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回到了17岁》
第54节

作者: 发面大包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车越往南开,上车的人越多,都是往十八里店凑热闹的,不管买不买,见识一下还是有必要的。
  要不然皇城根的其他老爷么就着“展销会”聊的起劲,就你没见识过,那就太跌份了。
  下了车,姜斌才叫见识了,啥叫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凑热闹果然是中国人的天性。
  梳着辫子的大姑娘、撩着背心露肚脐的大爷,一群一群的擦肩而过,姜斌艰难的找了入口,随着人流往前走。
  好容易挤到了跟前,瞧着市场的大门上挂着一个大牌子,写着“清仓积压物资展销会”,这可跟报纸上的不太一样啊!

  姜斌有了一些不好的预感,“这咋有点像坑人的呢?不至于吧,70年代的人不是很淳朴的吗?”
  路过的每一个摊位都围满了人,姜斌也是奋力的往前凑着,想要了解一下究竟是什么情况。
  最先的是首都搪瓷厂的摊子,姜斌随手拿起一个搪瓷盆,仔细的瞅了一下,边角少了一块搪瓷,又拿起另一个,还是有些残缺。
  怪不得是积压物资呢,感情这一摊都是残次品啊!姜斌估摸着其他的摊位也是差不多。
  这个年代,本来就是物资短缺,根本就不够卖,姜斌本还奇怪呢,咋需要办展销会?
  现在总算明白了,这是处理次品呢。不过,大部分不到三分之一的价格,还是吸引了不少的百姓。大家都不是很富裕,如果花的钱少,还能挑着能用的东西,大部分人是很乐意的,倒也不计较残次。
  姜斌也是受到大家高涨的热情影响,苦笑一声,“就当是来捡漏的”。

  搪瓷制品他当然不需要,从家里带来的那一套,他是准备用完整个大学的。
  整个展销会的物资品类还是很丰富的,大到家具,小到生活物件,样样齐全。姜斌也是观察了一下,涉及到结婚的物件最抢手,比如说新娘子用的红皮箱摊位,里三层外三层的就围满了大姑娘,品相稍微完好一点的就成了抢手货,一转眼就有人付钱,拿货走人。
  姜斌比较感兴趣的是电子产品,转了一圈下来,也就看到电视和收音机算个电子产品,电视他买了也没用,学校也不会让你放,收音机他倒是感兴趣。
  姜斌最中意的是美多28a的国产晶体管收音机,体积比较小,重量也轻,关键耗电还比较省,可惜残次品的价格都得50-60元整。
  姜斌转了好几圈,最后停在了红灯收音机摊位前。在京城能看到红灯牌还是比较亲切的,不过好品相机子早就被人挑走了,剩下的都是残次的厉害。
  不少人都是问完摇摇头走开了。
  “怎么卖?”姜斌上前问道。
  货柜前忙碌的年轻店员,抬了抬头,道,“15一台,不过都是些残次品,得自己修,修不好也不退换”,店员倒也诚实,没有糊弄姜斌。
  怪不得前面几人都摇头走开呢!这个年代,收音机也算是高科技产品了,没几个人会修,而且街上连个修理店都没有,买回去也没用,纯粹浪费钱。
  姜斌拿起身前的一台,黑乎乎的像面包一样的红灯753,外表还算完好,填上电池,拧开开关,调整了半天,连点动静都没有,只好摇了摇头放下。
  继续试试下一台,大多都是“哑巴”机,买回去,八成要砸手里。
  好不容易找出一台有声的,不过只能发出“咔吧咔吧”的声音,像是打雷,还真不好判断究竟坏的怎样,姜斌还真没有把握修好。
  “都是坏的挺厉害,有没有稍微好点的?”
  店员扭过头,有点坏笑道,“有好的,能是15块这个价吗?那不早就抢没了”。
  “那能便宜点吗?我买两台”。
  “不行,这是国家定价”不知是真的,还是假的,店员一本正经的回答。
  姜斌是有枣没枣敲两杆再说,赶忙哭穷道,“我是清大电子工程的学生,没多少钱,主要是想着买两台拆零件练手”,说着还把学生证递给了过去。
  这年代,清大的学生证还是很好使的,店员看完立马态度好了很多,犹豫着对姜斌说道,“那我给领导请示一下试试”。
  说实话,这一大堆残次品收音机,还真没多少人能买,卖两台给姜斌,还能少拉两台回去。
  姜斌看着店员走到不远处,对着一个中年人不停的解释,一边还用手指了指摊位前的姜斌。
  看来是得了领导的同意,不一会儿店员就小跑回来了,对着姜斌笑着道,“领导同意了,就按废品的价格给你了,两台20块”,顿了顿又道,“领导说了,这也算是支援国家的四个现代化了”。
  姜斌开心的附和道,“谢谢你们了,我代表清大学生感谢你们”,说着,首先选了那台发出“咔吧咔吧”声响的机器,随后又挑了一台“哑巴”机。
  姜斌他们有电路相关的课程,实验室的各种维修工具都是现成的,而且动手能力强的有好几个,正好回去练练手。

  要是两台机器不能单独修好,正好拆零件,攒一台也行啊。
  付了钱,姜斌喜滋滋的往回赶,今天也算是小有收获。
  回到宿舍的时候,曹景行、张继伟、刘建武三人都在。
  看到姜斌手里的两台收音机,一阵惊呼,嘴快的刘建武道,“小姜,你这是抢银行啦!”
  平时,收音机一台都是罕见,这还抱回两台。
  姜斌一顿给大家解释,这是从展销会上捡的漏,听到要把两台攒成一台,姜斌受到大家的一致批评,甚至一向稳重的曹景行都站起来,调笑道,“小姜啊,你的思想很危险啊!这么败家的行为怎么行。”
  姜斌搬回两台收音机的消息不胫而走,左右隔壁的同班同学瞬时围满了280宿舍。
  虽然解释是残次品,但也没消减了大家的热情。
  团高官李三思更是自告奋勇,摆出来在老家修了五年电器的老资格,要第一个动手。
  更有甚者连忙从实验室搬来了全套的维修工具。
  在大家的注视下,左调调又试试,一致觉着“咔吧”机维修可能性更大一些。
  李三思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先是测试了一下电位器,电位器关小以后还有“咔吧”声,一旁的曹景行道,“应该是低放的毛病”。
  李三思点了点头,接着就开始查差滤波,工作点,不过一会儿,都是一一排除。
  接着又试了试电解短路推挽输入端,大家看到李三思眉头一扬,寻思着是不是照着问题了,只见他随手卸了推动管,发现是穿透电流太大,“班长,找着问题了,得换个三极管”。
  班长随即扭头,对着人群道,“小六,去实验室拿个3ax31”。
  小六是班里最小的同学,比姜斌还小一岁,最是得大家疼爱,当然也是平时跑腿的不二人选。
  班长话音未落,小六就跑出门了。
  好像又想起了什么,班长又在后面追了一句,“记得跟袁老师报备”。
  “知道啦”,远远的一声回复,惹得大家一群哄笑。
  清大的学生还真不是盖的,你一言我一语,再加上李三思这老修理工,三下五除二这就算废物利用了。
  等换上小六拿回的三极管,李三思又把其他零件一一装了回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