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还没有到,还得走十多分钟,诚鑫才能看到老家村子。
不然你以为都一零年了,为什么不通车?
外面不说村村通,至少每个村都通公路,不管是水泥的,沥青的。
先不说其他的,这修路是修不了的,只有打隧道,一共两座大山,最少你得搞两个隧道吧?
隧道可不是修路,修路,一公里也花不了多少。
两座隧道,然后加一段公路,先说隧道,这两座山,不说双隧道,至少得修一条吧?
第一条山脉直径起码三公里多,第二条短一点,但是也有两公里多。
五六公里的隧道,没有几个亿,你想把这隧道修通?洗洗睡吧。
镇里的老爷们傻了,还是钱多了没出用?花那么多钱,就为了给一个几百人的村子通路?这大山里面也没有矿?
所以啊,老家这里不通车,连电线都是90年代咬牙接进去的,不然连电都没有。
不过这样也有好处,两座大山隔绝了外面,在这里留下了一片净土。
“呼~好累,诚鑫喝着水感慨道。
这爬了这么多山路,一般人可是受不了的。
别看诚鑫现在还没有啥太大的问题,说不定明天一起床,两腿绝对的疼。
从下山,路过村里的菜地,走了好几分钟,诚鑫终于到了爷奶家门口。
整个房子用石头加石灰什么的砌成的,正面和左边都是两层,住人用。
只有右边是一层的,主要是厨房加牲口圈,围成一个C字行,房间比较多。
钟爸一共5兄弟,一家七口人,地方不大都不行,还有猪圈,和养鸡,牛,马,什么的。
没等诚鑫站多久,一阵汪汪汪的声音就传来了,诚鑫回神一看,一只大黄狗在朝着诚鑫叫呢。
只不过叫了一会就停了,歪着头看着诚鑫,好像在想,咦,这人怎么有点熟悉?
“啊黄,你叫什么叫。”
一个老人的声音传了。
这山村里,基本都是熟人,土狗不会怎么叫的。
只有遇见陌上人,或者山上的动物下山,才会不停的叫。
接着,诚鑫就看见爷爷从屋里走了出来。
“咦,小伙子,你找谁?哪家的?”
老人看着这有点熟悉,但又想不起来是哪家的年轻人。
!!!看来这几年没回来,家里人都快不认识了。
“爷,我,诚鑫啊,我回来看你了,”
诚鑫连忙说到,然后就走了进去。
??诚鑫?你是诚鑫,你,你这孩子,回来了!“老爷子激动的看着诚鑫道
“嗯爷,我回来了,回来看你们了,奶呢?”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这几年只有你不在,你奶挺想你的,你奶在做饭呢,走走走,正好吃午饭,”老爷子高兴的说到。
然后又转身朝着厨房的方向
“老太婆,老太婆,你看谁回来了。”
老爷子一边走一边说到,诚鑫也面带微笑的跟着后面走,而那条黄狗围着诚鑫闻了闻,然后也跟着走了。
“谁啊?谁回来了?”
厨房传来了奶奶的声音,接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年人就出来了。
“奶,我诚鑫,我回来看你了,看着出来的奶奶,”诚鑫连忙说到。
“诚鑫?哎哟,你个死胆胆,你晓得回来了?晓得回来看哈我们了?”奶奶留着眼泪道。
老人看见好几年没见的孙子,眼泪不一个口怎么的就掉下来了。
“行了,行了,这不是回来看你了吗,你哭个锤子,诚鑫才到,你让他进去把东西放下可以不?”
“嗯,对对对,进去放东西。”
“饿了没,菜马上就好,我去给弄过来哈。”
说完,奶奶用手抹了抹眼泪,就往厨房去了。
诚鑫和老爷子进了堂屋,把手里的,背上的东西,通通都放在了一张空闲的木桌上面,然后就朝着厨房去了。
帮着奶把菜都端上了桌,3人就吃了起来。
“诚鑫,这也不知道你来,所以也没有肉,就俩菜,等晚上,晚上奶给你炖老鸭汤喝。”
老一辈就是对孙子孙女好啊,一回来准给做好吃的,心怕他们回老家没吃好。
“呵呵好啊奶,几年的?我都好久没喝过你炖的酸萝卜老鸭汤了,早就想了,几年的?”
“八年,还有3只八年的,一直没舍得吃,等会吃完饭,叫你爷给你杀了炖上,晚上也差不多了。”
老家这边喜欢喝老鸭汤,有人说,这老鸭子不好吃,肉老得要命,而且也没有营养。
你想想,这么老了,可能都骨质疏松了,还有什么营养?
按照科学来解释,这没毛病,不过嘛。
这老鸭汤啊,越老的鸭子,炖出来的越香,越好喝。
啥也不用放,就一大锑锅,一只鸭,拍点老姜,放点盐,然后一大锅水炖半天,中途可能还得加点。
而且,这还是药引,外面有人买,四五年的都是几百一只,不过基本没人卖。
吃了饭,诚鑫和老爷子就去屋后抓鸭子了,因为才四月底,所以鸭子都关在后院的水坑里。
为什么会关着?那是现在水稻才种下田里还没多久,这时候放出去,不得给人吧秧苗糟蹋了?
至于奶奶,他去给诚鑫铺床去了,不然晚上睡牛圈?
诚鑫一边和爷爷拔着鸭毛,一边打听村里的情况。
没办法,小时候也不是经常在这山里。
出生就是在镇里,只有小时候放暑假,才会被爸妈送回来玩俩月,这样钟爸小两口,也可以过一段自己的二人世界了不是?
更何况这么多年没回来过,村子怎么样了也不知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谈,诚鑫也大概知道了村里的情况。
这老家呢,被两条山脉围住了通往外界的出口。
从来的山顶往下看,基本就能看见村子的全貌了。
一眼望去东边斜坡西边水田,在中间有一座山丘,上面住着零零散散的人家,现在大概只有一两百户了。
基本都是老人,再不济也是4-50岁的了,年轻人很少。
大多数人都搬迁出去了,有的是自己挣钱了搬迁出去了,就比如诚鑫一家。
有的呢,那就是镇府补贴一点,然后自家出点钱,这样又搬迁出去了一批。
就算不想搬也得搬吧,不然,这年月,你要是住在这山窝窝里,你连媳妇都找不到一个。
不为自己,也得为孩子们考虑不是?所以,就算穷点的,也咬着牙搬迁了出去。
不过嘛,搬是搬了,但是都是年轻一辈的搬迁了出去,老一辈的,很多都没有走。
不管你镇府怎么做工作,他们就是不搬,久而久之,镇里也放弃了。
不搬就不搬吧,也不可能强制性的把他们搬迁出去不是?
老辈们也有理由,搬迁出去了,我们吃什么?你镇里养啊?就算你镇里养,他们还觉得你这镇里没有村里安逸。
平时种种地进进山,没事了打打小牌,那日子多悠闲啊不是,其实也是故土难离,老一辈的思想。
从山上下来,基本就是各家的菜地了。
整个村子的住户,都是围绕着小山丘修建的,山丘顶上中间,就是一块晒谷坝,村里开会啊什么的,就在那里举行,村部也在那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