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三国:以史实讲三国》
第59节

作者: 秦时汉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1-10-01 20:24:43
  二十四 王允刺董(1)
  在董卓暴政之下,朝中大臣人人自危,有志之士暗中联合起来,共谋应对之策。
  董卓的幕僚有很多人都对他不满,其中以长史何颙、尚书郑泰等人为首。
  黄门侍郎荀攸与郑泰、侍中种辑商议,说:“董卓骄横残忍,没有真正的亲信,虽然他手握重兵,但实际上不过是一个独夫民贼而已。我们可以直接把他刺杀了。”
  众人赞同。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是荀彧的侄儿。

  不想事不机密,刺杀计划泄露。
  荀攸入狱,郑泰从武关逃离长安,投奔袁术。
  荀攸在狱中镇定自若,若无其事,言谈和饮食一如往昔。
  后来董卓被杀,他才得以幸免。
  得到董卓信任和重用的司徒王允,表面上对董卓非常遵从,却一直在暗中图谋刺董。

  王允(137年-192年),字子师,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王允出生于王氏家族,这是山西的名门望族,世代担任州郡的重要官职,在当地影响很大,威望颇高。
  王允天资聪颖,独具慧质,深受长辈们的喜爱和赏识。
  在他们的影响和熏陶下,王允自小意气非凡,立下雄心壮志,长大后要继承和发扬父辈的光荣传统,还要胸怀天下,心忧国家,为东汉朝廷贡献力量,添砖加瓦。
  为实现自己的志向和目标,王允从小时候起,就发愤图强,刻苦学习,时时刻刻注意自身素质的修养。
  他虽出生豪门世族,却不迷恋奢侈的生活,贪图享受,而是充分利用家里的优越条件,饱读诗书,泛阅经传,少年时就已经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才子,远近文人学士无不刮目相看。
  同时,王允还文武兼修,坚持习武强身。他非常崇拜卫青、霍去病,赏识他们的威猛和气度,也佩服他们誓死卫国的精神。
  不出数年,王允便修炼成为文韬武略无不精通的全才。

  此外,王允也经常跟随父辈们出入官场,结交了许多世家名士。
  他还深入下层百姓、普通群众,体验民间疾苦,积累社会经验。
  全方位地修炼,王允不仅在同辈中脱颖而出,在整个山西也小有名气,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十九岁时,王允走入政坛,被推举为郡吏。

  上任伊始,他便遇上一件极其棘手的事情。
  当时,山西晋阳地区有一名叫赵津的小黄门,依仗自己的主子是朝廷当权宦官,在当地横行霸道,坑蒙拐骗,欺男霸女,为所欲为。
  百姓慑于赵津的淫威,敢怒不敢言。
  王允初生牛犊不怕虎,得知这一情况后,气愤地对手下衙吏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此为非作歹,贪赃枉法,格杀勿论!”

  说完,不顾手下的劝阻,下令逮捕赵津,旋即解押东市,斩首示众,消除祸害,以慰民心。
  百姓个个拍手称快,纷纷前往王允的官署,送去牌匾、锦旗和感谢信,称赞他这个为民作主、不畏强bao的好父母官。
  王允首次出仕,一战成名,不但经受住了世事的考验,也赢得了众人的称赞和拥护。
  他自己也感到由衷的高兴,更坚定了秉公为官的信念。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皇帝公开拍卖官爵,中央和地方自然上行下效,买官鬻爵的现象十分严重。
  地方官僚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极为普遍,比比皆是。
  王允有一个同郡的同乡,名叫路佛。
  此人纯属混混无赖,自小娇生惯养,既无学识,也无德行,更谈不上操守。
  他仗着家里有钱,向太守王球行贿,想买个官当当。
  王球是个昏官,财迷心窍,见钱眼开,收下路佛的赂贿后,便给了他一个补吏的职位。
  王允年少气盛,见不得这种肮脏交易,十分忿恨,当众揭露了路佛的丑行。

  他又跑去见王球,指责他贪赃枉法,徇私舞弊。
  王球自然要辩解,二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脖子粗。
  王球自觉理亏,恼羞成怒,利用手中权力,当场将王允抓了起来,投入牢中,准备随时杀掉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
  刺史邓盛对王允的事迹早有耳闻,很欣赏他的性格和胆识,钦佩他的才干,听说王球要杀掉王允,立即骑上快马,亲自赶往太守衙门,保释王允,并请他做自己府中的别驾从事。

  王允很感激邓盛的救命之恩,也为邓盛的正义行为所感动,知恩图报,一心一意为邓盛效劳,可谓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邓盛深感满意,对王允格外看重。
  日期:2021-10-01 20:52:38
  二十六 王允刺董(2)
  在邓盛的着意宣扬和提携下,王允的名声越来越大,不仅赢得了州郡官吏和当地百姓的赞赏和钦佩,也引起了东汉朝廷的关注。

