女主任叮嘱道,“一定要办好手续,而且要把姜斌家庭困难的情况写清楚,让’状元郎‘没有后顾之忧。”
有了张志军的吩咐,手续办的是相当顺利。
办完户口迁移手续,姜斌又马不停蹄的托着三十斤小麦,到公社粮站办理粮食转移关系。
粮站的工作人员,可不像公社的人热情,态度非常恶劣,一副苦相。当姜斌把卖了小麦的码单和大学录取通知书一并递给她的时候,得到的是一阵冷言冷语。
等到出了门,姜斌也没搞明白,这位女工作人员为什么要针对他。
中午,也没有地方下馆子,姜斌拿着老娘准备的烙饼垫吧肚子,富强粉做的烙饼,可比棒子面饼强多了,他吃的是津津有味。
供销社就离着粮站不远,姜斌轻车熟路的进了门,按照老娘的吩咐,买了不少糖果和卷烟,男的抽烟,女的吃糖,这是农村的标准报喜礼物。
一切妥当,姜斌跨上二八大杠,哼着小曲,慢悠悠的就朝着外家的大王庄赶去。
姜斌赶到大王庄的时候,已是下午。
进了院子,正瞧见外公外婆在屋外忙活,大舅夫妇也在准备年货,连少见的表弟表妹也都放了假,这还是姜斌重生以来第一次见到齐整的一大家子。
王明昌不是正中公社的干部,因此还不知道姜斌被大学录取,瞧见姜斌过来,赶紧让儿子闺女来跟表哥打招呼。
简单的寒暄过后,姜斌拿出了通知书,自是让王家的大院热闹起来,连二舅和三舅一家都被招呼过来,围观新出炉的大学生。
几位表弟表妹也都读了中学,马上也要到参加高考的年纪,自是羡慕的很,围着姜斌问东问西。
大人们也是直夸,“有出息,不得了”,给后面的弟弟妹妹们做了个好的榜样。
分享了被录取的喜悦,眼看着天时不早,姜斌也不好意思多留,匆匆的往家赶,明天就是除夕了,可不能在外家过年。。
在农村,年是个漫长的过程。当皇历翻到腊月,年的序曲便已经开始。杀猪宰羊办年货,再穷的日子也要侍弄出点喜气来。
前几天,由于姜斌一直没拿到通知书,家里还有些压抑,现在可不同了,热闹的气氛又充斥了整个院子。
除夕这天,姜广明照例起了个大早,要用泡好的黄豆做两筐豆腐。可当下是没有机器磨豆浆的,姜斌姜满两兄自告奋勇上了磨坊推磨。几十年没干这活的姜斌还是有些新奇,推着一上午也没觉着累,看着磨口洁白的豆浆,感觉有使不完的劲儿。
年轻真好,姜斌一阵嘀咕,前世可推不了这么久。
1978年,不仅对于姜斌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对普通百姓来说更是如此。尽管改革的春雷要到年底才炸响,但从春节开始,已经感受到春潮涌动,万物复苏。
过年最快乐当属孩子,这是他们朝思暮想的诱惑,平日里粗茶淡饭难见荤腥,除夕夜有顿好吃的就显得分外香甜。
磨完豆浆,还没来及休息,瞅着王芳要去街上采购,姜静姜凡就像跟屁虫似的,死活要跟着凑热闹。
“娘,你就带上我们吧,”两个孩子一阵央求,旁边的姜满也是意动。
“听话,娘回来给你们带好吃的,”王芳是不想带着孩子的,要知道她今天是有重要任务。如今的日子,可不像后世,物资充足,随到随挑。到了供销社,她还得排队“抢购”肉,蛋等凭票供应的副食品,根本没工夫照顾孩子。
姜斌是知道老娘的难处的,想到自己没啥事儿,带着弟弟妹妹们逛逛街也是不错的选择,“娘有事要忙,哥带你们去。”
得了大哥姜斌的承诺,包括姜满在内,三兄妹一阵开心。
到了镇上,平时空旷的两条短街,变得异常热闹。最大的变化是政府门口的高音喇叭传出的不再是样板戏,革命歌曲,而是《洪湖水,浪打浪》、《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些解禁歌曲。
甚至在歌曲之后,《爱情的位置》这样的小说也得以播放。爱情这久违了的俗世情感终于不再被看作可耻的东西了。恋人们可以公开拉手逛公园、轧马路的日子,相信也不会太远。
供销社与往年相比,也有了很大的不同,第一次在门前的空地上设立了年货摊点,摆满了春联、福字、服装、鞋帽,这可是自“文*革”起第一次开展节日营销活动。
最让姜斌感兴趣的是摆在一角的半导体收音机,正播放着最时新的新闻,“华主席热情接待阿尔巴尼亚外长”。这可是个好东西,鼎鼎大名的“红灯”牌收音机,需要四节大电池才可以带的动,对于如今还是个土鳖的他来说,是有不小的诱惑的。
“这个多少钱?”牵着妹妹的姜斌,左右腾挪的挤进了人群。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