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地·赵人·赵风》
第20节

作者: 酒量犹豪人渐枯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此役之后多年,秦人仍心有余悸,不敢向赵轻举妄动。
  阏与之战,让赵奢名振诸侯。因战功卓著,赵奢被封为马服君。矗立于市区西北十五公里的紫山,又名马服山,其上至今有马服君赵奢墓、马氏宗族园。赵奢之孙赵兴改姓马服,后去“服”而单姓马。秦灭六国后,马姓被迁徙至陕西扶风。此后两千余年,马氏子孙绵延,繁衍兴盛,遍布全国及海外。
  紫气缭绕,霞光蒸蔚。长与古都传紫气的紫山,从此成为历届世界马氏祭祖恳亲大会聚集地,接受络绎而来的中外马氏子孙祭拜。
  我不姓马,但也时常会走到那里,向他鞠上一躬,以表钦敬。清人郝树栗诗赞:“都下哄传将军名,祚以马服承优宠。秦人从此不东窥,四邻闻之皆震恐。”
  二
  其实,远在赵奢挥戈跃马的雄姿出现之前,作为名将廉颇早已在诸侯国间闻名遐迩。这不光是因他知错就改、负荆请罪的爽朗与旷达,更多的是他在战场上百战不殆、屡建奇功的卓越军事指挥才能。
  让我们先细数下他长平之战前的战绩:
  公元前276年,赵将楼昌攻魏畿邑(今大名东南)不克,他代之,攻取。
  公元前275年,他夺魏之防陵、安阳。
  公元前274年,他攻拔邺。
  公元前270年,赵奢阏与大捷后,秦复攻赵地畿,他救畿,败秦军。
  守必固,攻必取,战必克,英名高树,威震列国。这就是廉颇。
  公元前260年,秦兵向上党进攻。驻守于此的廉颇采取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以静待动。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久攻不下的秦人祭出反间计法宝,赵孝成王中计后临阵换将,用赵奢之子赵括取代廉颇,遂使40余万赵兵被悉数坑杀。

  随后,秦兵乘胜追击,大兵围邯,邯郸城下上演了一场艰苦卓绝的邯郸保卫战。《战国策》载:“主折节以下起臣,臣推体以下死士。至于平原君之属,皆令妻妾补缝于行武之间。臣人一心,上下同力。”信陵君窃符救赵,加上楚国援军里外夹攻,才使邯郸解围。两年的邯郸保卫战,“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以城免。”其惨烈之状,疲弊之态,已然如是。
  眼看赵国已精疲力尽,北方的燕国乘人之危,遂起南下吞赵之志。
  公元前251年,燕相以为赵王祝寿为名,前来刺探赵国虚实,回去后向燕王汇报说:“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可伐。”燕国随后发兵60万,浩浩荡荡南下。
  对于刚历重创、大病未愈的赵国而言,这无疑是致命一击。而恰恰在这年,向来能靠个人威望东奔西跑搬救兵的平原君赵胜死去,赵国再也不可能有窃符救赵之类的奇迹重演。
  一切只能靠自己。长平之战被排挤出局的老将廉颇,再次被推到前列。

  那就将此前所有的委屈、愤怒咽下去,牵出久闲的战马,出征。
  什么叫国之重器,什么叫人中之龙,什么叫孤胆英雄?
  当身临绝境的大家面面相觑时,当徒唤奈何的众人束手无策时,他轻咳一声,默默走出去,然后又在所有人大张嘴巴的惊愕中,悄然走回,顺便淡淡说一句:没事了。
  司马迁没说60万养精蓄锐的燕国部队如何难以对抗,也没说廉颇率领的是怎样一支老弱病残队伍,也没说将军在战场上怎样奋勇杀敌,只是口吻轻浅地写道:“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今藁城市),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
  率领的就是这样一支部队,迎战的就是那样一支队伍,但廉颇不仅杀其主帅,更长驱直入,兵围燕都,最后以对方割地求和告终。漂亮!
  这实在是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奇迹是不需要渲染的,只让奇迹本身发言就已足够,司马迁不愧巨匠。
  更为昏庸的赵悼襄王上台后,廉颇再次被夺兵权。公元前245年,赵悼襄王以乐乘代廉颇为将,老人家勃然大怒,遂攻打乐乘,使之败走。最后,老将军愤然出奔魏国。
  后来,因屡屡被秦兵所败,赵王又想起远在异乡的他。而在廉颇眼里,大梁的明月似乎总没有故乡的月明,梦中尚思戍赵台的他时刻在想御敌阵前,为国报效。
  赵王的使者来了,廉颇知道这是来考察自己的。于是,“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一顿饭下去一斗米、十斤肉,我们无法想象古人的饭量可以大到这样,但从中可以清晰看到,老将军的报国心切。
  使者离开邯郸前往大梁前,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使者,让他诋毁考察对象。使者回来向赵王汇报:廉将军虽老,还很能吃饭,然而与臣座谈中,片刻就上了三次茅房。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千古之下所有人对英雄暮年的集体悲伤追问。佳人迟暮、英雄向老,都让人感觉残酷无比。也许正因此,才有马援马革裹尸的壮举,才有李广血洒疆场的壮烈,才有廉颇一饭斗米、餐肉十斤以示健壮可用的拳拳爱国之行。
  廉颇不老!
  他驰骋马背上的骨骼依然健硕,他帷幄中的运筹仍然切要,他没老在两军对垒的阵前,只老在一句讳莫如深的谗言里,老在一只不辨真伪的耳朵中。
  赵国自我拆除了一根支撑国祚的支柱。

  而与母国形成对比的是,当楚国听到廉颇在魏国时,暗暗派人去迎。来到楚国的廉颇却用事无功,因为他始终在想“我思用赵人。”
  故国抛离了他,他仍在紧紧拥抱着故国。故乡忘记了他,他却在刻骨铭心惦着故乡。忠臣报国磁针石,丹心可鉴杜鹃血!最后,将军客死寿春。
  “雕戈北指阵云深,铁甲南迁旅思侵。自合将军生白发,非关使者爱黄  朝恩遇亡臣泪,百战驰驱故国心。岂谓丛台芜没后,燕人伏腊到于今。”
  燕人伏日或腊节祭祀谁不必关心,丛台却注定是要芜没了,因为它先失去了能守护它的人。
  (待续)
  日期:2021-07-11 10:20:40
  三
  丛台下,临湖置亭一座,纤秀婉约,名望诸榭,是为纪念他。
  邯郸城东大乐堡村北有墓,立碑三通,是为祭奠他。
  乐毅。与其他赵国战神不同的是,他没在赵国杀敌御寇,而是将杰出的军事才能无私奉献给了燕国。
  历代史家几乎都对他赞誉有加,刘向写得最为精彩:“燕昭王用乐毅,推弱燕之兵,破强齐之雠,屠七十城;而惠王废乐毅,更代以骑劫,兵立破,亡七十城。”
  邯郸对乐毅来说,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乡符号,在乐毅的生命轨迹中,它是起点,也是支点。
  而我,更愿意将晚年的乐毅奔赵,视作是流浪千里之后的最终回归。
  乐毅的先人乐羊为魏文侯大将,伐取中山后被魏文侯封以灵寿。乐毅就生于斯,长于斯。中山复国后,公元前300年又被赵武灵王所灭,乐毅从此成了赵人。武灵王沙丘之难后,为避赵国纷乱时局,乐毅辗转来到魏国大梁。
  梁惠王治下的魏国,显然也不是英雄栖息与展翅所在。于是,他又将视线投向了北方,那里才是豪杰驰骋的疆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