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跟着我干嘛?”
楚铭走了几步回头却发现这个跟他“有缘”的淘宝客一直跟随着他。
“我就想看你出洋相!还有我不叫哎,有名字叫王春!”
不得不说这个王春有些嘴毒,楚铭虽然不爽,可毕竟腿在人家身上,他也管不着。
就在楚铭四处闲逛之际,他发现了一个人,一个让他咬牙切齿之人。
此人正是刘忠!
作为送仙桥古玩城的管理员,刘忠每天都会按例上班收钱。
“哟!忠大爷,早上好!吃过没有,没有就一同去吃个早饭,外面新开了一家钟水饺,味道巴适得很!”
王春显然跟这刘忠很熟络,开口便邀约吃早饭。
楚铭现在还没有同刘忠对抗的资本,碍于刘忠淫威,于是准备扭头离开暂避锋芒。
“哟呵!是你?”
刘忠扭头,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
“是我是我!忠大爷…”
王春语气谄媚,跟刘忠混好了,在这古玩城好办事。
“是你大爷!你算老几,没你啥事!你别走啊,我说的是你!”
刘忠鸟都不鸟王春,径直挡住了楚铭的去路。
“你小子耳朵塞毛了?老子不是警告过你,再敢出现在这古玩城收废品,我送你去派出所!”
刘忠神情嚣张,说话间脸上肥肉乱抖。
“我说嘛,原来你就是个收垃圾的,还不滚出古玩城,谁让你来黑忠大爷的眼睛的!吃熊心豹子胆了!”
王春吃了憋,内心窝火,想发火却不敢冲着刘忠发,一听刘忠威胁楚铭,于是将一切都归咎到了楚铭头上。
像王春这种疯狗,楚铭不想理会,一理会只会让它吠得更加欢腾。
“我可不是来收废品的!我收废品你能管,可我今天是来买古玩的,你怕是管不着!”
楚铭一字一句,不卑不亢。
“就你这样儿,还买古玩?废品都收不好,趁早滚蛋吧!”
刘忠冷哼一声,不再理会楚铭。
“得!让你再嘚瑟两天,等我有钱了,绝对好好收拾你!”
楚铭很清楚自己现在的境况,也不去置气,反而更加认真地淘起了宝贝。
南边转角处地摊,楚铭蹲在摊前扒拉着一堆“古董。”
“西太后大清一两银币,材质铜渡银,现代工艺品,铸造拙劣,不入流,价值无。”
也正是在这里,楚铭被刷新了三观,原来宝物不止分为九等,还有最次的不入流,没有价值!
连续看了几件外观唬人,实际上垃圾到爆的东西后,楚铭有点泄气,假货太多了。
突然一件老砖雕进了楚铭的眼睛。
古朴浑厚,包浆厚实,一看就是老东西。
“砖雕三英战吕布,明代澄泥老砖+新工,真假参半雕工尚可,可划入第九等,价值10块。”
楚铭失望地放下砖雕,手不经意碰到了一旁的铜炉。
刹那间,楚铭心中有了窃喜,不过他并没有露出异常,转而又拿起了砖雕。
“老板,这砖雕什么价?”
“小伙子,一看你就是眼力不凡,我这摊子上的镇摊之宝都被你一眼发现了!后生可畏啊!”
摊主并没有第一时间报价,反而先是将楚铭夸了一番。
这是古玩行当之中的话术,通过夸赞使人飘飘然,而后更好谈价格。
这种话术,对于年轻人尤其管用。
楚铭没出声,继续把玩着砖雕。
“看你喜欢,古玩讲究缘分,两千块,跟它结个缘如何!”
摊主抛出的价格,让楚铭一阵头晕目眩。
“你这砖雕真假两说呢,开口两千,有点过份啊!”
楚铭也是无语了,普通人忙活一个月也就两百块收入,价值十块的东西也能吹到两千,当真勇气极佳。
“我这宝贝妥妥的真的,你看这包浆浑厚,油渍深入砖地子,温润有光泽,再看这背后裸露的地子,质地细腻,一看就是出自宫廷的澄泥金砖!配上这雕工,两千块我都是友情价了,这是漏!大漏!”
摊主一脸自信,说得旁边人一愣一愣的,要是楚铭没有古今鉴宝图录,恐怖真会被摊主忽悠住。
“老板,我爷爷喜欢古董,我呢啥也不懂,这不等两天就是他老人家七十大寿,我这不准备淘个古董讨他老人家开心嘛,这砖雕好是好就是我这预算嘛有点不够!”
楚铭干脆也说起了瞎话,开始跟老板斗智斗勇。
“哦!原来是这样,小伙子年纪轻轻眼力非凡,还有一片孝心,难能可贵!今天我肯定帮你选一件满意的东西。”
摊主也是个演技派,拍着胸脯打着包票。
“可我只有五十块钱,我还在读书!就这五十块都是我省吃俭用来的。”
摊主一副了然的模样。
“这个咋样?五福捧寿瓷盘,清中期的,民窑细路货,题材好,适合祝寿!”
摊主拿着一个崩了口沿,浑身遍布冲线的瓷盘忽悠。
“换一个吧!”
楚铭清楚,这盘子若是完好无损能值这个价,可瓷器就怕生毛发冲。
正所谓,瓷器生毛,不值分毫,何况瓷盘还崩口了,除了能做个标本,分文不值。
“这方印也可以,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方印可是我铲地皮在一个老人家哪里收来的,一看就是老货!”
摊主抓起一方通体青色的玉印,开始推销。
楚铭简直惊呆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可是始皇帝传国玉玺之上的文字,这一方印若是真的,他可以直接把它吃了。
一连说了几件,全被楚铭否决了。
“我看没啥好东西了啊!”
楚铭一边为难的说着,眼神毫不掩饰的又落在了铜炉旁的三英战吕布砖雕上。
“好你个臭小子!原来在这等着我呢,这三英战吕布砖雕我是不可能给你的!”
“那我拿什么回去给我爷爷祝寿呢!”
“给给给!这个铜炉就不错!腹大足稳,寓意深远,老年人肯定喜欢这种!”
“这......”
楚铭面露迟疑,手中的五十块钱迟迟不肯递出,摊主一把抢过钱,将铜炉塞进楚铭的怀里就开始收摊,那猴急的样子是生怕楚铭反悔。
“计划成功!”
铜炉入手,楚铭再次确认铜炉的信息。
“清中期仿明代宣德炉,栗壳色包浆,铜质精良,造型朴拙,底部宣德年制四字楷书为铸造剃刻款,刀工老辣一气呵成,炉子内部有暗款‘阳春有脚’,阳春有脚款一般为称赞官员贤明而用,可划为第六等,价值2000块。”
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
为制作精品的铜炉,明朝宣德皇帝曾亲自督促,运用海外敬献的风磨铜,百炼精制。
宣德炉以色泽为亮点,其色内融。此件宣德炉虽然并非宣德本朝正宗宣德炉,可也是清中期仿制之中的精品了。
其炉身形制规整,敦厚之中不失灵巧精致。
楚铭也没想过花区区五十块钱就能买到宣德炉正品,要知道方面宣德本朝总共就制作了5000多只宣德铜炉,本来就少,后来自毁,战乱,加上流失海外,能流传下来的宣德炉不是在大藏家手里,就是在博物馆里,能在市面上流通的,怕是凤毛麟角。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