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史上最牛的官二代(大隋唐第一卷连载)》
第36节

作者: 老肃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2-21 07:56:12

  ● 礼不伐丧
  ——大隋能臣录之五:高颎
  隋文帝杨坚并不曾建立不世伟业就巧取了北周的万里江山。威望不够的人怎能坐稳江山?于是刚登基不久的杨坚就要找机会扬名立万,让自己的人气在最短时间内爆棚。
  北方强势的突厥,是一群饿狼,可万万撩拨不得。
  杨坚看好了江南陈宣帝这个软柿子。
  江南的富庶及大片红土地诱人眼红啊!
日期:2012-02-21 07:57:20

  公元581年正月十四日,杨坚登基称帝。待开国大典的热闹过去后,杨坚就秘密找来尚书左仆射高颎,要他推荐几位能征惯战的将帅,去戍镇江淮,为自己吞并江南、统一中国做好准备工作。
  其实,北周一朝勇猛善战的将领数不胜数,几乎个个都是打仗的行家里手,但杨坚对他们不太放心,他要培养自己的军事班底。
  毕竟掌握兵权就意味着掌握着政权的命脉。
  大隋第一能臣高颎隆重推荐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
日期:2012-02-21 07:58:58

  河南洛阳人贺若弼乃将门之后,时为上开府仪同三司,是个闲职;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县东)人韩擒虎时任和州(今安徽巢湖市和县)刺史,也是个将门虎子。
  这二人都曾有建有攻城野战的战功,且文武兼备,威名远播。
  贺若弼是个谋略型将领,当年相州总管尉迟迥在邺城起兵造反时,贺若弼担任寿州(今安徽寿县)刺史。杨坚怕他会随跟着尉迟迥反水,就急派亲信长孙平取而代之。
  高颎对杨坚特别做推荐词说:“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没有一个像贺若弼这样的人。”杨坚笑着说:“你已经得到他了。”
日期:2012-02-21 07:59:41

  于是杨坚下达国家元首令,拜贺若弼为吴州(今江苏扬州一带)总管,镇守战略要地广陵(今扬州西北),韩擒虎为庐州(治安徽合肥)总管,镇守庐江(北接合肥市,东临巢湖,南近长江)。委以二人平陈之事,经略一方,作灭陈准备。

  眼见杨坚磨刀擦枪,有虎吞江南之势,陈宣帝愁苦生疾:这可如何是好?
  九月的一天夜里,忽狂风从西北来,发屋拔树,江南天地撼摇,大雨夹着冰雹,倾盆而下。
  陈宣帝惊惧之下,病情渐重,他心中焦躁,便决定趁杨坚称帝不久,人心未稳,抢先向大隋发起袭击,以攻为守,尽量争取多一些时日羁绊隋军南下的步伐。
日期:2012-02-21 08:00:27

  随着陈顼的一声令下,九月二十四日,陈朝右军将军周罗睺率军攻打隋境的故墅城(江苏汤山西面的苻坚山。因383年谢安与谢玄在此处讨论破苻坚称为“墅城” ),并夺取了它。骠骑大将军萧摩诃也率军攻打隋江北地区。

  见陈军攻势猛烈,杨坚差点气炸了肺:居然先下手为强,敢找老子的晦气?看你是活腻歪了!
日期:2012-02-21 08:01:14

  自隋文帝受禅即位以来,由于急需国内外稳定,表面上跟陈朝十分友好,每次抓获陈朝的间谍,都赠送衣服、马匹,客气地予以遣返。
  这回杨坚没必要再跟陈宣帝客气下去,他终于找到讨伐江南的理由了!

  九月二十五日,杨坚下旨,任命上柱国长孙览、元景山同为行军元帅,发大军攻打南陈;又下令尚书左仆射高颎为监军,负责节制协调诸军。
  高颎这时的职责有点类似二战中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的角色,节制和协调各路大军登陆作战。
日期:2012-02-21 08:02:22

  大军远征,军粮草秣必须准备得足。直到第二年正月,大隋行军元帅元景山才率先打响南征第一枪!
  元景山本是北魏皇族,骁勇善战。杨坚更当上北周的丞相不久,尉迟迥称兵作乱。荥州刺史宇文胄与尉迟迥通谋,还写信给亳州总管元景山,邀他一起造反,共享富贵。不料元景山认准杨坚是个能成大事的人,便连使者带书信一起移交到丞相府。杨坚十分高兴,当即赏赐给元景山上大将军的军衔。
  似元景山这样忠心的人,领导才用着放心。
日期:2012-02-21 08:02:58

