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文学时代》
第26节

作者: 海鲲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于东接过水,笑道:“本来是想前天过来的,不过这两天学校事情有些多,没找到时间。”
  苏桐身子往沙发里面窝了窝,又点上一根烟,“《补天》提前入刊是我拍板的,主要是还是考虑到篇幅问题,王老师他们几个篇幅也都不短,要是都放在一期,有些挤了。现在看来,我的决定是正确的,提前入刊,也能给你安排一个好的位置,对作品的宣传要有利一些,小说的反响也确实不错。”
  于东有些意外道:“这才两天多时间,社里都收到反馈了?”

  现如今这个时代,信息传播慢,收集更慢,报社连销量都很难这么快得到反馈,更别说读者意见了。
  不像后世,一篇文章发出去,一分钟之后就能在网上得到反馈。
  苏桐坐起身往烟灰缸里点了点烟灰,又重新窝进沙发,“昨天傍晚我这边就接到了两通电话,分别是马源和余桦打来的,他们对《补天》还有对你很有兴趣啊。”
  马源和余桦跟苏桐联系,这一点于东一点都不惊讶,因为他们三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先锋派作家。
  或许后来有人提到先锋文学,首先想到的会是余桦或者叶兆延。
  但是对于八十年代,真正经历过先锋文学那段时期的人来说,马源绝对是先锋派最重要的人物,甚至可以说他是先锋派的开山鼻祖。
  84年他发表的《拉萨河女神》,被很多人认为是先锋派的开山作品,也是在这篇小说之后,人们才意识到小说的重点也未必非在“写什么”上,同样可以在“怎么写”上。
  其实在于东看来,先锋派不算是一种文学流派,因为它没有文学流派应该有的核心。
  看看先锋派这些代表人物的小说就能知道,他们的作品并没有统一的风格也没有一个相同的主题,只不过在技法上比相对传统小说要新颖。

  先锋派有其进步性,却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它只是华夏文学史上一场短暂的狂欢。
  于东之前在《收获》上发表的那篇文章,就对先锋文学的弊端有所指出,所以苏桐才会这么注意他。
  但是于东指出过先锋文学的弊端,却并不代表他在否定先锋文学,相反的,他认为先锋文学华夏作者们在文学上的一次新颖且有深度的探索,是对华夏文坛的完善。
  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于东的想法。当这些先锋作家不再一味先锋之后,就能作出更好的作品,比如苏桐的《妻妾成群》、余桦的《活着》。
  于东在《收获》那篇文章上引用过结构主义创始人索绪尔的一句话:语像是一张薄纸,思想是正面,声音在反面,我们无法切开正面而不同时切开反面,同样在语中,我们不能使声音离开思想,也不能使思想离开声音。
  引申到先锋文学上,“怎么写”和“写什么”也一样,不能光顾着怎么写,而不在意写什么。
  这次马源和余桦为了自己打电话给于东,于东也确实没有想到,他没想到《补天》会吸引到他们的注意。
  “马老师他们应该不知道我之前在《收获》上发的那篇文章吧?”于东问道。
  苏桐笑眯眯地看着于东,“怎么,怕他们小心眼啊。他们之前是不知道,不过这事我跟他们说了,其实他们现在在叙事结构上的看法也跟从前有了一些变化。如果你看过余桦今年的新作品《在细雨中呼喊》应该能体会到,他在人物上用了很多心思,不再像从前一样只顾着自己的叙述技巧了。”
  余桦的新书,于东这一世还没看,不过上一世可是看过好几遍,确实如苏桐所说,在这部作品中,余桦做了很大的改变。
  这部作品也被认为是余桦的转型之作。

  于东看过余桦的采访,被问到转型的事情时,余桦的回答是这样的:我发现笔下的人物开始反抗我叙述的压迫了,他们强烈地要求发出自己的声音,我屈服了。
  “哈哈,是怕啊,不过就像师哥你说的那样,现在的情况跟从前已经不同了,大家对于先锋文学的认识改变很多。”于东笑呵呵地端起水杯喝了一口。
  苏桐一根烟抽完,正准备点上另一根烟,却忽然停下动作,把烟放回了烟盒里。
  转而端起水杯,喝了一口,“他们对《补天》非常欣赏,听我说你是我学弟,今年才二十岁出头,都不相信。非说我骗他们,要有时间一定要见你一面。我还说跟他们赌十块钱,不过他们都没同意。”

  于东哈哈一笑:“那师哥你这是少赚了二十块钱啊。”
  苏桐却摇了摇头,“非也,我是省了二十块钱。”
  “这怎么说?”于东疑惑道。
  “因为我还跟他们说,于东是个女的,还是个大美女。”
  “噗嗤——”于东刚喝到嘴里的一口水直接喷了出来,“师哥,你这玩笑……”
  “哈哈,所以说不定余桦他们还想着以后能见到一个文坛大美女,你们见面的时候我一定要在旁边,看看他们的表情,肯定蛮有意思。”
  于东揉了揉额头,苏桐看着是个厚道人,没想到也一肚子坏水。
  在苏桐的办公室又坐了会儿,于东起身告辞,“师哥你也忙,我就不打扰你了。”
  苏桐确实比较忙,所以也就没有留于东,只是说:“你要是再有稿子,只管往《钟山》投,这边离得近,总比其他社效率快,能不能过都很快能得到回馈。”
  虽然苏桐没有点明,但是于东也知道他口中的“其他社”指的是哪些。

  “好,我记住了。”于东点了点头,又指了指隔壁,“刚才来的时候见到何主编,越好过去看看。”
  “去吧。”苏桐掏出根烟,已然点上。
  于东会心一笑,加快脚步走出了苏桐办公室,显而易见,他在的时候影响到苏桐抽烟了。
  大概是上次王安意提了一嘴,所以现在苏桐在于东面前抽烟时多少有些顾忌了。
  副主编的办公室开着门,于东抬手敲了敲。
  正伏案写东西的何永乐抬头看到于东,笑着起身:“跟苏主编聊完了?”
  “他也很忙,不敢耽误他太多时间。”
  “最近社里确实比较忙。”何永乐走到柜子边掏出一个水杯,问于东:“喝什么,白茶,瓜片?我这就这两种茶。”
  于东连忙摆手:“何主编不用客气,刚才在苏主编那边灌了个大饱,现在走起路肚子里面还在晃荡。”

  听于东这么说,何永乐就把水杯放了回去,“我不是什么爱客气的人,你到我这里也不要客气。”
  “只是自然。”
  “坐吧。”何永乐拉着于东在沙发上坐下,“今天过来,是问《补天》提前入刊的事情吧?”
  “这个苏主编跟我说了,是考虑到篇幅的情况,所以把《补天》挪到了这一期。”
  何永乐笑眯眯地说道:“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哦,还有其他原因?”
  何永乐看了看门口,然后压低了声音说道,“你上次走的时候不是碰到叶兆延了嘛,他上次过来就是为了这个事情,大概是怕《补天》的篇幅太长,挤占他们几个的篇幅,所以提议把你的这篇分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