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你怎么知道的。”
“反正我就是知道,不用担心,你一个医学生,以后要适应。”
许安阳心想,废话,老子以前被你拉去上解剖课,系解、局解我都上过,我能不知道?
系统解剖比较抽象,把人体各个系统单独抽离出来让学生去了解。
比如神经系统,就是一个全身神经系统剥离出来后的标本让学生去观摩。
局解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通过对尸体的层层解剖来直观了解整个人体的构造了。
这段经历极大锻炼了许安阳的神经和心脏,反正边上解剖课边吃东西,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了。
“你要不要来我们学校看看?上次我去你学校,这次你过来,我请你吃食堂的拉面,很好吃。”
绕了一圈,郝嘉芸向许安阳发出了邀请。
许安阳思考了一下,他不是在思考去不去,而是思考自己时间能不能安排过来。
“不来的话也没关系,刚开始上课肯定挺忙的,我周六还要参加迎新排练呢。”
郝嘉芸见许安阳没有回复,忙又发了一条。
动了心的人难免口是心非,实际上句句都透出卑微。
“我星期六有空,到时候我去你们学校转转,尝尝你们学校的拉面。”
“嗯!”
一个“嗯”字背后不知是怎样雀跃的心情。
对医科大的拉面,许安阳是有印象的,起码比华工的好吃。
18岁的他,一口气能吃两大碗。
“哎,周六去的话,又要早起了。”
周四,许安阳又去朱主任家上课。
这次许安阳在图书馆的电脑上遴选了一些考题、材料,打印出来,带给朱逸轩做题。
朱主任今晚在家,上完课后拉着许安阳聊了两句。
明天周五下午就是创业项目的专家评审会了,今晚是许安阳表现自己的最好机会。
和上一次相比,朱主任话多了很多,谈到了通信、计算机,还有关于华工综合性大学建设的问题。
华工过去是军工类学校,在从东北搬迁到南京后,一直在谋求转型,走综合性大学的道路。
从几次改名,再到开设文科专业就能看出,华工这条战略是一以贯之的。
不过这条路不太好走,在南京地区南大和东南是两座山,无论如何翻不过去。
和华工并列的航天大学、河海大学,归教育部管辖,受到的束缚没有华工那么多。
华工作为国防科工委治下的学校,既要发展好国防军事部分,还要走综合道路。
两条腿走路当然好,可是你没钱啊……
“悠久辉煌的历史既是荣誉和名声,也是负担和累赘啊,综合性大学的路,不好走。”朱主任坐在沙发上不禁感慨。
可能看许安阳是个大一新生,有些不能在领导和台面上说的话,可以说一说,权当情绪的宣泄了。
“其实吧,我个人感觉,我们学校在综合性大学的路子上,走的有一些偏了。”许安阳见此机会,决定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朱主任又来了兴趣,坐正道:“许同学,你有什么意见不妨说说。”
许安阳道:“意见不敢说,就是有一点自己的想法。我想问问朱主任,我们学校办综合性大学,主要方向是什么?是想走文理兼修的路子,还是先拓宽、加深理科工科的池子?”
许安阳这个问题问的很在点上,朱主任回道:“早几年有走文理兼修的想法,所以你看,不就有了你们社科院,还有外语学院吗?后来知道,文科专业无论怎么投入发展,是不可能达到或者超过南大、南师大这些院校的,就暂缓下来,走第二条路。93年成立了理学院,后来一直在加大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
华工从东北迁到南京后,综合化的路一直在走。早年借助全国大学生扩招的东风,设置了很多新的学院、专业。凭借比较深厚的底子和严谨作风,在南京学校的排名一直在升高。不过这两年时代进一步发展,华工有些跟不上步伐,掉队了。
“朱主任,我是这么想的,咱们这个综合性大学,其实可以有多种解释。一般人的理解是文理综合,这条路不太好走,步子迈太大了。第二种理解,就是学校目前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的综合。咱们学校的工科很强,但基础理论底子一般。但基础理论投入大,周期长,需要的设备、人才要求非常高,想取得突破,有上面的学校压着怕是很难。我在想,能不能有第三种解释?”
“什么第三种解释?”朱主任觉得许安阳归纳的颇有道理,问道。
“这个综合,能不能是军用和民用的综合?军用是我们学校的底子,也是国家赋予的责任,不能放松。而民用代表市场,代表发展潮流和热点。其实我们学校的工科是很强的,机电、自动化、计算机底子都不错,就是一直缺乏和时代、市场的紧密结合,不像军工那样在自己的领域引领潮流。如果把民用工科这块提到和军工一样的高度,我觉得综合性大学的路子就走出了重要一步。以后再考虑基础科学,最后文理兼修,这一步一步,少说四五十年才能走完吧。”
许安阳绞尽脑汁编了一大堆,这些都是后来他从学校内部期刊一些论文上看来的。
有道理是有道理,就是透着一股子空劲,能带来一点启发性,但实际意义并不大。
不过,他这番话倒是符合自身定位,大学生缺少实践经验,说话难免空中楼阁。
朱成明听完点点头,心说一个18岁的大学生能有这样的见解已经不错了,不能再多强求。
许安阳见状,心想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他从没想着自己一番高谈阔论,就能把对方说的五体投地,纳头便拜。
能给朱成明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就足够,起码明天在专家审核会上,朱成明能认出他。
这个世界终究是实践者的世界。
做成一件事,效果强过空放十句话。
许安阳的强项还是在实操,嘴炮什么的…哄哄小姑娘更有用一些。
周五上午,许安阳下课后和吴汉超碰了个头。
吴汉超说,新的创业计划书给计算机系的老师看过,老师表示很不错,可以支持。
“老师看了这个计划书后,说写的非常好,很有水平,问我是我们专业哪个学生写的。我说是一个社科院社会学系的大一新生写的,你猜我们老师说什么?”
“说什么?”
“我们老师先感慨后生可畏,随后又讲,社会学系真是卧虎藏龙。”
“是吗?你们老师和社会学系的老师有什么特殊关系?”
“你怎么知道?”
“他说这样的话,说明他对社会学系肯定有了解。他是学计算机的,那肯定有点特殊关系呗。”
“还真被你猜中了,我老师的爱人,就是社会学系的讲师。”
我脑子里盘算了一下,社会学系的那些老师里,谁的爱人是计算机院的?
想不起来了,学校里不同院系的老师成双配对很正常,内部消化嘛。
“对了,下午是你讲还是我讲?”许安阳问道。
“你讲吧,我觉得你的口才,可以说服任何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