  于是元景山有了独当一面的领军机会,他果然不负隋文帝所托,在582年的正月二十三日,元景山率大军兵出汉口(今湖北汉水入长江之口),派遣部将上开府仪同三司邓孝儒率军劲卒四千人攻打甑山镇。
  陈朝忙派镇将陆纶率领水军前往救援,被邓孝儒迎头痛击,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接着元景山挥师进攻涢口,陈军守将鲁达、陈纪大骇,夺路而逃,甑山、沌阳的南陈守将闻讯,纷纷弃城逃命。
日期:2012-02-21 08:04:31

  元景山乘胜率军直抵长江边,南朝朝野震动,百姓更是惊恐万分。
  这时,大隋东南道行军元帅长孙览统领八位行军总管出寿阳,水陆俱进,浩浩荡荡地赶到了长江边。

  但见长江北岸,旌旗林立,铁骝鸣啾,大隋将士遥指江南,笑声朗朗,戳戳点点,大有指点江山的气概。
  可就在二十四日这天,对岸突然一叶轻舟驶来,船上的人是陈朝过江请和的使者,并承诺把故墅城归还于大隋。
日期:2012-02-21 08:05:09

  原来是陈宣帝驾崩去世了。

  长孙览原名长孙善,乃名门之后,长孙晟的叔叔,早在北周明帝时就做上了车骑大将军。当时朝堂开会,每有公卿上奏章,明帝宇文毓必令长孙善当庭朗读。长孙善精通钟律,语调抑扬顿挫,且肺活量超大,声音雄壮,洪亮如洪钟,赶得上今日的扩音器。明帝就对他说:“朕以万机,委卿先览。今后你就叫长孙览吧!”
  哪个人不想建立不世功业,青史留名?
日期:2012-02-21 08:06:22

  长孙览听到陈宣帝驾崩消息,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激动的心儿几乎蹦出胸膛来,当即就要趁南朝国丧之际挥军渡江,直捣建康城。监军高颎却忙拦住了长孙览:“万万使不得!”
  原来高颎刚刚接到隋文帝的紧急密报:北方的突厥骑兵深入边境,正进行大规模的袭扰。
  此时,突厥已对大隋新政权构成了一定的威胁。而隋军主力都云集在南方,南北两线同时受敌,国家形势极为凶险。
日期:2012-02-21 08:07:11

  长孙览虽是前敌总指挥,可高颎是总前委书记,最后的大军进退决定权在高颎那里。
  恰值陈宣帝去世,南朝又来主动求和,高颎脑筋转得快,就上疏给隋文帝说:“根据礼节,不讨伐有丧事的敌国。”并建议隋文帝作战略调整,改以南和北战、先北后南为统一全国的大战略。
  隋文帝看了连连点头,就决定停止攻陈。二月十五日,杨坚诏令高颎等人率大军班师回朝,攻打突厥。

日期:2012-02-21 08:07:54

  没能趁势攻取江南,进而留名青史,无功而返的长孙览变得怏怏不乐。
  隋文帝设宴,特意请来长孙览,还有安德王杨雄、上柱国元谐、李充、左仆射高颎、右卫大将军虞庆则、吴州总管贺若弼等人一同把盏,为南征归来的长孙览等人洗尘。杨坚亲口安慰长孙览说:“朕之于公,义则君臣,恩犹父子。朕当与公共享终吉,罪非谋逆,一无所问。”
  见皇上把话都说到这份儿上来,长孙览唯有谢主隆恩,将所有不快抛到九霄云外了。
  后来长孙览得以善终,而元景山却没这么好的运气,数载后,坐事免职,死于家中。
日期:2012-02-21 08:08:33

  高颎的“礼不伐丧”之策,可谓阴损,既向敌人讨要人情,又冠冕堂皇地得以退军,回家救火。
  在战略战术上,既使暂时放弃,也要做好表面文章,让对手为自己的“大仁大义”所感动,而自己的另有所图却在这冠冕堂皇的“仁义”大旗后掩藏起来,使得对手不敢乘虚而入,在虚幻的“和平”世界里沉湎迷醉,等待着丧钟的最后敲响。

日期:2012-02-21 08:09:28

  隋军在班师退军时,隋文帝还派遣使者前去吊唁,在给南朝新皇帝陈叔宝的信中继续进行着高颎的“礼不伐丧”,忽悠敌手,写有“杨坚顿首”之语。
  年轻的陈后主果然变得狂妄自大起来,回信给隋文帝说:“想象中你统治的地盘安好,我这里可是天下清平。”
  隋文帝看了回信,气得长髯怒卷,就把它展示给朝臣看。上柱国杨素认为君主受辱,当臣下的罪该万死,便向杨坚跪拜,叩头请罪。

日期:2012-02-21 08:10:22

  但不管怎么说,高颎 “礼不伐丧”之策的目的达到了,一是麻痹了陈国君臣,二是在江南百姓的心目中为大隋军队打下了“仁义之师”的良好影响,并在客观上取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只是陈后主会不会想明白这一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