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回到纯真年代——活着》
第17节

作者: 微晨1984
收藏本书TXT下载
  终于,长久的嫉妒演变成了憎恨——从小我就那么孤独,没有人愿意跟我做朋友,现在我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身无分文,无人问津的穷小子,为什么我喜欢的人却还是那么讨厌我?是的,这是因为你的存在,如果没有你,事情就不会这样。我现在也不再需要你的帮助,不,不是帮助,是同情,你曾经对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因为同情我,那是对我的侮辱,而我已经不再需要。现在的我,比你强大很多!

  我想,这可能就是赵海当时对我的想法。
  当我的两个“弟弟”被无缘无故打了一顿之后,我是很生气的。之所以说“无缘无故”,那是因为赵海叫人打他们的理由是一个让人觉得啼笑皆非却又异常流行的玩意——看不惯!
  是啊,这个世界上我们看不惯的东西太多了:中国足球我们看不惯,失德明星我们看不惯,无良奸商我们看不惯,贪官污吏我们看不惯,地痞流氓我们看不惯,贫富差距我们看不惯,油价上涨我们看不惯……看不惯的实在太多太多,但再看不惯,也得看啊。
  这个世上有很多很多我们看不惯的东西,在它的背后,都有它的原因,说句抽象的话: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你可以不理解,但你必须得接受。
  你总不能学那鸵鸟,把头藏进洞里,屁股露在外面,再念一句阿弥陀佛,你就与世隔绝了?

  反之,你也不能都用暴力解决问题,虽然现在的确很多人犯贱,搞非暴力不合作,但事实也证明,暴力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却解决不了永远的问题——能够永远解决问题的,只有善念,如果人人都向善,都学会了宽容,那么就不会再有问题,可惜,这也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永远都有问题。
  没办法,接下来,我只能处理问题。
  “兄弟”被打了,不报仇是不行的,电影里大家也都看过了,要是不报,那叫没义气。
  赵海的攻击方式是比较阴险的(也可以说比较明智……),因为他是趁我跟几个死党不在的时候收拾了我“弟弟”,表面上看起来这只是一件以多欺少,以大欺小的事情,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赵海这么做,至少有两个好处。

  第一,可以先从我身边的人身上探测到我方的实力,有多少人?是否够团结?就算我方的人什么都不说,咬牙挺着,但最起码,也能起到一个威慑的作用——跟着他,没好处!
  第二,如果万一不敌我方,事后追究起来,他也可以说是我方的人不对——毕竟“弟弟”们年纪还小,先惹事也是有可能的,我们都不在,随他怎么说。
  当我得知消息的时候,正跟我的死党们在一位朋友家里喝酒(我那时还年轻,能喝点……),这个消息如同一针兴奋剂,瞬间就让酒精带着血液冲上了我头顶,我操着家伙(西瓜刀,当时很流行)就往回奔,刚到半路就被赵海的人抓住,首先缴了我的刀,然后狠狠把我K了一顿,再把我的死党们都K了一顿,赵海一脚踩着我的头,指着我说:你他妈的,以后别跟老子抢风头,不然老子K死你!

