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朝最后的排面》
第22节

作者: 壶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叶掌柜笑道:“本掌柜还不缺你这一筐炭,一码事归一码事,这样吧,一斤炭先按二十文钱的价格算给你们,你跟我到柜面上去取,我这就让伙计开始烧炭,看看火旺不旺,你们一会去其他地方转一转,一个时辰后回来找我,好与不好我都给你们一个答复!”
  “多谢叶掌柜!这钱也不着急拿,一会我们回来之时相信叶掌柜自会对我们的炭大为满意!”
  梁川就喜欢这样的人,不会占穷人的小便宜,做人公道公私分明,对这个掌柜他瞬间就有了好感!
  三人离开了下亭楼,艺娘在路上急问:“刚刚要是叶掌柜收了那一筐炭那咱们不是白忙活了!”

  梁川笑道:“怎么会白忙活?昨夜招弟你不是亲身试了,那炭的效果如何?是不是一夜睡得舒舒服服的?效果好就不怕别人不要,一筐炭而已,能值几个钱?那叶掌柜南来北往什么江湖人氏没见过,要是他收了那一点好处不是更好?更没有理由拒绝咱们的炭?所谓拿人手短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那你又如何料定叶掌柜不会白收那些炭?”
  “你先前背来的那八九十斤柴,你出价两文钱一斤,叶掌柜可是图那些小便宜大可以直接收了,可是他还是多给了你一文钱,就冲这一点这老掌柜是个好人呀,怎么可能会是贪图小利的那种人呢!”
  “说得也是。”
  三个人手中也没钱,集市上物品虽然多,可是没钱只能干看着,好不容易一个时辰过去了,梁川立即带着两个人回到了下亭楼!

  叶掌柜早早地就在门前等着了!
  “你们来了!”
  “叶掌柜!”梁川行了一个礼。
  “刚刚那些炭我试过了,效果非常地好!我全都要了!你们手头还有多少,我全都要了!”
  梁川内心喜悦不已,可是脸上没有表露出来:“我们手头还有许多,只是人手不足每天只能送一小部分过来,贵楼需要多少?”

  “这冷天气要入春还有一段时间,每天三十斤炭只怕也不够,你能不能每天给我送一百斤来!”
  一百斤的话一人就背五十斤就可以,还不算太重!
  “没有问题!每天保证一百斤炭高高的,就是这账如何结算?”
  “你想如何结算?”
  “我们这也是小本生意,做起赊账的生意有些吃亏,您看这样成不叶掌柜,你每次先预付我三百斤的钱,钱到位我炭一定给您送过来,要是哪天您不想要这炭了,不给钱就是了,您也不用怕我们拿钱跑人,上了衙门打官司我们是铁定要吃亏的!”
  叶掌柜看着梁川的市脍样,爽朗地笑了起来:“小哥儿不知道怎么称呼,对于经营好像有些门道呀!”
  “在下姓梁,家中排行老三,单名一个川字!”

  “好你个梁三郎,我店中不缺人手,否则我定纳你来店中干活,就依你,先预付你三百斤炭的钱,这炭你可得给我按时送过来啊!”
  “这是自然!”
  梁川跟着叶掌柜去了账房处,支领了六贯六百文钱!这些钱好大一捧,拿在手里份量可不一般!
  奶奶的,终于赚到第一笔钱了!
  梁川第一次拿到这么多铜钱,心里激动得不行。
  六贯钱用绳子串起来,每一个铜板都是黄澄澄的,被经手得多了,铜钱上面都有些包浆,要是能保存下来,流传到后世,个个都是价值连钱的宝贝呀!一贯钱份量可不轻,但是把玩了一会儿就没什么激情了,特别是当艺娘跟他说了这些钱买点米再买点菜回去过冬至剩下的得存起来以的,他的激情就一点也没有了。

  现在最缺的就是钱,自然不能大手大脚,要不这些钱拿去下亭楼挥霍,没几天就能花得一干二净!
  他把钱交钱艺娘保管,那钱又重又碍事,带在身上怎么怎么不舒服!这钱艺娘才知道花在什么是地方经较好用,让她来分配也比较好。现在刚刚起步,有这笔钱先保证衣食就好,其他的不能强求,知足才能常乐!
  艺娘用个麻袋装好,放到了招弟背着的那个竹筐当中!
  艺娘说冬至要到了,她要准备一下,让梁川和招弟好好吃一顿。
  梁川也很感慨,冬至以前他们家乡有“冬节不回家无祖”之说,冬至家乡还有一些人要去扫墓。出门在外者,都会尽可能回家过节谒祖。
  冬至早晨,要煮甜丸汤敬奉祖先,然后合家以甜丸汤为早餐。有的人家还于餐后留下几粒米丸,粘于门上,称“敬门神”。中午祭敬祖先,供品用荤素五味,入夜,又举行家祭如除夕,供品中必有嫩饼菜。在老家,一年中只有冬节、除夕和清明节要备办嫩饼菜,据说都寓有“包金包银”之意,旨在祈望家庭兴旺发达。旧时如属大宗望族者,还于是日开宗庙词堂大门,举行祭祖仪式,与清明节的那次祭祖,合称春冬二祭。祭仪十分严格,参加者虔敬至诚。

  现在要去哪里祭祖?自己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还没出生呢!
  宋代的手工业极为发达,这是封建历史中最接近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各种手工业小制造业还有服务业都是极为发达的。街面上各种货物都一应俱全,艺娘领着两个人,进了一家服装店,店门口挂着一张郑记的黄色幌子,下面绣着一件衣服,很是显眼,没想到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商标广告意识啦!招弟的衣服已经烂得不成样子,再说也有一身像样的衣物轮流替换,以后经常还要来集市这里,穿得破破烂烂的不成样子。

  “招弟,眼下我们要和三哥一起烧炭,这活可不小,炭烧好了以后也要经常进市集来走动,我瞧你身上这衣裳也都破了,今天你三哥也赚了点钱,给你添置件衣裳!”
  招弟原来还会觉得不好意思不太想接受梁川一家对他太好,结果晚天一天下来,吃得又好睡得也香,日子从来没有像这么好过过,梁川夫妇两个对他就自己家人一样,自己不曾感受过这份亲情温暖,哪里会想着离开,只希望自己跟他们,能帮上他们一点忙,还人家的恩情!现在艺娘给自己买衣服,他也不扭捏,大大方方地接受了。

  因为要干活,不是穿着去相亲,太好看一点实用性都没有。艺娘挑一件最厚实但是不怎么好看的麻衣,宋代这个时候棉衣还没有完全普及开来,丝衣又是上层贵族或是有钱大户才用得起,麻布在农村乡下还是大众最为普遍接受的衣服。
  这种衣服便宜耐磨,干起农活来不容易损坏,哪怕是损坏了也不心疼,缝缝补补都很简单方便。问了一下衣装店里的伙计,好巧,结果这件衣服还是最便宜的!百来文钱!问了一下其他的衣物,竟然都要几百文钱上下,更别提店里有几件丝绸的亮丽衣裳,那要好几两纹银!几两银子什么概念现在梁川一点都不敢去想!
  招弟在店里就将衣服换上了,穿着新衣服,心里美开了花。这衣服合身又保暖,现在这个季节又冷,换了新衣服完全不会再冷了。衣服虽然说样子不是很漂亮但是胜在整洁大方,又没有破烂开洞,一个人本来很精神的,穿着一身破烂也减三分精神,现在不一样了,整个人精气十足,走起路来也虎虎生风。那一身破衣服他不舍得扔了,扔进箩筐里准备带回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