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旅馆----我在川师新校区旁开旅馆的那点事儿》
第12节

作者: 雷立刚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更令小马小朱忧虑的是,虽然我们“四方街”是离新校区最近的,占着地利之便,但两公里外有个商品房小区,已经有聪明人在那小区里租下套间,改造成钟点房和旅馆,并包下面包车在川师校门口揽生意了。
  面包车顶上立个小牌子,写着旅馆电话号码,以及一排大字:“24小时热水淋浴,免费接送”,生意还相当不错。
  更主要的是,这种方式具有带动作用,必然有更多的人到附近小区租房子改造为旅馆,这意味着时间越往后,我们这些旅馆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我和何军的旅馆靠近路边,并且有热水,所以受到的冲击比较小,而小马小朱的旅馆在小路尽头,如今又没了热水,冲击相对大些,使他俩不得不居安思危起来。
  (阿黄的网吧近似图,注:非其网吧,为网上找到的相似图片)
  日期:2012-02-17 13:05:55
  20 

  2008年9月,网吧开张后的那两星期起,一直到2009年1月放寒假之前,是我们“四方街”最好的一段时光。
  那时,整个新校区数以万计的学生,每到中午和傍晚,就如过江之鲫一样,往我们那里涌,那一番盛况,可谓空前绝后。
  从川师新区的西门通往我们“四方街”的人流量是如此巨大,以至于还迅速带来了一个新的商机:很快就有人自发地在这条路边摆起了地摊。
  起初,来的都是早前就曾在师大老校区摆过地摊的“地摊族”,随后,附近的村民们也终于坐不住了,蜂拥着加入了“地摊族”的行列。
  六号院的原房东凤姐,在小马小朱租下院子后,就在近旁他们自己的田地上,违章搭建了一个平房,住了过去。
  和我院子的原房东一样,他们亲眼目睹了这八个院子在短短几十天内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亲眼看着他们曾经以为毫无用处的自己的祖宅,神奇地变成日进斗金的印钞机。
  他们有羡慕,更有无尽的懊恼。但合同白底黑字,按着指印,木已成舟,无可奈何。

  生活终究要继续,懊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商品经济的大潮势不可挡,他们身处其中,颠簸沉浮,看着那么多陌生人过来摆地摊,一个晚上能挣好几十,甚至上百,于是,也都心动了。
  这个村里的原住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凤姐。
  凤姐比起其他村妇,本来就泼辣许多,而且手巧,懂得裁缝。她家里原本就有缝纫机,见如今门外就是来来往往的学生,于是将缝纫机搬到了从学校西门通往四方街的口子上,给学生缝缝补补,第一天,居然就赚了70多元,把她高兴得合不拢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附近的村民,几乎全部火速加入了地摊大军,这就导致从学校西门到“四方街”这短短的四百多米道路两旁的空地,迅速被瓜分占据。
  我的原房东刘姐,没有凤姐那样的手艺,就在家煮茶叶蛋,还顺带卖一些卤菜,几天后也走上了正轨,生意兴隆起来。

  钱能壮胆,此言不虚,刘姐陡然也变得满脸红光,再不是前几天40元就答应给我洗被单的刘姐,更不是一个月前将9千元钱颤微微地数两遍的刘姐了。
  我心里暗叫不好,这下,刘姐他们是更不愿意搬走了。为了试探口风,这天傍晚,我装做散步,踱到刘姐的地摊前,先是问了问生意,而后,仿佛不经意地说:“刘姐啊,我听小马说,他要租下你现在的平房,和平房前那块四四方方的地,是不是哦?”
  刘姐一边卖茶叶蛋,一边说:“他确实是这么说的,不过,我们还没答应,其实除了他,还有其他人也来问过,也出过价,但我们想,毕竟我们的院子是你租下来的,这块地和平房如果你来租,弄成一个整体,是最合适的。”
  我也有些心动,就问:“那多少钱?”
  刘姐想了想回答:“小马他们给我出一年3万元租金。”
  “3万!”我说,“租院子也才一年1万8,这小小两间平房,就要3万?”

  “院子便宜那是因为我们当时傻啊”,刘姐说,“现在,我们不能再傻下去了。对吧?”
  我一时语塞,打了个哈哈,然后说了点别的,尽量显得淡定的样子,慢悠悠地踱开了。
  (四方街人流如潮意境图,注:非小说中所指的四方街,为网上相似图片)
  日期:2012-02-17 13:09:54
  21
  无论是我,还是小马,都显然不愿意为刘姐这半亩空地和两间平房,付出每年三万的代价,何况他那平房是违章建筑,万一有关部门斗硬,说拆就得拆,这些我们心里都清楚,不愿意冒这个险,因此,改造啤酒广场的事,也就暂时搁浅了。
  其实,另外还有个原因,就是,我们那些天主要的心思,都没放在啤酒广场这事上。

  小马那段时间的心思,主要放在修路上,他希望将原来的机耕道,改造成一条能通汽车的水泥路。
  但是,一问造价,才发现难度非常大。
  怪不得人常说,路是用钱堆出来的,即便修咱们这种宽约2米的水泥便道,成本也让我们很难承受。
  于是小马建议,不铺水泥,只铺便宜的炭渣,重点放在拓宽路面上,以便小汽车能开到我们后面几家院子来。
  整条路的瓶颈,就在三号院围墙边那一小段,长约15米左右,之所以只有1米4宽并且长期没拓宽,原因是那里是块“台地”,路基两边高差很大,一边是围墙,另一边是旱田,而那块旱田比路基矮半米,这半米的高差很难填平。
  要拓宽这瓶颈,要么将三号院的围墙往里移,但不仅何军他们不会愿意,三号院的原房东肯定也不会同意,这直接涉及原房东家宅基地的面积,自然是不愿缩小的。那么,唯一办法是填上高差,拓宽台地,不过这样一来,造价必须大大增加。
  希望拓宽路面的,除了小马小朱,还有五号院和我的四号院,但对一,二,三号院来说,拓宽道路对他们几家并无实际效益,甚至我们生意变好了,对他们反而有负效益。所以,对于修路,他们一直只是敷衍。
  如果只是平摊下来不多的开支,或许出于整条街的商家维持关系的缘故,他们还会答应,但如果要填高台地,加大开支,他们自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一、二号院采取不予答复的办法,三号院则干脆直接拒绝说:“我们前面的路本来就不窄,我们自己稍微加工整理一下就行了,而后面的这些路我们基本不使用,让我们也摊费用,说不过去嘛。”
  于是,小马的修路梦想,在第一个回合,暂时受挫。
  但是,小马是一个特别顽强的人,他想了两天,又召集我和五号院的丽姐,商量说:“如果修路,的确是主要对我们这五个院子有好处,他们三家院子在前面,本来路就宽,而且本来就离公路近,我们这五家院子,如果不修路,一旦学校里面的商铺开张,我们受到的冲击肯定大得很。”
  我和丽姐心里也明白,这的确是事实,不过,我们四五号院毕竟在中间,即使不修路,我们的处境也比小马小朱好一些,所以我们没他们那么急。站在我们的立场上,修,确实也比不修要好,但如果花的成本太高,我们就宁可不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