  很快,朝廷三公同时征召王允,以司徒高第征为侍御史。这是王允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从地方州郡迁到中央朝廷,为他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提供了广阔的政治舞台。
  不久,黄巾起义爆发,东汉朝廷破格提拔王允为豫州刺史,征辟尚爽、孔融等名士担任王允的从事,率重兵讨伐黄巾军。
  王允初次领兵打仗,便充分展示了他非同一般的文韬武略。
  他先是广泛征求从事和普通官兵的意见,然后制定周密的作战方案。

  战斗时,他亲自披挂上阵,冲锋在前,部将士卒无不浴血奋战,击退了豫州一带的黄巾军。
  数十万黄巾军溃不成军,选择投降。
  王允和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一起共同受降。
  在缴获的黄巾军书信中,细心的王允搜查到一封中常侍张让的宾客所写的书信,信中涉及了一些与黄巾军有关的内容。
  张让是当朝掌权的大宦官,极受皇帝宠爱,权势很大,可说是只手遮天。
  王允怀疑张让与黄巾军私通,毫不畏惧张让的权势,下令彻查,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查了个一清二楚,写成奏折上奏皇帝。
  汉灵帝阅奏大惊,立即召张让进宫,怒气冲冲地指责张让,要他如实交待问题。
  张让没想到天底下竟然还有人敢在皇帝面前揭露自己,纵使他权倾朝野,深得皇帝信任,也知道私通叛军是夷灭三族的重罪,不禁吓得半死,急忙叩头谢罪。
  但张让混迹宫中多年,在血淋淋的争斗中脱颖而出,成为宦官之首,那是何等狡诈圆滑的人物,绝非易与之辈。
  他不仅不承认罪行,反而说王允是忌妒自己,故意陷害他。
  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声泪俱下,一再表白自己对皇上、对朝廷是如何忠心耿耿,誓死为报,绝没有丝毫与黄巾军私通和背叛朝廷之意。
  直说得天花乱坠,他自己都信了。
  汉灵帝本就有意偏袒张让,被他的一番花言巧语迷惑,借驴下坡,自认为他无罪,不再追究。
  张让从此对王允记恨在心,一心想伺机报复。
  第二年,他终于找到一个借口,将王允逮捕下狱。
  不久,正好赶上东汉朝廷大赦,王允免罪释放,官复原职,仍然当他的豫州刺史。
  可是,睚眦必报的张让并没就此罢休,没出十天,他又罗织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再次将王允逮捕入狱。

  司徒杨赐素知王允的人品,知道这是张让为泄私愤,有意置王允于死地。
  他为了替王允开罪,使之免受痛苦和屈辱,派手下人劝告王允说:“你得罪了宦官张让,一月之内,两次下狱,很明显他是有意和你过不去。大丈夫能屈能伸,如今你凶多吉少,性命难保,为了成就自己的志向,为何不先退让一下,忍一忍呢?如果你一味好强,不懂妥协,恐怕他是不会放过你的。你要三思啊。”
  王允手下的从事担忧他此次入狱,恐将被害,也想方设法营救王允。
  其中一名属下性格倔强,喜好斗气,去狱中探望王允时,痛哭流涕,劝王允向张让认错赔罪,求他网开一面,被王允怒斥拒绝。
  下属见他不听劝,情急之下,找来一杯酒,对王允赌气说:“你既然如此在乎自己的名节,不愿妥协,不如喝下这杯毒酒,一死百了,也用不着在狱中受别人的折磨。”
  哪知王允一把夺过酒杯,厉声说:“我是堂堂天子的臣民,既然君王赐罪于我,我就应该接受惩罚,按照王法在街头斩首示众,让天下人以我为戒,不再违反法律,维护社会的安定。哪有私自吞服毒药,以死来逃避法律制裁的道理?你们不用再劝我了,我意已决。”
  说完,把酒泼倒在地上,重入牢房。
  张让见王允一直不愿赔罪认错,便派人四处宣扬他的“罪行”,进一步造势,要致他于死地。
  不久,王允的案件开始走程序,进入了审理阶段,眼看就要结案判决了。
  日期:2021-10-01 20:57:46
  二十四 王允刺董(3)

  王允的手下、朋友,以及朝中同情他的官员都十分着急,一起想尽办法,想阻止张让对他的陷害。
  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联名向汉灵帝上书,替王允求情,请求赦免王允。
  他们上奏说:“王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官尽忠尽诚,宽宏贤能,具有君子的风范和气节。过去晋悼公和先朝孝文皇帝能明辨是非,赦免大臣的罪行,陛下就不能仿效吗?王允临危受命,诛讨逆贼,安抚良民,本应论功行赏,加官进爵,难道要因如此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就定他死罪吗?陛下对他如此不公,严厉处罚,恐怕有负众望,百官心中不服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