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虽然是休闲时间,但在这个时间点,茶楼里却是没什么人。
“您是等朋友来,还是先点?”服务员将菜单递给蔡致良。
蔡致良点了一壶茶,道:“先上吧,我朋友来得晚。”
“不需要一些点心吗?”
“不用。”蔡致良摆摆手。
直到接近两点钟,蔡致良才在窗户上看到李桂龙的身影,而且是与人结伴而来的。
挥手叫来服务员,蔡致良指着李桂龙道:“那是我朋友。”
很快,李桂龙就在服务员的引领下走了进来。
“阿良,抱歉,来晚了。”李桂龙一进包间,表达自己的歉意。
“是我来早了,这位是……”蔡致良看着与李桂龙同行的人,问道。
“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邢保亮,邵氏电影公司的金牌编剧。”李桂龙而后指着蔡致良,道:“这位便是永明电影公司的老板,蔡致良。”
永明电影公司就是蔡致良一个月前注册的电影公司,目前公司除了蔡致良这个老板,就只有李桂龙这个总经理,连办公的地方都没有。
邢保亮大概三十多岁的样子,留着胡子,伸手道:“李经理过奖了,哪里及得上蔡先生年轻有为啊。”
蔡致良伸手一握,道:“幸会幸会,我们就不要相互吹捧了,来,坐……”
蔡致良又点了下茶水和点心,三人边吃边谈。
“这是我收集的资料。”李桂龙将资料递给蔡致良,接着道:“多亏了保亮帮忙,不然还真是难搞。”
既然有邢保亮这个邵氏的编剧在,蔡致良也不着急看资料,问道:“邢先生现在哪儿高就,还在邵氏吗?”
蔡致良之所以这么问,主要是由于邵氏即将停产的消息早已经传遍了港城。
“早不在邵氏了,现在杜微电影制片公司做编剧跟监制。”邢保亮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问道:“听说蔡先生准备拍电影?”
蔡致良也没问杜微电影公司的具体情况,估计是一家小电影公司,在港城没有一百家,也有几十家,而是纠正道:“不是拍电影,我只是准备投资电影。”
“投资电影……这有区别吗?”邢保亮不明其意。
蔡致良解释道:“比如,你们杜微公司要拍一部电影,资金不足,我可以投资,在上映结束之后,按比例分账。”
这是蔡致良第一次说出自己的想法,主要是想听听邢保亮这个专业人士的看法。
邢保亮却是摇摇头,有些后悔来这里,觉得蔡致良的想法是异想天开,道:“蔡先生,你的想法不错。但如果是一部优秀的影片,我们公司宁愿去借贷,如果电影很烂,估计蔡先生也不愿意投资。”
蔡致良思索片刻,道:“话虽如此,就像去年德宝公司的皇家师姐,一个新人担纲的女主角,竟然卖了1000万的票房。像这样电影,我们就可以投资啊。还有像张宛婷女士执导的非法移民,这样的文艺片,估计投资者也不会多。”
杨子琼前年才开始拍电影,《皇家师姐》算是港城第一部真正的女主电影,上个月刚落画,与僵尸先生同档期,卖了1000多万的票房,震惊了港城影坛,因为之前即便是女主角,也只是男主角的赔偿,完全不起眼,因为女主没什么票房号召力。
邢保亮也没再争辩,毕竟皇家师姐的编剧是黄炳耀,又是洪金保和岑健勋监制,影片的质量必然有保证,再加上院线的力捧,票房大卖是肯定的。
但是蔡致良也有自己的想法,电影拍得再好也不一定卖座,从承担风险的角度,引入投资是合理的。
至于文艺片,只能呵呵了。总之,港城只出产商业片,没有文艺片的土壤,而文艺片的票仓在台湾。
三人随后聊起了近几年港城的电影市场,让蔡致良对其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与二十年后的电影市场不同,此时的香港,电影的制作,发行,上映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算是一条龙服务。
1980年以前,港城的电影市场基本上是邵氏兄弟公司与嘉禾公司两强相争,自己制作电影,自己发行,然后在自己的院线上映,并且自己的院线只上映自己公司制作的影片,以此确保自身在竞争中取得优先位置。
1980年,九龙巴士的老板雷觉坤联合九龙建业的冯炳中等人收购港城的丽声院线,外加一些独立影院,组成了现在的金公主院线,强势进入电影市场。
随后不久,金公主院线遭到邵氏兄弟公司和嘉禾公司的封杀,禁止自己公司的影片在金公主院线上映,以确保自身的利益。
金公主院线随后成立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开始制作电影。而另一方面,金公主院线废除影院保底制度,以吸引中小电影公司的影片在金公主院线上映,来保证片源充足。
此后,中小型电影制作公司迎来发展契机,港城的电影市场也迅速繁荣起来,影院也由原来的70多家增长到90多家。除了邵氏兄弟,嘉禾,金公主三条院线,还有其他一些小院线,比如安乐院线,仅有三四家影院联合,根本无法和三大院线相抗衡。
另外,还有成立于1982年的银都院线,以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凤凰影业公司、新联影业公司等为主合并而成。只是银都院线是左派性质,有大陆的背景,而此时的台湾才是港片的票仓。
因此,凡是不愿意放弃台湾市场的电影,一般不会到银都院线上映。而另一方面,凡是到银都院线上映的电影,其制作,发行公司,甚至主演都会被台湾封杀。
比较著名的便是梁嘉辉,在大陆拍摄了《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两部清宫剧,而且,由于其在《垂帘听政》中的精湛演技,获得第三届港城金像奖的影帝,随即便被台湾封杀了,现在待业在家。
虽然三大院线公司的竞争,给了中小型电影公司发展的良机,但资本都是逐利的,谁也不是观音菩萨,一年中最好的电影档期,比如暑期档,圣诞与元旦档以及贺岁档,三大院线都是优先放映自己旗下电影公司制作的电影。
总之,中小型电影公司制作的电影,没有院线支持,排定最佳上映档期,再好的影片也难卖座。
优秀的影片都是用钱堆砌出来的,而一部注定只能在淡季上映的电影,又有多少投资的价值呢。因此中小型电影公司制作的影片,都是低成本,平均拍摄外加后期制作时间,也不到一个月。
当然了,港城的电影是有海外票房的,包括整个东南亚,台湾,RB和韩国,尤其是台湾和东南亚,基本上就是港片的自留地。
但是,一部电影如果在港城卖不出好票房,也就没有海外发行的价值,毕竟风险太大,即便是卖断,也卖不出高价。
去年,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停产了,当然,也是传闻,邵氏并没有声明什么。但对于大量的中小型电影公司依旧是一个利好,即使德宝电影公司收购了邵氏院线,但是仅凭德宝一家公司,影片产量肯定是无法满足院线需求的。
“邵氏院线虽然被德宝收购了,不过我在那边还有些熟人,如果蔡先生准备拍电影的话,我可以帮忙在德宝院线上映。”邢保亮慢悠悠地说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