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游侠客》
第50节

作者: 良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身高档合体的穿着,陌生人相遇时,很容易产生好感。

  美食也一样,让眼睛舒服了,就会产生出美味的感觉。这也是后世为什么日料可以风靡的重要原因。它的包装和它的造型,会给人一种逼格很高的感觉。相比之下,中餐往往会忽视这一点,以至于无论在价格还是其他方面,都处于下风。
  可实际上,日料的产生,不过是从唐代偷师的产物罢了。
  李客师白发童颜,精神矍铄。
  他食量惊人,一点都不必年轻人差,甚至李大勇都无法与之相比。
  一顿饭,差不多半只羊就进了肚子,还有两坛惠阳春。
  就这样,他还拍着肚子说:“年纪大了,晚上不敢多吃了,只能吃个六分饱而已。”

  您,果然是个饭桶!
  苏大为心里嘀咕,手上的速度也不慢。
  李客师笑道:“能吃好,能吃就说明身体没毛病,你这年纪,正是吃东西的时候。”
  人常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苏大为也不客气,狼吞虎咽一般。
  不仅他不客气,黑三郎也不客气,趴在他的身后,抱着一条羊腿,吃的津津有味。
  “我今天有点累了,就不陪你了。
  小子,在这里不必拘束,随便一点。让你五叔陪你,明天起来,咱们爷俩再聊。”
  说着,他就起身离开。
  在路过黑三郎的时候,他突然停下脚步。
  “好狗,真是好狗……小子,你家这条狗,配种吗?”
  “啊?”
  苏大为被呛到了,抬头看着李客师。

  随后,他发现黑三郎抱着羊腿往后挪,挪到了他的身边,夹着尾巴一动不动。
  “哦,它倒是没有配过,主要要看它喜欢。”
  李客师不说,苏大为也不觉得。
  现在正是春时,万物萌动,正是动物发情的季节。
  他有好几次看到在街头交配的狗,但是却从未见到,黑三郎有什么异常。亦或者说,它性冷淡?反正没见它发情,更没见它出去找母狗,一派很淡泊的模样。
  难道说,它……

  扭头看了黑三郎一眼,黑三郎翻了个白眼,抱着羊腿继续啃。
  “也是,这种事要看缘分的。”
  李客师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背着手溜溜达达的出去了。
  李大勇早就停止了进食,见李客师出去,他也跟着就站起身来。
  “吃饱了吗?”
  苏大为看了一下面前的狼藉,有点不好意思道:“八分饱。”
  “还要吗?”
  你都站起来了,还问我要不要吃?我不要面子啊!就算是想吃,也不好意思吃了。
  这家伙,真虚伪。
  李大勇绝对不想不到,他随口一句话,就被挂上了虚伪的标签。
  苏大为道:“不吃了。”

  “那跟我来。”
  李大勇往外走,苏大为忙跟了上去。
  黑三郎也站起来,犹豫的看了看羊腿,又看了看苏大为的背影,最后叼着羊腿,就跟了过去。
  两人一犬,沿着回廊行走。
  很快的,他们就到了后院,来到位于昆明池畔。
  明月,皎洁。

  满天星辰汇聚成一条银河,横跨于天际。
  “你叫阿弥,对吗?”
  “我娘都是这么叫我。”
  “那好,我也叫你阿弥吧。”
  你倒是打蛇随杆上啊……但是,苏大为并不抗拒李大勇这么叫他,因为他认识苏钊。
  其实,苏大为对苏钊很好奇。

  他以前很少听人提及苏钊,在前身的记忆里,苏钊也大多是以慈父的形象出现。
  柳娘子呢,也不怎么谈起他。
  以至于到最近一段时间,他才知道苏钊也曾杀过诡异。
  能杀诡异?且拥有左领左右府专用的刀弩,还跟随王玄策出使过天竺。
  这一切,无疑给苏钊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让苏大为对这个便宜老子,非常好奇。
  王玄策啊,狠人啊,一人灭一国的主啊!
  他出使天竺,竟然会征召一个不良帅做随从,而且是两次征召。
  由此也可以看出,苏钊绝非等闲之辈。否则的话,王玄策也不可能看得上他。
  苏大为曾试图调阅苏钊的档案。

  可是,整个长安县衙,都没有他的记录。
  周良曾私下对他说过:你爹的档案,不知道被什么人拿走了。而相关人员,也都在后来被调走了。
  是王玄策吗?
  苏大为非常怀疑。
  但是,他想不明白,王玄策为什么要调走苏钊的档案。
  “阿弥,读过道德经吗?”
  “叔父说的,可是老子?”

  “正是。”
  “读过一些。”
  苏大为的确读过《老子》,不过是他读过,而非他前身读过。
  李大勇也懒得去问他是跟谁学的《老子》,背对着他,负手而立,眺望星空。
  “那你,可记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吗?”
  “有印象。”
  “那你知道,何为‘一’?”
  “这个……”
  苏大为感觉晕乎乎的,这大晚上的,刚吃饱,你就问我这么高深的哲学问题吗?
  这个‘一’,从老子写下五千言后,就众说纷纭。
  各家见解,各种注释……就这么一个‘一’字,关于它的解释,一千万字都打不住。

  “‘一’是根本?”
  “那根本又是什么?”
  “根本是……”
  老子曰道,孔子曰仁。
  说法不一样,但实际上其内核相同。
  但这个‘道’,这个‘仁’,又岂是苏大为能够解释清楚?
  怕是这世上最有学问的人,也不敢轻易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

  “我不知道。”
  老子道德经的原文是这样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如果从字面上来解释的话,很简单,那就是道。
  但是,道又是什么?

  道是一,而一非是道。
  苏大为只能用’根本‘二字代替,说实话,他是真不知道。
  “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相克却又相生,而维持阴阳平衡者,就是’一‘。”
  “我……”
  苏大为用力挠了挠头,露出苦笑。

  这玩意儿太深奥,就算他是穿越众,要和古人谈论阴阳,讨论‘一’,还真没有那个道行。
  好在,李大勇没有就这个问题继续下去。
  “你刚才不是问我,什么是开灵?”
  苏大为立刻来了兴致,连连点头道:“还请叔父赐教。”
  “《关尹子·六必篇》曰:一炁生万物。
  而这个‘一炁’,就是维持阴阳平衡,创生万物的根本。它,或许是最近乎于‘道’的存在,也可以称之为你说的根本。一炁,又唤作元炁,是东汉时期术士王允在《论衡》中提到。元炁充斥天地,也是维护天地的根本。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有阴必有阳,有人,也就有诡异。当元炁失调,则阴阳紊乱,必有大祸。
  所以,自古以来,我们都在小心翼翼的维护着这种平衡。
  上古时期,黄帝和蚩尤逐鹿之战,说到底其实就是一次阴阳紊乱后的冲突……当时有真人广成子,创造出调用元炁克制诡异的方法。元炁,存在于天地之中,他无形,无色,无法捕捉。广成子创造的这种方法,也就是感应元炁存在的方法,谓之开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