  这是赵海想要的结果,所以我没那么做,不好意思……
  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当我得知消息的时候,正跟我的死党们在一位朋友家里喝酒(我那时还年轻,能喝点……),这个消息如同一针兴奋剂,瞬间就让酒精带着血液冲上了我头顶,我立马点了一支烟,很快就把酒精血液压了下去,然后……开始思考。
  赵海跟我从小一起长大,我们彼此都很了解,他并非不是一个不懂忍耐的人,经过他爸的事情以后,他更是明白了忍耐的价值。所以,他现在对我发起攻击,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已经有了更多的准备,如果我们就这么贸然动手,吃亏的一定是自己。
  经过考虑和商量,我先叫了另外两个平时不大露面的“兄弟”出去了解情况。
  很快就有了结果,果然不出所料,事实证明,赵海不仅纠集了自己平时所有的“虾兵蟹将”,还从外面请来了一些“社会青年”(因为这些人都是生面孔,而且穿着打扮比较特别,容易分辨),这些人都等待在事发点的周围,只等着将我们一网打尽——看来赵海这小子还真是恨我,那么舍得本钱,唉,“痴情”的人惹不得啊!
  从理论上说,如果单靠学校的那帮人,我跟赵海是旗鼓相当的,他人多一些,但却更散漫,我人少一些,但却更团结,这么看来,我赢的机会似乎更大一点点。可是,现在对方加上了一帮“社会青年”,照这么看来,那我就毫无胜算了。
  对此,有必要说明一下“社会青年”跟普通学生的区别。
  所谓“社会青年”,是指某些待业或是就业并不稳定的社会闲散份子,都没念过多少书,都是低学历(或无学历),整天没事就东逛逛,西走走,身上也没什么钱,坐公车不喜欢买票,吃饭也不大喜欢买单,有好处的地方都想去捞点,没好处的事情也不怕去招惹,所谓我是混的我怕谁?所以,“社会青年”又称“混混”。

  如果就这么看来,“社会青年”还真是社会的败类,垃圾,多产物……
  但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证明,无论在哪个行业,哪个领域,什么环境下,“社会青年”往往都比很多高学历的人更优秀,更有能力,更能受到肯定。
  这又是为什么?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混混”们没文化,素质低,脸皮厚,胆子大,所以做事情不怕后果,而他们的成功,往往都是靠运气闯出来的。
  我觉得,说这种话的人,有没有文化我不敢说,但没脑子是一定的。

  现在,由我这个读过两次初一的“高才生”来为您解说。
  首先,不可否认“社会青年”的文化都较低,但文化较低,不代表没有知识,相反,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懂的东西往往比高学历的人还多,因为高学历,不代表高知识。另外,文化和素质不能相提并论,有文化,不代表有素质,这点相信大家深有同感,不必多说。至于脸皮厚,胆子大,做事情不怕后果,这只是人的性格决定的,更与文化无关。但真正决定“社会青年”会比“高才生”更优秀的原因,并不是这些。

  所谓“社会青年”,大多都是经受过一些挫折和磨难的人,或是家庭变故,或是人生意外,又或是环境所至——如果都能生在帝王家,谁又愿意做混混?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他们在生活的泥沼里饱受煎熬,摸爬打滚,在命运的坎坷中风餐露宿,满身伤痕,他们背负伤痛而来,胸裹艰辛而往……而正是这些东西,磨砺了他们的意志,塑造了他们的性格,他们比别人更加明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能靠自己不断争取和努力,无论面对任何困难,都要坚强的面对,别无选择。
  他们更懂得生存的艰难,也更懂得珍惜眼前的机会,也正是这些原因,使得他们养成了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行事风格。
  因为对这个世界来说,他们只是一群没有文化的“混混”,是废物,是垃圾,是多产物,没有人愿意帮助他们,有的,最多只是同情,但人生在世,又有谁心甘情愿的接受别人的同情?
  这些东西,是那些从小生在富贵之家,含着金钥匙出生,从小在温室长大,倍受呵护、倍受宠爱的人,永远无法体会的!

  由此,我们也可以篡改一下一个时尚的流行词:没文化——不可怕!没脑子——才可怕!
  好了,回到我的问题。
  我所面对的,就是一帮这样的人(当然,他们没那么厉害……),但相比学生而言,抛开什么意志力承受力行事风格不说,最最基本的,他们打架不需要怕谁知道,并且还很得意,学生打架却怕被告老师,告家长……有了这种顾虑,战斗力就已经减半了,还怎么斗争?
  那该怎么办?
  如果就此放弃,那么长久积累的力量又将消失,苦心建立的“团队”也将破灭……

  难道,又要回到那个任人欺凌的时候吗?那些孤独的日子,那些没有阳光的日子。
  不,我不会再回去,我对自己发过誓:不会再受任何人的欺负!我一定不能再回去!
  可如果不这样,我又能怎么办?
  难道,真的没有胜算了?
  日期:2011-12-04 14:56:58
  第二十章:混混生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