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那些枭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第2节

作者: 清风问过我的脊梁
收藏本书TXT下载
  姓名:商鞅  性别:男  民族:不详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395年  籍贯: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

  学  历:约等于中专  专业:法家学说
  班 主 任:尸佼(战国著名的政治家、道家博士后,诸子百家之一)
  偶  像:李悝 吴起  特长:辩论
  职  位:左庶长(左庶长为非王族大臣领政,相当于副丞相,上有大庶长、右庶长,后有四车庶长(武官),四种庶长之中,除了左庶长可由非王族大臣担任,其余全部是王族专职。)
  法家学说出身的商鞅,品学兼优,一毕业就成了魏国的一名国家公务员,做了魏国国相公叔痤的秘书(中庶子:太子或者丞相的侍官),颇受公叔痤重视。

  公叔痤是商鞅的伯乐,知道此人大才,但还来不及向魏王推荐,就一病不起。
  公叔痤病种,魏惠王例行探望,问道:“若卿不幸,国之大事该如何断绝?”
  公叔痤趁机向魏惠王推荐商鞅:“我手下中庶子(相当于秘书的侍从)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
  魏惠王一听,公叔痤居然向自己推荐一个生瓜蛋子,便默然不语。
  见魏惠王不以为然,公叔痤釜底抽薪,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

  资质一般的魏惠王,还是理解不了公叔痤,以为为公叔痤只不过是临死前推商鞅一把,培植自己家族实力而已,对其言依旧置之不理。
  公叔痤爱惜商鞅,不忍其在魏国埋没,便让他赶紧离开魏国,另谋高就。后面的日子,正如公叔痤预言,魏惠王实非明智之君,商鞅一直无用武之地,不得不离开魏国,另寻出路。
  这位和李悝、吴起一样,属于改革家序列里,祖师级的人物,流浪到秦国的时候,一代雄主,秦孝公正在招兵买马,准备大干一场,一雪中原各国孤立鄙视之耻辱。
  此刻的秦国在中原的地位,相当尴尬,比印度今天想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不得的情景,过之而无不及。
  中原各国,视秦国为未开化的蛮夷之族,予以鄙视。连诸侯国的“会议盟誓”这种“玩家家”得把戏都要避着秦国,不允许其才加(参考资治通鉴)。
  落后才会挨打,秦国当时有多卑微,不言而喻。
  对于一个有胸怀的诸侯而言,这是一种耻辱,年轻的秦孝公,知耻而后勇,决定奋发图强。
  商鞅到了秦国以后,先走了秦国宠臣景监的后门,在景监的推荐下,商鞅见到了他的第二个伯乐——秦孝公。
  两人所见略同,相见恨晚。
  公元前359年。
  秦孝公见魏国李悝和楚国吴起的变法,均使两个国家变得日益强大,准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改革(变法),但受到了以甘龙、杜挚(秦国贵族)为代表的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秦孝公多次犹而不决。

  在这样的情况下,商鞅挺身而出,“舌战群儒”。这一场辩论赛的观点不可谓不是针尖对麦芒。
  正方(旧实力)观点:
  一、利益增加不到百倍,不变法;功效不提高十倍,不要轻易更换工具。(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二、效法古代不会有过错,遵循礼法不会有邪行(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
  反方(商鞅)观点:
  一、历朝历代,政教制度各不相同,应该效法哪个朝代呢?古代君王们的法度、思想各不相同,推陈出新,哪有什么亘古不变,可以遵循礼制?(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
  二、治理国家怎么能一蹴而就,用一种方式,只要利国利民,又何必非要效仿古法?商汤和周武王称王于天下,并不是因为他们遵循古代法度才兴旺,而是他们善于创新,变法图强;殷朝和夏朝的灭亡,也不是因为更改旧的礼制,而是昏庸残暴无度。可见改变古人法度不是不可以,遵循前人未必是明智之举。(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鞅从此开始了以“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参考《商君书·更法篇》和《史记.商君列传》)为主题的变法之路。

  ...........
  在商鞅的义正言辞和言之有理面前,顽固势力最终百口莫辩,愤然闭嘴,不以为然,而秦孝公倍觉言之有理,下定决心要变法。
  秦孝公是一把手,只要一把手有决心,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不日,商鞅被提拔为左庶长,主持秦国变法。
  日期:2021-10-17 22:13:20

  (商鞅相孝公 下)
  商鞅变法前,秦邑之地的百姓,对秦国的政策没多少好感,更谈不上信任,朝中权贵更是百般阻挠,商鞅的政策与他们而言,无异于现在的各种“推销”,鬼话连篇!
  为了阻挠变法,大夫甘龙,随时把他的口头禅挂在嘴边。
  “只有按照祖制来管理国家,官员才熟悉业务和规矩,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商鞅的回击铿锵而有力。
  “普通人才会安于学习旧习,学者往往陷于所知范围不能自拔,这两种人做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商量旧章法之外的新事物,更不要说继往开来,聪明的人因地制宜,制定法规,愚蠢的人才会受制于人!贤德的人因时而变,无能者死守成法!”
  商鞅的提议,得到了秦孝公的鼎立支持,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开始了。这是一场挑战贵族利益,纪律严明的改革,具体方案如下:
  一、通令全国,五家一伍,十家一什,相互监督,犯法连坐;
  二、举报奸谋与杀敌立功同赏同赐,隐匿不报,按临阵通敌论处;

  三、立军功者,可以获得上等爵位,私下斗殴内江,以轻重程度轻重以大小刑法;
  四、致力本业,耕田织布生产多的人,可以免除赋役,因懒惰致贫,全家收为国家奴隶;
  五、王亲国戚,没有军功,收回其宗族的地位(这招狠);
  六、明确各级官阶等级,土地房宅,奴仆侍女,一律按功劳分配;有功劳的人,获得荣誉,没有功劳的人,即使富有也不能显耀;

  这是一个要命的改革,商鞅没有即时公之于众,他要做的第二件事,是取信于民。
  商鞅让人立三丈之木于城南,通告将木搬至北门者,赏金十两。
  一连几天,竟无人问津,于是赏金加到五十两。一人闻讯,欣然前往,果然领到赏金。
  这个相当于中了“五百万”的“新闻”,让雍城乃至秦邑之地,为之沸腾。商鞅终于公布了他的新法。
  商鞅的变法,无异于引火烧身,雍城“信访办”人满为患,忙坏了商鞅这个信访办主任。

  改革都会遇到难题,最大的那个难题终于来了,这次给商鞅出题的是秦国的二把手——太子,后来的秦惠文王。
  面对犯了命案的太子,商鞅废寝忘食,可能受到周工的点拨,终于想到了后来南宋王应麟著名的《三字经》,
  “教不严,师之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