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铭再三保证不说出去,李宝才踌躇的停住脚。
分开前,李宝说:“村里没啥发展,我家田地少,我想了,准备出去混。”
“你只读过小学,出去能干什么?”
“去工地打工,去饭店洗盘子。总之,只要肯吃苦,总能糊口饭吃,比在村子里干待强。”
李宝道:“你在村子里收破烂,太让人笑话了,不如和我一起走,外面天大地大,咱们一超闯荡一番如何?”
“你自己闯去吧。”
进入楚家小院,关上大门,挥手让李宝离开。
别死赖着不走了。
都是老同学,他不会乱说的。
屋内,小妹摆弄着录音机,楚父和楚母正在围着西屋的缝纫机、啧啧称奇。
见楚铭来了。
叫过楚铭,“哪来的缝纫机?还是熊猫牌的!?”
“收废品时收的。”
“九成新!居然有人卖掉?”
楚母抚着缝纫机,眼角的鱼尾纹舒展,“多好的缝纫机,放在以前是三大件!谁家有一个缝纫机,是会被很多人羡慕的。现在日子好了,缝纫机仍旧很实用,没人浪费卖掉吧?”
“妈,你说它是九成新了,你想呀,不是我收购的、还能是哪来的?”
楚父道:“小铭做事很有一套。先前收到一个拖拉机头,现在收到一个缝纫机,我看没啥。”
两人没问价钱,当废品收的能用多少钱?
怎么都是赚!
楚母乐得久久合不拢嘴,“好!太好了!”
搬来一个凳子,坐在缝机机旁,踩着跳板,熟练的转动缝纫机。
“以前做活总得去老张家、借他家的缝纫机用,现在咱们家终于也有缝纫机了。”
她指使楚父,“把线轴拿来......算了,我自己弄。”
她翻动衣柜下的杂物格,找出几块碎布,“小铭,你收废品辛苦,妈给你做一副套袖。”
“别!我用不上。”
楚父道:“净整没用地!大热天穿半截袖嫌热,整什么套袖!我看他干坐在拖拉机的硬木箱上,没有坐垫,你缝一个胶皮的。”
“那个我也会,小铭你找一些废品胶皮,我给你缝一个结实的。”
一面胶皮一面布,胶皮厚实,以前徒手缝不了,现在有了缝纫机,可以开缝了。
楚铭不是很想弄一个胶皮坐垫。
拖拉机颠簸,胶皮坐垫不减震。
村里有条件的,全坐废轮胎。
轮胎里胎充上气,扎到一起,弄成一个气垫,拖拉机上下颠簸,气垫一弹一弹的,十分舒服。
楚铭不想拒绝正在兴头上的母亲。
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轮胎内胎,先用一个胶皮垫凑合一下也成。
坐在硬木板上确实很颠簸。
上回开到易水县,屁股被颠开花了。
事实被楚铭预料到了,母亲做了半晚上缝纫活,很是过了一把瘾。
把家里破漏的衣服全补了。
楚铭一些不穿的衣服,改掉给楚父穿。
楚铭比父亲楚靖高一点,衣服稍稍改过,楚父穿着很合身。
一些亲戚家孩子的衣服,改给了小妹。
还特意缝合一些碎布头,其中一块盖到了缝纫机上。
惹得楚父大为不悦:“你晚上搂着缝纫机睡去!一个缝纫机嘛、又不能给家里创收,没有拖拉机实用!”
“你拖拉机耗油!我缝纫机先说不花钱!”
“放屁!拖拉机能花钱也能挣钱,再有一个月收玉米收水稻。拖拉机给村里拉玉米拉水稻不是钱么?到时候让你看看我能赚多少钱!”
第二天一早,缝纫机转轮声再度响起,居然是楚母纳了鞋样,打算做一些千层底布鞋!
鞋底在金马镇大集有卖,鞋面手工纳制,有缝纫机帮忙,速度和进程会加快许多。
最后将鞋面与鞋底连通。
最后一步要用锥子,钻上小洞、带进粗线。
全家人一致赞同。
千层底比他们脚上穿的鞋好!
村里穿手工布鞋的人少了,仍有一部分人穿,不算多丢人。
楚家家境不好,能省则省,更不怕人笑话。
像楚铭脚上穿的廉价塑料拖鞋,隔三差五开胶,干进去了一管胶水。
再粘下去,胶水钱能买来一双新拖鞋。
而且穿破拖鞋收废品妨碍干活,比不上千层底结实耐用。
周末,楚铭开着满满一拖拉机废品赶往易水县。
期间遇到一些普通物件,大多值两三百块钱,其中有两件甚至不足一百块,楚铭一件没有入手。
他宁肯在收购物件上多花时间,也不想砸在手里。
拖拉机一路颠簸,赶到易水县是已经中午。
大通废品收购站门口站着两人。
一个是张大通,另一个是周泥鳅。
看到拖拉机上的楚铭,二人俱是眼睛一亮,立时起身迎上拖拉机。
张大通指挥两个小青年工人干活,他拉着楚铭往里走。
“小兄弟你可来了。周泥鳅那个混蛋最近几天、天天来,一天不落!他废品也不收了,成天在我家蹲坑!”
周泥鳅拽过楚铭:“我是怕错过去!谁知道你会不会提前过来,错过一次,得等下次了。”
物件谈好了,那边等得急,不然他至于天天过来等楚铭?
“小兄弟,东西我找好了!一流的上好物件!就等你过去鉴别!张大通一个物件没找到!所以说,多一个人、多一条路子。不能光指望张大通。”
张大通大骂一声,“因为我看不上一般货色!不像你,一个纯外行!什么东西都想请我兄弟过眼!”
“是不是好东西,你说了不算!别想跟着我们,我不带你去!”
“我特么还不乐意去呢!”
两人争吵间,拖拉机上的货物清算完毕。
这次赚得多了一些,净赚两百九十块钱!
收购物件方面不如人意,保底的废品收入、足够楚家日常开销了。
把供碗装进布包背上肩,铜凤钗揣进兜里。
再不想沾晦气,仍得带走。
凡事总得试一试。
周泥鳅蹬三轮车来的,楚铭不和他客气,和张大通说了一声,跳上周泥鳅的三轮车。
张大通心里痒痒得很,碍于面子,不想被周泥鳅奚落,没有跟着上三轮车。
一再嘱咐楚铭早点回来。
看不到物件,听楚铭回来讲解也是一样的。
周泥鳅嘿笑着蹬起三车轮,“我发现的物件绝了,保准让小兄弟你满意。”
“又是哪个人收废品收上来的?”
“是的。现在过了乡下收古玩的黄金时期,被别人淘走了第一桶金,咱们赶着末班车,靠着残存的剩余物件过活。不是十分容易收购。”
乡下存货不多,好东西更少。
加上开始朝古玩伸手的人增多、民间古玩意识崛起等等。
比前几年收购困难了十倍不止。
楚铭心以为然。
他感觉得到不容易收购,一星期只意外得到王美君家的三个老物件。
而且全不是他心目中的理想物件。
但是依然不能放弃。
现在难收还收得到,再过一两年,这行生意会彻底做不下去!
同行更多,民间对古玩认知更透彻!
那时,不论他们出多少钱,人家都不会卖古玩的!
三轮车上的周泥鳅侃侃而谈,“易水县范围内的同行,我和王小五大多认识,他们哪个收到好东西,我们会第一时间得到消息。此次是我消息更胜一分。没他王小五的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